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前言
第一章 作物生理生态
1.1 气孔导度对光强、温度和CO2变化的响应及模型
1.2 几个气孔模型在自然条件下的适用性
1.3 作物水汽扩散阻力与光合作用关系由叶片赂冠层的扩展
1.4 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气孔导度的耦合模型及C3植物叶片对环境因子的生理响应
1.5 C3植物叶片光合“午睡”现象与模拟
1.6 光合作用的光抑制与光合变化的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的模拟
1.7 冬小麦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的拟合和特征参数
1.8 冬小麦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特征
1.9 夏玉米生理因子对气象要素响应模拟
1.10 青藏高原和华北平原冬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特征与模拟
第二章 农田微气象
2.1 作物冠层微气象仪的研制与应用
2.2 太阳辐射与温度日变化的插值方法
2.3 辐射日总量的最热坡度解析模式及其全球分布规律
2.4 冬小麦田辐射过程和热量过程的基本特征
2.5 玉迷冠层凝露的观测与模拟
2.6 陆面通量与大气稳定度变化的小波分析
2.7 应用红外成像法估算玉米冠层内叶片边界层阻力
2.8 农田辐射平衡、水热通量和小气候要素的特征与模拟
第三章 土壤-植物-大气系统水热传输与二氧化碳通量
3.1 农田生态系统水热传输与二氧化碳通量
3.1 用SHAW模型和光合作用耦合模型模拟小麦冠层上方的CO2通量
第四章 作物生长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4.1 叶面积指数增长模式
4.2 包容环境因子的Logistic扩展模型模拟水稻干物质积累过程
4.3 水分调控对冬小科同化物分配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4.4 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及其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4.5 气候变暖对我国南方水稻发育期的影响
4.6 作物产量与气候关系分析方法
第五章 农田生态过程与模型
5.1 植物光合生产力与冠层蒸散模拟研究进展
5.2 农田生态系统模型与农业资源高效利用
5.3 不饱和土壤CH4的吸收与氧化
5.4 农业土壤排放氧化亚氮的影响因素分析
5.5 农田N2O通量测定方法分析
5.6 华北平原典型农田土壤氧化亚氮排放特征
5.7 玉米株型与冠层光合作用Ⅰ:数学模型
5.8 玉米株型与冠层光合作用Ⅱ:数值分析
5.9 作物光温生产力模型及南方水稻适宜生长期的数值分析
5.10 华北平原冬小麦田土壤呼吸特征
5.11 水-氮耦合作用对农田硝态氮淋失的影响
5.12 长江三角洲稻田生态系统综合增温潜势源汇交替的数值分析
5.13 用PZWQM模型和RZWQM-CERES集成模型模拟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的作物生长与水分作用
5.14 华北平原太阳辐射、温度和降水的时空分布对冬小麦潜在产量和雨养产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彩图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