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糖尿病防治必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034457
  • 作      者:
    景录先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妇女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体力活动的减少,不合理膳食的摄入,竞争压力的加大,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在急剧猛增,据统计,目前全世界约有2.5亿糖尿病患者,我国糖尿病总人数超过4000万,糖尿病已被列为继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之后的第三位杀手。
  由于糖尿病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随之而来的糖尿病心、脑、肾、眼底及糖尿病足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不断升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糖尿病危害巨大,且没有根治的办法,但是它还属于可防、可治之病。本书作者是从事临床医学工作30多年的糖尿病专家,在糖尿病的预防与糖尿病合并症方面有独到见解。本书内容科学、实用,第一版受到读者的好评,此次修订增加了糖尿病的中医调养等内容。
展开
作者简介
  景录先,主任医师、研究员。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常务委员、副秘书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内科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北京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伦理学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伦理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从事临床工作30多年,在糖尿病的预防与糖尿病合并症方面有独到见解。承担有国家自然基金、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国家“115”科技支撑计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科研项目10多项;出版专业论著、科普读物30多部,发表论文3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糖尿病防治必读》作者从中西医的角度介绍了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及危害、生活方式与糖尿病的关系等相关知识,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糖尿病与代谢综合征、重视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重点阐述糖尿病的西医治疗、中医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的预防、糖尿病调养等知识,力求贴近生活、贴近读者,更有益于广大民众健康意识和健康素质的提高,使广大糖尿病患者真正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
展开
精彩书摘
  1.糖尿病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糖尿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但是现在发展非常迅速。据推测,21世纪糖尿病将在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流行。
  (1)糖尿病发展的严峻形势
  据1995年国家卫生部重点课题“中国糖尿病流行特点研究”关于中国糖尿病发病基线情况的调查研究显示:糖尿病总患病率为3.21%;糖耐量减低(简称IGT,是指由血糖正常发展到2型糖尿病的中间阶段,也可称之为糖尿病前期)为5.29%,比1980年全国13省市调查患病率上升了约5倍!
  (2)糖尿病的主要发生病因
  主要与种族、遗传、环境、生活方式、人口老龄化等因素有关。其中,2型糖尿病有家庭集簇发病趋势,糖尿病病友直系亲属的患病率比无糖尿病家族史者高4~10倍。尽管如此,并不等于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必然会得糖尿病。最终是否得糖尿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因素的作用,即生活方式的影响。因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糖尿病的有效手段。
  (3)我国人民尤其要警惕糖尿病
  我国近年来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生活方式也在逐渐改变,吃快餐、少运动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私人购买小汽车的人越来越多。这些都对糖尿病发病有潜在的影响。
  糖尿病患病与生活方式,特别是饮食热量增加、体力活动减少有明显关系。我国1980年至1996年糖尿病的患病率增长了约5倍。据调查,仅1978~1987年,我国人均粮食消费水平只增加了30%,而人均消费肉蛋白、含糖饮料分别增加了约100%~200%。反映了饮食习惯的改变与糖尿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人们的活动量反而减少。
  (4)糖尿病防治教育刻不容缓
  糖尿病防治教育是面向社会公众的防病宣传。
  据调查,社会公众缺乏对糖尿病的认识和有关防治知识。50%~80%的糖尿病病友缺乏对糖尿病基本知识的了解。如此导致的结果只能是既不知道预防糖尿病,也不知道糖尿病的症状,如此即使患了糖尿病也不能及时检查、诊断和治疗。而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其致病因素复杂,治疗上需要病友主动参与并长期坚持。
