眶内段长约30 mm,呈S形弯曲,以利于眼球转动。视神经外面被视神经鞘膜包裹,此鞘膜由三层脑膜延续而来。鞘膜间隙与颅内同名间隙相通,所以当颅内压增高时,视乳头可出现水肿;反之眶内炎症也可以扩散到颅内,视神经纤维损伤后不能再生。眶内段血供来自眼动脉分支和视网膜中央动脉分支。
管内段即视神经通过颅骨视神经管的部分,长6~l0 mm。鞘膜与骨膜紧密粘连,以固定视神经。骨管外伤时亦易挫伤视神经,此段与眼动脉伴行和供血。
颅内段为视神经出骨性视神经管后进入颅内到达视交叉前脚的部分,约为10 mm。血供来自颈内动脉和眼动脉。
2.视交叉视交叉呈长方形,位于蝶鞍上方。此处的神经纤维分二组,来自两眼视网膜的鼻侧纤维交叉至对侧,来自颞侧的纤维不交叉。
视交叉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前上方为大脑前动脉及前交通动脉,两侧为颈内动脉,下方为脑垂体,后上方为第三脑室,这些部位的病变都可从不同方位侵及视交叉而表现为不同形状的视野损害。最常见者为颞侧偏盲。
3.视束视束为视神经纤维经交叉后位置重新排列的一段神经束。自视交叉开始绕大脑脚至外侧膝状体。每一视柬包括同侧的颞侧纤维与对侧鼻侧纤维,故一侧视束病变时可出现同侧偏盲。 .
4.外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位于大脑脚外侧,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发出的神经纤维至此与外侧膝状体的神经节细胞形成突触,换神经元后再进入视放射。
5.视放射视放射位于神经纤维向后通过内囊和豆状核的后下方,然后呈扇形散开,分为背侧、外侧及腹侧三束而止于枕叶。
6.视皮质视皮质位于大脑枕叶皮质相当于Brodmann分区的17、18、19区。
由于视觉纤维在视路各段排列不同,所以在神经系统某部位发生病变或损害时对视觉纤维的损害各异,表现为特定的视野异常。这对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二、瞳孔反射路
1.光反射当光线照射一眼时,引起两眼瞳孔缩小的反射叫瞳孔光反射。光照侧的瞳孔缩小称直接对光反射,对侧瞳孔缩小则称间接对光反射。
光反射路有传人和传出两部分。传入路光反射纤维开始与视觉纤维伴行,至视交叉处亦分交叉和不交叉两种进入视束。光反射纤维在外侧膝状体前离开视束,经四叠体上丘臂人中脑顶盖前区至顶盖前核,在此交换神经元后,一部分纤维绕中脑导水管到同侧Edinger-westphal核(E-w核)。另一部分经后联合交叉到对侧E-w核。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