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公元1912-1949年),由于军阀混战。外敌入侵,政局动荡。统治阶级腐败,经济衰退,民不聊生,盆景艺术处于衰落状态。从上述记载中可以看出,树石盆景的形式早已出现,当时都把树石盆景归纳人附石盆景的范畴。现代一些盆景艺者,把附石式盆景(本书称抱石型)归纳为树石盆景的一个类别,更为科学恰当。
当代树石盆景的发展和形式是众多盆景艺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笔者认为有两位盆景艺术大家功绩卓著。其一,是香港盆景雅石学会会长黄基棉先生。陈金璞、刘仲明编著的《岭南盆景传世珍品》一书中写到“他特别钟情于附石盆景,也精于附石盆景的艺术创作,本书所收录其盆景遗作珍品21幅中,附石盆景就有9幅,几乎接近半数。而且塑造得出神人化,充满诗情画意,令人回味无穷。”透过他的附石盆景作品,可总结出三点值得借鉴的经验:一是选石要险削。他着重选取古画中“云头雨脚”的奇石,因为它最具险削的形象,很有气势;二是立石要稳固,由于所选的大型石材,往往重达数百斤。要把它竖立盆中而不倒,这是个难度很大的问题,为此,他就用制造“草鞋底”的办法(即有水泥制成的基托),再以吊机吊装,将石头稳固地竖立于盆中;三是附石要紧贴。即树桩头根和树干都依附紧贴石隙攀沿向上生长,使树与石相依相扶,并让枝叶适当地飘出或悬垂,塑造出诗情画意的意境。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