  加强糖尿病防治教育可带来非常多的益处,主要有:
  ①增强病友对糖尿病的了解,提高接受治疗的主动性,改善疗效;
  ②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③节省治疗费用。
  (5)对糖尿病患者的几点建议
  希望每位糖尿病患者掌握好糖尿病防治的“五驾马车”——糖尿病防治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后面的具体篇章中有详细介绍),这里着重强调以下三点:
  ①必须要进行饮食控制,根据自己的体重和运动量掌握好饮食量,做到“量出为入”,这是最基本的治疗措施;
  ②要选择适当的运动(见本书P);
  ③戒烟、限酒。
  糖尿病患者由于代谢不正常,肝脏解毒能力比正常人差,所以糖尿病患者要限制饮酒,特别是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的患者不宜饮酒,否则容易发生低血糖,加速合并症的发生。正在服用磺脲类降糖药的患者,饮酒会引起恶心、呕吐。
  大家都知道吸烟的坏处,而糖尿病患者更应强调戒烟。为了预防和减轻糖尿病患者心、脑、肾、眼、下肢血管的并发症,戒烟势在必行。
  2.糖尿病发病的特点
  (1)糖尿病患者中以2型糖尿病为主
  1985年,WHO把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公布了新的诊断标准和分型的建议,并于1999年得到WHO的认可,目前已被普遍采用。
  但主要的、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就是2型糖尿病,我国2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高达93%以上。
  (2)有大量高血糖人群
  在临床上发现不少患者检查出血糖偏高,但尚达不到糖尿病的水平,这让患者心神不安,不知如何是好。其实这就是糖尿病的前期阶段,这种人群得糖尿病的危险比血糖正常的人群大得多。在1996年全国糖尿病流行病调查结果中发现,除了糖尿病患病率已经达到3.21%的水平以外,还有4.76%的被调查者目前是糖耐量受损,他们是糖尿病患者的后备军。从现在看来,全国血糖不正常者比例接近8%,总人数已接近1亿。
  (3)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
  解读糖尿病家族史会发现,每一代患者的发病时间越来越早,最近几年,连儿童都加入了2型糖尿病的行列。他们由于肥胖引起胰岛素抵抗,导致“黑棘皮病”,脖子和咯吱窝黝黑,血糖高至糖尿病诊断标准。除了减肥以减轻胰岛素抵抗以外别无选择。
  (4)糖尿病发病具有地区性特点
  不同省份相差悬殊,就是同一地区也可能差别巨大。一般城市比农村高,但在北京等一些大城市的城乡结合部,糖尿病病患人数甚至高于城市。
  3.我国糖尿病患者剧增的原因
  (1)经济状况改变。不同的物质生活水平会产生不同的疾病谱。随着经济状况的迅速提高,无节制的吃喝给肥胖和糖尿病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
  (2)老年化倾向。一方面,糖尿病的发病基础决定了老年人为其易感人群;另一方面,糖尿病的带病生存时间常常可达二三十年,即使是青年得病也可带入老年。随着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加,糖尿病患者数目也在增长,这种现象称为“增龄效应”。
  (3)人们对糖尿病的警惕性及检测手段的提高。现在仅凭一滴血就可以查出糖尿病,这使糖尿病的发病率有所提高。
  (4)不良的生活方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迅速得以提高,从物资匮乏到丰富的快速转变使人们迷失了自我,对肥甘厚味之品大快朵颐。这种毫无节制的饮食习惯和保健知识的匮乏让人们付出了代价,继之而来的便是患上了糖尿病。当前社会背景下,人们普遍能量摄取过多,体力活动不足,生活节奏过快,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这些都是糖尿病发生的基础。一旦遇上糖尿病的触发因素(如大量进食甜食、紧张、劳累、精神刺激、感染、外伤、手术、分娩、其他重大疾病及使用升高血糖的药物等),2型糖尿病便会发病。
  4.糖尿病的分型
  糖尿病共分为4型:
  1型糖尿病:也叫做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胰腺分泌胰岛素绝对不足造成的,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约占5%。此型起病较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三多一少”的症状比较明显,有遗传倾向,以儿童发病较多。
  2型糖尿病:多发于中老年,占我国糖尿病患者的90%~95%。此型起病缓慢、隐匿,多见于体态肥胖者,尤其是腹型肥胖或超重者,遗传因素比1型更明显。
  妊娠糖尿病:一般在妊娠后期发生,占妊娠妇女的2%~3%。发病与妊娠期进食过多,以及胎盘分泌的激素抵抗胰岛素的作用有关。虽然大部分患者分娩后可恢复正常,但将成为今后发生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其他类型:指某些内分泌疾病、化学物品、感染及其他少见的遗传、免疫综合征所致的糖尿病。该类型的糖尿病国内非常少见。
  5.糖尿病患者要跳出六个怪圈
  糖尿病的发病率日益增多,但绝大多数属于2型糖尿病,如果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治疗,可达到维持健康与劳动力的目的。不过,为数不少的患者在自我保健方面易进入一些误区,非常值得提出。
  怪圈之一:缺乏营养常识
  营养疗法在糖尿病的治疗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医学家一致主张在合理控制热能的基础上,提高碳水化合物的比例。这种疗法可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反而有利于稳定病情。
  但由于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者很多,有不少患者对此顾虑重重,担心“瞎眼”“烂脚”,而除了主食、蔬菜和豆制品外,什么也不敢吃。这些极端偏食的人,所获得的能量达不到人体基础代谢和劳动代谢的要求,而产生营养不良性疾病并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糖尿病患者应该平衡膳食,而绝不可偏食。
