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亮剑普洱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290012
  • 作      者:
    林治编著
  • 出 版 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历数载春秋,行万里路,遍访普洱茶界专家,只为寻得普洱的“一叶真味”!
  价格狂涨数十倍,普洱茶“疯狂”背后的质疑。普洱茶是茶还是药,普洱茶真的越陈越香吗?普洱茶会不会重蹈“君子兰热”覆辙?普洱茶产业健康发展需要炒作吗?书中为您一一解疑。
展开
内容介绍
  《亮剑普洱》从茶史、茶性、茶趣、茶艺、茶道、市场、养生等七个方面,条分缕析,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普洱茶的产销历史、品质特性、品饮技法和茶道养生之说,匡正了普洱茶文化传播中许多不确切的说法,为消费者了解普洱茶知识、理解普洱茶文化提供了一本难得的好读本。
  《亮剑普洱》作者直言不讳地在茶史、茶性、茶趣、茶艺、茶道、市场、养生等七个方面畅谈观点,真所谓“七剑”入江湖,茶业求大同。
展开
精彩书摘
  普洱茶的品饮艺术
  普洱茶是健康之液、快乐之杯、灵魂之饮,不仅要讲究冲泡技巧,更强调品饮艺术。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在《生活的艺术》中对品茶的艺术做了很好的概括。他说:“饮茶为整个国民的生活增色不少。它在这里的作用,超过任何一项同类型的人类发明。人们或者在家饮茶,或者去茶馆饮茶;有自斟自饮的,也有与人共饮的;开会的时候喝茶,解决纠纷的时候也喝;早餐之前喝,午夜也喝。只要有一只茶壶在手,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的。”品茶艺术就是让茶人能充分感受到品茶之乐的生活艺术。
  品茶的三种境界
  茶人们认为喝茶分两大类型,有三种境界。即喝茶分为清饮与混饮两大类型,品茶分为得味、得韵和得道三种境界。
  “得味”是指在饮茶时注意茶的理化性质,从茶的色、香、味、韵、气中品出茶的类别、品种、新陈、优劣。这是品茶的初级阶段,即认识茶的物质属性的感性阶段。
  “得韵”是指把茶事活动上升为品茶艺术,在品茶时注意环境的营造、背景音乐的选择,茶具的组合、茶席的布置、冲泡程序的编排、冲泡技巧的练习,泡茶用水的选取以及水温和出汤时间的掌握等,使人在泡茶的过程中获得感官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愉悦,从而达到神清气爽,怡情悦志,体会到品茶过程中韵味无穷的感受。
  “得道”是品茗的最高境界。它要求茶人彻底摆脱实用主义的功利考量,融化物我之间的界限,做到“以心体道”,“与天地合德”。从感官上讲,茶艺有六大要素:人、茶、水、器、境、艺。品茶的过程中有声、有色、有香、有味、有形、有质感、有美感,茶人必须调动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和思索等一切器官去体会茶艺之美。即要“五官并用,六根共识”。从精神上讲,茶人要以茶为媒体,通过“物我玄会”、“应目会心”、“迁想妙得”等心理活动,达到沟通自然,内省自性,澡雪自我,达到对“茶味人生”的彻悟。
  我认为对“茶味人生”的彻悟,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其一:像品茶一样,心无杂念地去细心品悟生活,从苦涩中品悟出生活的甘美与芬芳,并且真正做到“啜苦可励志,咽甘思报国”,永远怀着一颗感恩之心。
  其二:真正领悟到茶的世界是万物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相互依赖的世界。再好品种的茶树如果没有良好的生长环境,离开合理的栽培管理和科学的加工制作都无法生产出优质名茶。再好的茶如果没有清纯的水、适宜的茶具、恰到好处的水温和出汤时间,也无法泡出香清甘活的茶汤。由此悟到再优秀的人如果不能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相和谐,那么他的生活就不可能幸福美满。
  其三,“茶味人生”是对“虚荣人生”的彻底否定,即“剥掉人类为使自己所谓的神圣而制造的一切伪装”(《禅与茶道》日本·铃木大拙)按照人生本来面目去真实地享受生活。由此可见品茶的艺术,就是引领我们从“得味”到“得韵”,再到“得道”的生活艺术,是人生的艺术。
  普洱茶品饮艺术的感受
  品饮普洱茶的艺术具体表现在聆听味觉的音乐,解读民族的风情,感悟生命的活力,享受无言的温柔等四个方面。
  聆听味觉的音乐:在众多专家谈品饮普洱茶茶性的感受中,舞蹈家杨丽萍总结得最简洁,最有意境。她说普洱茶是“味觉的音乐”,“它是有韵的陈年普洱茶的气味和口感依次呈现的过程,就像一首好曲子,逶迤有致”。普洱茶是茶,它的本质属性就是让人品味。不同品种、不同山头、不同厂商、不同年代普洱茶的茶味,有的像短笛清亮激昂;有的像芦笙温柔包容;有的像古琴深沉含蓄;有的像编钟雄浑响亮,自有矜持华贵的王公贵族之气;有的像洞箫,悠远平和中饱含着禅机诗意。当然,也有的像破锣,噪音烦人。即使是同一泡茶,在冲泡的过程中其滋味也在不断变化。只要你善于驾驭水温和出汤时间,你完全可以像音乐家一样,根据本人的喜好,弹奏出一曲美妙的普洱茶的“音乐之声”。
