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红外光谱<br>1.1 概述<br>1.2 红外光谱原理<br>1.2.1 红外光的能量与波数<br>1.2.2 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br>1.2.3 分子振动频率<br>1.2.4 分子振动的基频、合频和热带<br>1.2.5 多原子分子振动光谱和振动的简并<br>1.2.6 影响吸收谱带强度的因素<br>1.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br>1.3.1 色散型红外光谱仪<br>1.3.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br>1.3.3 两种光谱仪的比较<br>1.3.4 新型FTIR光谱仪<br>1.4 实验技术和数据处理<br>1.4.1 液体样品<br>1.4.2 固体样品<br>1.4.3 气体样品<br>1.4.4 特殊的样品制备技术<br>1.4.5 联用技术<br>1.4.6 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br>1.5 图谱分析<br>1.5.1 基团与振动频率的关系<br>1.5.2 基团频率与分子结构<br>1.5.3 部分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与结构的关系<br>1.6 红外吸收光谱的应用<br>1.6.1 常见聚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br>1.6.2 表面活性剂的红外光谱分析<br>2 核磁共振<br>2.1 概述<br>2.2 核磁共振原理<br>2.2.1 原子核的磁矩<br>2.2.2 磁核在外磁场中的行为<br>2.2.3 核磁共振的产生<br>2.2.4 弛豫和弛豫机制<br>2.2.5 化学位及表示方法<br>2.3 核磁共振波谱仪<br>2.3.1 连续波波谱仪(CW-NMR)<br>2.3.2 脉冲-傅里叶变换波谱仪(PFT-NMR)<br>2.4 实验技术<br>2.4.1 核磁共振氢谱的样品制备<br>2.4.2 核磁共振碳谱的样品制备<br>2.4.3 特殊样品的制备<br>2.5 核磁共振氢谱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关系<br>2.5.1 化学位移<br>2.5.2 偶合常数<br>2.5.3 谱图解析<br>2.6 核磁共振碳谱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关系<br>2.6.1 13C化学位移和结构的关系<br>2.6.2 自旋偶合与偶合常数<br>2.6.3 自旋—晶格弛豫时间<br>2.6.4 谱图解析<br>2.7 核磁共振的应用<br>2.7.1 核磁共振用于聚合物结构分析<br>2.7.2 表面活性剂分析<br>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其应用<br>3.1 概述<br>3.1.1 分子光谱是带状光谱<br>3.1.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br>3.2 基本原理<br>3.2.1 电子跃迁<br>3.2.2 紫外—可见光谱的吸收带及特征<br>3.2.3 常用术语<br>3.2.4 基团间的相互影响<br>3.3 吸收定律及操作条件的影响<br>3.3.1 朗伯—比尔定律<br>3.3.2 吸收强度<br>3.3.3 分析条件对吸收光谱的影响<br>3.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仪器组成<br>3.4.1 仪器类型介绍<br>3.4.2 主要部件<br>3.5 在有机物结构鉴定中的应用<br>3.5.1 定性分析<br>3.5.2 定量分析<br>4 质谱<br>4.1 质谱法的原理<br>4.2 质谱仪的组成<br>4.2.1 进样部分<br>4.2.2 电离部分<br>4.2.3 质量分析仪<br>4.2.4 检测器<br>4.2.5 真空系统<br>4.2.6 数据处理系统<br>4.3 质谱的解析<br>4.3.1 分子离子<br>4.3.2 同位素丰度<br>4.3.3 精确质量<br>4.3.4 识峰<br>4.3.5 质谱图的解析步骤<br>4.3.6 分析实例<br>4.4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br>4.4.1 概述<br>4.4.2 GC—MS联用仪的组成和工作原理<br>4.4.3 GC—MS法与GC法的比较及联用仪操作要点<br>4.4.4 GC—MS联用仪的应用<br>4.5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br>4.5.1 概述<br>4.5.2 热啧雾<br>4.5.3 电喷雾<br>4.5.4 大气压化学电离<br>4.5.5 连续流动快原子轰击接口<br>4.5.6 毛细管电泳与质谱仪联用<br>4.5.7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应用<br>5 色谱技术<br>5.1 色谱分析概述<br>5.1.1 色谱概念的发展与实质<br>5.1.2 色谱的分类<br>5.2 色谱流出曲线与基本概念<br>5.2.1 色谱流出曲线<br>5.2.2 基本概念及用途<br>5.3 色谱分析的两大理论及分离度<br>5.3.1 塔板理论<br>5.3.2 速率理论<br>5.3.3 分离度<br>5.3.4 基本色谱分离方程式<br>5.4 气相色谱分析<br>5.4.1 气相色谱的基本原理与流程<br>5.4.2 气相色谱仪的组成及应用条件讨论<br>5.4.3 气相色谱图解析<br>5.5 高效液相色谱<br>5.5.1 概述<br>5.5.2 液相色谱仪组成<br>5.5.3 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离原理与固定相的选择<br>5.5.4 流动相<br>5.5.5 HPLC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br>5.6 凝胶渗透色谱法<br>5.6.1 高聚物的多分散性及平均相对分子质量<br>5.6.2 凝胶色谱的分离原理<br>5.6.3 凝胶及色谱柱的选择和维护<br>5.6.4 流动相溶剂选择及预处理<br>5.6.5 凝胶渗透色谱仪的基本结构<br>5.6.6 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测定实验<br>6 热分析<br>6.1 热分析的定义与分类<br>6.1.1 热分析的定义<br>6.1.2 热分析的分类<br>6.2 热重分析<br>6.2.1 热重分析仪<br>6.2.2 热重曲线<br>6.2.3 影响热重曲线的因素<br>6.2.4 热重分析的应用<br>6.3 差热分析<br>6.3.1 差热分析原理<br>6.3.2 差热分析仪<br>6.3.3 差热分析曲线<br>6.3.4 差热曲线的影响因素<br>6.3.5 差热分析的应用<br>6.4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br>6.4.1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的原理<br>6.4.2 差示扫描量热曲线<br>6.4.3 差示扫描量热法的影响因素<br>6.4.4 差示扫描量热法的温度和能量校正<br>6.4.5 DTA和DSC应用中须注意的问题<br>6.4.6 差示扫描量热法的应用<br>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