  怪圈之二:忽视运动疗法
  糖尿病的治疗需依靠“五驾马车”,而相当多的患者还不知道运动疗法是怎么一回事。殊不知适当的运动可增加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运动还能够增强肌力,促进血液循环,推迟小血管病变的发生。患者除非合并有活动性肺结核,或已发生了严重的心、肾并发症或酮症酸中毒,否则都应参加体育锻炼。锻炼的项目应量力而行,但要持之以恒。项目可选择散步、慢跑、打球、骑自行车等,每次的时间以30~60分钟为宜。
  怪圈之三:不定期复查血糖
  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须从血糖的检测得知。所以患者应根据病情而定时地复查血糖水平,并视血糖高低而调整降糖药的用量。不少老年患者不愿验血,显然不利于对疾病的监测。有的患者以验尿糖来替代血糖,可是尿糖不一定能反映血糖的真实水平。其原因是每个人的肾糖阈相差很大,故验尿糖不能替代验血糖。
  怪圈之四:轻视体格检查
  自从胰岛素问世以后,糖尿病患者死于酮症者已极少。糖尿病患者几乎无例外地会发生微血管病变,由此而并发糖尿病性心脏病、肾脏实质损害、白内障和脑动脉硬化。这些合并症危及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甚则危及生命,所以患者必须定期作相关的检查,使医生及时了解病情,进行适当的治疗。而不能怕检查麻烦,只满足于配取降糖药,这样显然是不正确的。
  怪圈之五:习惯于“少量饮酒”
  “少量饮酒”被很多人奉为养生之道,实际上这个说法在医学上并没有得到认可。糖尿病患者在得了心脏并发症后,如以为“少量饮酒”对心脏有好处,则是错了。因为酒可产生不少热量,如每次饮100ml黄酒,其中酒精所产生的热能,已达到一个体重60kg的脑力劳动者一天热量需要的10%,这显然会干扰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案。长期饮酒还易引起高甘油三脂血症;服用磺脲类降糖药及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在饮酒后可出现心悸、气短,甚至会发生严重的低血糖症状。“少量饮酒”一旦成了习惯,在一次饮酒量过多时,便有死于低血糖的危险。
  怪圈之六:滥用利尿药
  在临床上发现有的患者有水肿就使用利尿药,双氢氯噻嗪常被用于高血压病及某些有浮肿症状的疾病。其主要缺点是会降低糖耐量,导致血糖升高;还可引起血脂升高、电解质紊乱和肾功能损害的不良作用。所以,糖尿病患者忌服噻嗪类利尿药。
  在复方的降压制剂中,复方降压片、复方罗布麻片等中都含有双氯噻嗪,必须引起注意。
  6.糖尿病的难点与对策
  (1)血糖的控制
  治疗糖尿病患者的目的,最重要的是控制血糖,而控制血糖的方法不是简单的治疗,更不是单纯的西药治疗或中药治疗,而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控制糖尿病的五项措施,即①饮食控制;②运动疗法;③药物治疗;④糖尿病防治教育;⑤血糖监测。可见对血糖控制不良应从多方面查找原因,绝不能单纯从药物治疗上查找原因而一味地加大药物的剂量或种类,从而造成不良后果。所以应该:
  ①传授有关知识给糖尿病患者及家属,使之了解、熟悉糖尿病的病因(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教会糖尿病患者关于自我血糖、尿糖测定及胰岛素注射的技术,告知饮食控制与运动疗法的重要性,并具体指导实施。
  ②加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由于治疗初期常常可以很快使血糖下降,但不久又会出现血糖回升,或某一时段的血糖升高,此时患者往往怀疑药物的治疗效果,还有的患者有工作紧张或家庭不愉快等精神因素的影响等。这时应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不宜加大降糖药物的剂量和种类。
  (2)并发症的控制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并且以存在严重的、致命性的并发症为特征。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除了尽可能满意地控制血糖,最重要的是将并发症降至最低程度。控制并发症必须做到:
  ①控制血糖;
  ②控制血压;
  ③调整血脂;
  ④选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更好。
  (3)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糖尿病是以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缺陷导致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组代谢性疾病,其中绝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往往没有症状,以致很多年不能被诊断。糖尿病持续高血糖可导致各种器官的长期损害、功能失调以致功能衰竭,特别是眼睛、肾脏、神经、心脏和血管。未被诊断的糖尿病患者患冠心病、中风和周围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而且与脂代谢异常、高血压和肥胖有明显相关性。因为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以减轻2型糖尿病患者的症状和并发症,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筛查。
  (4)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早期的糖尿病患者,当血糖在10.0mmol/L(180mg/dl)以下时一般没有什么症状。由于高血糖导致一系列的代谢异常,如果长期得不到纠正,必将导致全身中小动脉硬化,可出现多系统、多器官病变及并发症。一旦出现并发症,往往是不可逆的,且呈进行性加重,给患者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糖尿病在现阶段还不能完全根治,糖尿病并发症是直接或间接引起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这些并发症有的是可以避免的,有的是可以延缓发生或发展的。因此如何预防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是十分关键的,以尽早防治糖尿病的并发症。根据发达国家经验,新发现的1型糖尿病应在发病5年后每年筛查1次,2型糖尿病患者则应在确诊糖尿病后立即进行筛查,然后根据检查结果对无并发症患者每年筛查1次,对已有并发症者,则应根据病情进一步检查或决定复查时间,同时更有针对性地加强治疗。