  解读民族的风情:在普洱茶中凝结着云南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积淀着云南少数民族辉煌的历史和文化。普洱茶茶艺,不是只拿几饼老茶说事,而是应当注意引导茶人解读云南茶区少数民族风情。哈尼族的煎茶、纳西族的龙虎斗、拉祜族的烤茶、回族的罐罐茶、傣族的竹筒茶、藏族的酥油茶、佤族的烤茶、德昂族的砂罐茶等,都是我国先民饮茶的“活化石”。品饮普洱茶不仅是味觉和嗅觉的享受,更是精神的升华,只有结合解读民族风情,你才能真正理解普洱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你才能品得出普洱茶的物外之味。
  感受生命的活力:我们说茶艺是人生的艺术,正在于人能通过茶加强心灵与自然的沟通,启迪茶人对生命的感悟。普洱茶是有生命的茶,生普洱的茶性好比是西双版纳的春天,充满无限的生机活力,每品一口生普洱,都能感受到生命的勃发、生命的清新、生命的鲜活和生命的律动,让人血脉舒展,振枯还童。普洱熟茶的汤味如泸沽湖秋韵般平静而深沉,如老僧般淡定祥和,每品饮一口老茶,都让人感到生命的不朽,让人产生“与君更把长生碗,聊为清歌驻白云”的莫名冲动。感受普洱茶生命的活力,最好的途径是踏上寻访普洱茶的旅程,在普洱茶乡,在葱绿苍翠的古茶林中,在奔腾咆哮的澜沧江畔,在山寨的火塘边,煨上一壶普洱,看着火苗舞蹈,聆听山林吟唱,你一定会感受到普洱茶那千年不衰的生命活力融入了你的血液,你的心中一定会有一朵永不凋谢的生命之花在甘露的滋润下含笑绽放,你一定更能体会到普洱茶那挡不住的诱惑。
  享受无言的温柔:茶能解语何须言。品饮普洱是人茶对话的过程,也是人茶合一的过程。一杯普洱在手,或如捧着一杯绿云飘香的甘露,或如捧着一杯夕阳照耀下的晚霞。无论是听着茶室里的炉火松风,还是观赏着窗外的蓝天白云;无论是陪伴着明月清风,还是陪伴着瑞雪红梅;也无论是独品得神,还是对啜得趣或众品得慧。一杯普洱在手,茶气袭人,茶香染衣,啜上一口,茶汤在心问流淌,茶香在齿颊弥散,陈香、荷香、樟香、兰香在流霞波光摇曳间,通通化为了自己的心香,真是“平生尘虑消融后,余韵悠悠正可人。”这种无穷的乐趣,这种无言的温柔,怎一个“爽”字了得!
  普洱茶要用心去品,更要用心去悟,茶虽不语,韵自省人。品茶的艺术,最终还是要从茶的无言温柔中,品悟出茶的物外高意,这样茶艺才能从生活的艺术升华为人生的艺术。
  ……
展开
目录
序  刘仲华
自序
一  茶史篇——上穷碧落下黄泉,寻君千年君不见
远古的呼唤
迷离的身世
迷人的乐章
亮剑·1·对普洱茶历史的宣传应坚持“三不”主义
不厚古薄今
不以讹传讹
不排斥、不贬低其他茶类
二  荼性篇——灵品独标奇,茶性和且正
揭起你的盖头来,让我看看你的脸
茶树品种
生长地域
栽培管理
加工技术
储运条件
读你千遍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诗篇
茶色
茶香
茶味
茶韵
茶气
亮剑·2·根据茶性,寻找契合心灵的茶
三  茶趣篇——茶性通灾能解语,香清甘活自亲人
精致健康的生活方式
心灵沟通的最佳选择
回归自然的生命之旅
理财增值的儒雅手段
亮剑·3·品熟茶、养生茶、玩老茶
四  茶艺篇——问世间茶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普洱茶的茶具组合
紫砂壶、瓷质公道杯、过滤器、玻璃品茗杯组合
三才杯、过滤器、玻璃公道杯、白瓷品茗杯组合
玻璃同心杯、过滤器、小瓷壶、大肚小口的红酒杯组合
小火炉、紫砂壶、玻璃公道杯、陶瓷小碗组合
生普洱的冲泡技巧
熟普洱的冲泡技巧
待客型普洱茶茶艺
表演型普洱茶茶艺
茶具组合
基本程序
解说词
普洱茶的品饮艺术
品茶的三种境界
普洱茶品饮艺术的感受
亮剑·4·请先学点茶艺“人之初”
五  茶道篇——‘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
和——中国茶道的哲学思想核心
静——修习中国茶道的不二法门
怡——修习中国茶道的身心感受
真——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中国茶道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茶与道通,通在“天人合一”,通在“道法自然”,通在“尊生养生”
茶与儒通,通在中庸之道,通在以清为美,  通在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
茶与佛通,通在“茶禅一味”,通在“无住生心”,通在“一期一会”
茶道与茶艺的关系
亮剑·5·“茶为国饮,普洱当先”,必须加强对茶道的研究
六  市场篇——欲知普洱销魂味,须是眠云跂石人
普洱茶商品的分类
普洱茶市场的现状
三个美丽的陷阱
三个奇怪的现象
三个真实的故事
三个必然的结局
龙头企业创名牌
名家名山出极品
“李鬼”、“画皮”被淘汰1
亮剑·6·发展才是硬道理
七  养生篇——爱茶得茶寿,快乐每一天
以茶养身的物质基础
各种茶类都具备的保健功效
提神益思
利尿通便
固齿防龋
消炎灭菌
解毒醒酒
降脂降压
美容养颜
保肝明目
防辐射抗癌变
抗衰老延年益寿
普洱茶独特的保健功效
亮剑·7·以茶养身时千万别忽略了以道养心
附录一:《普洱留春茶茶艺》
器具组合
基本程序
功法说明
附录二:西安六如茶文化
后记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