第一章 概论<br>第一节 色彩的意义<br>第二节 色彩感觉<br>第三节 包装色彩学研究的内容<br>一、包装色彩是写实色彩与装饰色彩的有机统一<br>二、包装色彩是自然色彩、社会色彩和艺术色彩的有机统一<br>第二章 色彩的物理理论<br>第一节 光源<br>一、色与光的关系<br>二、光的本质<br>三、相对光谱能量分布<br>四、光源色温<br>五、光源显色性<br>六、光源三刺激值<br>七、标准光源<br>第二节 色彩混合<br>一、色光加色法<br>二、色料减色法<br>三、加色法与减色法的关系<br>四、设计软件中三原色的明度关系<br>第三节 彩色物体<br>一、物体对光的透射、吸收和反射<br>二、物体呈色机理及影响因素<br>第四节 密度<br>一、光密度<br>二、朗伯-比尔定律<br>三、色料(油墨)密度与厚度的关系<br>四、彩色密度<br>五、色料(油墨)颜色质量的GATF密度评价方法<br>第三章 色彩的生理理论<br>第一节 眼睛<br>一、人眼的生理构造<br>二、眼睛成像原理<br>第二节 色彩的视觉生理现象<br>一、视觉的两重功能<br>二、光谱光视效率<br>三、视觉生理现象<br>第三节 色彩视错及应用<br>一、残像性视错<br>二、膨缩性视错<br>三、同时对比视错<br>第四节 色彩的视觉理论<br>一、三色学说<br>二、四色学说<br>三、色彩视觉理论的现代发展——阶段学说<br>第四章 色彩的心理理论<br>第一节 色彩的感情<br>一、色彩的三种感情<br>二、色彩的感情效果<br>第二节 色彩的功能<br><br>第三节 色彩的心理感应<br>一、色彩联想<br>二、各色相的心理分析<br>三、色彩象征<br>第五章 色彩的描述理论<br>第一节 颜色立体<br>一、色彩的心理属性<br>二、色彩空间的几何模型<br>第二节 孟塞尔颜色系统表示法<br>第三节 奥斯特瓦尔德色系表示法<br>第四节 CIE标准色度学系统<br>一、CIE 1931 RGB真实三原色表色系统<br>二、1931CIE-XYZ标准色度系统<br>三、CIE 1976 L*a*b*色度空间<br>第五节 同色异谱色<br>一、色彩的同色异谱现象<br>二、同色异谱程度的定量评价<br>第六节 数字图像的几种色彩模式<br>一、色彩设计及处理软件中的色彩模型<br>二、数字图像的几种色彩模式<br>第六章 色彩的设计理论<br>第一节 色彩的对比<br>一、明度对比<br>二、色相对比<br>三、饱和度对比<br>第二节 色彩的调和<br>一、色彩调和的概念<br>二、色彩调和的理论<br>三、色彩调和方法的分析与归纳<br>四、通过调和达到和谐<br>第三节 色调<br>一、色调的意义<br>二、色调形成的影响因素<br>三、色调的形成规律<br>四、色调的情绪意义<br>五、主观色调<br>六、色调的地区特性与时代特性<br>第四节 包装装潢色彩的应用<br>一、色彩的配合<br>二、包装的色彩设计<br>第七章 色彩的复制理论<br>第一节 色彩复制中的网点<br>一、网点的作用<br>二、阶调<br>三、彩色复制的加网要素<br>四、加网技术<br>第二节 色彩的分解与再现<br>一、分色原理<br>二、色彩的再现<br>第三节 色彩管理<br><br>一、特征描述文件ICC Profile的建立<br>二、色彩匹配<br>第四节 配色理论<br>一、概述<br>二、色度配色原理<br>三、密度配色原理<br>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