  争取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才能降低糖尿病致残率和致死率,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寿命。
  7.2型糖尿病患者呈年轻化趋势
  近年来,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组逐渐下移,本以中老年居多的糖尿病患者群中,青少年的身影已越来越常见。
  据报道,糖尿病之所以呈年轻化趋势,与青少年长期吃糖及高脂肪食物有必然联系。近年来,我国一些独生子女吃得多而活动得少,营养失调导致体重上升加快,结果出现糖尿病。此外,家族有糖尿病遗传倾向的青少年糖尿病的发病率也较高。
  8.糖尿病是富贵病吗
  人们总认为糖尿病是富贵病、文明病。这个观点并不全面。糖尿病患病率急剧增高的地方往往是迅速由穷到富的发展中国家,文化程度滞后于经济发展,保健意识相对欠缺的地区。可见,糖尿病是一种流行于刚刚开始富裕、走进文明的“欠富裕、不文明病”。
  中国人饮食以天然碳水化合物或粗粮为主。粗粮的血糖指数并不高,而且营养较丰富,糖尿病并不会大规模出现。真正的“杀手”是精制碳水化合物,例如糖、精粉和白米。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淀粉加工日益精细,并引入高糖食品和包装饮料,因此到21世纪糖尿病患者层出不穷。
  你可知为什么如果你母亲有2型糖尿病,你就容易得糖尿病呢?因为你们的饮食结构相似,她吃什么,就给你吃什么。所以,我们每个人只要摄入过量的精制糖和淀粉,一二十年后就可能得糖尿病。一份调查表明,中国人糖尿病前期人群转化为糖尿病的高危险居世界前列,高达10%,是世界平均值的两倍。未来20年,中国糖尿病将迅速向城镇扩散,并最终向广大农村大规模蔓延。如果不进行预防,2025年整个中国糖尿病发病率将可能高达20%,糖尿病总人口可能增加到3亿。
  9.糖尿病虽可怕,但可防可治
  糖尿病主要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对胰岛素的需求增多,引起血糖升高,尿糖出现,严重时发生脂肪、蛋白质、矿物质、水及酸碱代谢紊乱,引起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如果糖尿病长期得不到良好控制,还能造成心,脑,肾,神经,眼和其他重要器官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残废或死亡。简单地说,糖尿病能影响到全身的健康。从这一角度来说,糖尿病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疾病。
  长期的体内高血糖无法排出体外,只能依靠肾脏从尿中排出,而使尿量增多,排尿次数增加,患者体内失去大量水分,因而口渴多饮。同时葡萄糖是体内能量的最主要的来源,为维持机体活动,就要补充失去的糖分,要求多吃食物,但由于体内缺乏有效的胰岛素,不能充分利于葡萄糖,被迫消耗自身的蛋白质、脂肪来补充热量,导致患者体重减低,消瘦无力,出现常说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然而许多患者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而只表现出视力模糊,皮肤瘙痒或仅有疲乏感,这也是糖尿病被称为“微笑杀手”的原因,许多时候没有明显的症状就悄悄发病,所以就需要通过检查血糖来明确诊断。得了糖尿病,通过科学的饮食调整,运动锻炼以及药物治疗,糖尿病完全能够得到控制而且不影响健康。所以从这方面来看糖尿病并非绝症,而是一种可防可治之病。
  10.糖尿病症状知多少
  糖尿病患者因患的类型不同,且在不同病期,故有轻重不同的症状与表现,轻者感觉不明显,重者可以影响生活,一般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
  多尿:是指尿的次数增多,而且尿量也多,甚至尿的泡沫多,尿渍发白、发黏、发甜。
  多饮:尿多之后使体内的水分减少,当体内水的总量减少时,即可引起大脑口渴中枢的兴奋而口干口渴而多饮。然而,老年人中枢神经感受性减弱,尽管体内水分丢失明显,而口渴中枢无感觉,也不思饮,这在老年人较常见。
  多食:由于血糖不能进入细胞,不能为细胞利用,则会刺激大脑的饥饿中枢兴奋而多食,使进食后无饱腹感,于是进食次数和进食量都明显增多。
  消瘦:由于体内葡萄糖利用减少,脂肪分解增加,蛋白质合成不足,分解加快等,均可引起消瘦,多尿使体内水分的丢失更会加重消瘦症状,血糖越高,病情越重,消瘦也就越明显。
  疲劳乏力:由于血糖高,营养物质不能进入细胞,细胞缺乏能量所致。据报告,有2/3的糖尿病患者有无力的症状,甚至超过消瘦的人数。
  容易感染:糖尿病影响免疫功能,以至抵抗力降低,容易出现皮肤疥肿,呼吸、泌尿、胆道系统的各种炎症,且治疗困难。
  容易出现皮肤异常:感觉神经障碍引起四肢末梢部位皮肤感觉异常,如蚁走感,麻木,针刺感,瘙痒,尤其女性外阴瘙痒可为首发症状。
  性功能障碍:糖尿病引起血管、神经系统病变以及心理障碍等引发男性阳萎,女性性冷漠、月经失调等性功能障碍。
  X综合征:I型糖尿病存在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的情况,故可同时或先后出现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冠心病、高血液黏稠度等,这虽不属于糖尿病症状,但有这些情况时,应注意血糖是否升高。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糖尿病发病率急剧猛增
世界范围内,糖尿病这个现代难治病的发病率目前已居心脑血管、肿瘤后的第三位。中国已与世界上糖尿病最多的国家印度和美国齐名。糖尿病正在中国暴发性流行,情势严峻,必须警惕。阻击这种代谢性疾病,需要广大民众积极进行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1.糖尿病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糖尿病发病的特点
3.我国糖尿病患者剧增的原因
4.糖尿病的分型
5.糖尿病患者要跳出六个怪圈
6.糖尿病的难点与对策
7.2型糖尿病患者呈年轻化趋势
8.糖尿病是富贵病吗
9.糖尿病虽可怕,但可防可治
10.糖尿病症状知多少
11.糖尿病症状细分析

第二章 糖尿病要未病先防
糖尿病是一个非传染性的生活方式疾病,“未病先防”是糖尿病的关键,健康教育与适当保健可以改变那种“死于无知”和“知之而不为之”的不文明生活方式和行为;“防病既变”是得了糖尿病要及时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传变规律,防止或阻断疾病的发展和并发其他病症的发生。

1.糖尿病与胰岛素的关系
2.糖尿病的前期状态
3.为何出现糖耐量减低
4.警惕糖尿病的隐性症状
5.肥胖者须警惕
6.严防无症状性糖尿病
7.警惕不典型的糖尿病患者
8.没有症状并非不是糖尿病,症状轻不等于不严重
9.有的口腔疾病是糖尿病先兆
10.皮肤顽固瘙痒须警惕
11.外阴瘙痒要排查糖尿病
12.黄色手掌和足底与糖尿病
13.来自眼睛的糖尿病信号
14.不可忽视的信号
15.糖尿病“盯”上出租车司机
16.准妈妈别忘了做糖尿病筛查
17.妊娠早期做检查更重要
18.2型糖尿病更亲近女性
19.预防糖尿病的战略措施
20.糖尿病患者防病要有针对性
21.干预IGT预防糖尿病
22.用“治未病”的思想预防糖尿病
23.情志异常与糖尿病
24.什么人容易患糖尿病
25.适当补硒可以控制糖尿病

第三章 糖尿病是现代难治病
糖尿病的实质是什么?怎么诊断?我们自己了解多少?如何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查?让自己做一个明白的患者,很有必要。

1.何谓糖尿病
2.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3.糖尿病的诊断
4.检测糖尿病的“金标准”——“糖化血红蛋白”
5.早期诊断糖尿病的测试——“葡萄糖耐量试验”
6.首诊糖尿病要了解的问题
7.警惕糖尿病的症状突然消失

第四章 了解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特殊类型的糖尿病患者虽然只占整个糖尿病患者数的少数,但它们带给患者的危害,一点不亚于1型和2型糖尿病。了解一些相关知识,有利于这些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

1.老年糖尿病的诊治特点
2.老年糖尿病注意事项
3.老年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
4.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标准
5.201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对
老年糖尿病治疗提出的注意事项
6.糖尿病为何缠上孩子
7.盲目进补害了孩子
8.什么样的宝宝易得糖尿病
9.易误诊的儿童糖尿病
10.14~18岁是儿童糖尿病的高发期
11.青春期要严控血糖
12.喝牛奶和糖尿病有关系吗
13.糖尿病患者可以怀孕吗
14.吃母乳可少得糖尿病
15.糖尿病妈妈可以母乳喂养吗

第五章 引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知多少
请仔细回顾一下,在诸多引发糖尿病的因素中,自己是因为缺铬、滥用激素,还是单纯因不良的生活方式所造成,或与遗传有关,或其他疾病所致?如何做才能防患于未然,远离糖尿病的并发症?对于这些,我们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1.糖尿病的危害
2.缺铬老人易患糖尿病
3.生活方式引发的糖尿病
4.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阻止、延缓糖尿病
5.应酬多可诱发糖尿病
6.睡眠障碍者易患糖尿病
7.长期服降压药可诱发糖尿病
8.滥用激素可诱发糖尿病

第六章 糖尿病并发症降低生命质量
糖尿病虽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不能根治,但是它可防可治。只要坚持正规治疗,按照要求控制饮食、加强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就基本上可以对糖尿病并发症说“不”!或让糖尿病患者同非糖尿病者一样,健康生活,享受人生。

1.糖尿病并发症的定义
2.糖尿病并发症的现状
3.对糖尿病并发症说“不”
4.从“喜食”变“厌食”是病情恶化还是好转
5.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病已成为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
6.诸多糖尿病并发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7.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

第七章 糖尿病的防治措施
一旦患上糖尿病,不仅要使用药物治疗,还要进行运动、控制饮食、接受糖尿病的宣传教育与心理调适、对糖尿病的各种指标进行监测管理,只有这“五套马车”齐头并进,方可控制好体重、血糖、血压、血脂、尿糖,使“五项达标”。

1.应对糖尿病的三个“五”防治原则
2.正确对待糖尿病
3.走出不良的心理误区
4.学会自我管理
5.当好自己的护士
6.你的糖尿病保健计划成功吗
7.学会与医生沟通、交朋友
8.提高认识,解除疑惑
9.科学度过每一天
10.糖尿病治疗不能全部依赖医生
11.综合治理可获良效
12.糖尿病患儿也要学会自我管理
13.推荐糖尿病患者的“十不得”经验
14.不轻信广告宣传,做个理性者
15.糖尿病能“根治”是谎言
16.为自己建个小档案
17.国内外糖尿病最新保健方法
18.乐观的情绪可让免疫系统保持最佳状态
19.看心理医生,提高生命的质量
20.好心情可以决定血糖的高低

第八章 健康饮食可阻击糖尿病并发症
我们说糖尿病是生活方式病,主要指糖尿病与饮食热量增加、体力劳动减少、运动不足有明显关系。因此,“管住嘴”至关重要,这是糖尿病患者在科学、合理调控饮食的同时,必须遵守的原则,也是为糖尿病的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

1.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永恒话题
2.做自己的营养师
3.最合理的饮食计算法
4.学会计算饮食量
5.饮食可按自己的状况选择
6.糖尿病饮食疗法新观点
7.学会用血糖生成指数来选食品
8.饮食控制不等于“挨饿”
9.控制饮食的“十项细则”
10.膳食纤维是糖尿病患者的守护神
11.选豆浆、豆渣陪伴你
12.坚持饮食四项“固定”不变
13.糖尿病患者的大敌——烟和酒
14.偶尔饮酒也别忘“交换”
15.健康饮料——茶与糖尿病的关系
16.控制血糖别忘限盐
17.烹饪与糖尿病的关系
18.女性糖尿病患者多食鱼有益
19.专家奉劝糖尿病患者要少吃肉
20.混合进食更有利控制餐后血糖
21.糖尿病饮食疗法新观点
22.南瓜不能代替降糖药
23.正确认识苦瓜
24.糖尿病患者吃水果的技巧
25.糖尿病患者巧吃零食的奥妙
26.“酸、苦”与糖尿病的关系
27.糖尿病患者必须学会恰当选择
28.食物降糖无科学依据
29.“无糖”食品也不能乱吃
30.不利于糖尿病的饮食
31.魔芋冻——可选的食谱
32.吃坚果有助于控制糖尿病
33.糖尿病患者如何选择水果
34.天然食物辅助降糖介绍
35.可供糖尿病患者选择的食谱
36.糖尿病一日饮食食谱举例

第九章 糖尿病的运动疗法
“迈开腿”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方法之一,可见,运动在治疗糖尿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选择哪些运动、运动量如何掌握,都是我们需要了解的。

1.糖尿病的五驾马车之一——运动
2.运动锻炼要选好“氧气充足时”
3.推荐两种运动项目
4.运动不当危险多

第十章 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生活调护
对于患者而言,糖尿病的日常管理非常重要,关乎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只要我们听从医嘱,合理饮食,养生有道,健康生活,就一定能把疾病掌控在自己手中。

1.美国科学家对糖尿病的10项忠告
2.血糖不稳,不可蒸桑拿
3.冬季是血糖攀升的易发季节
4.夏天降血糖可事半功倍
5.注意黎明现象的发生
6.性生活时也要预防低血糖
7.自驾车要防低血糖
8.当心午夜低血糖
9.尿床也需防低血糖
10.秋季当心低血糖
11.数脉搏也能识别低血糖
12.食用低糖水果也可缓解低血糖
13.控制血糖应点、线、面相结合
14.糖尿病患者出游须带四件“宝”
15.糖尿病患者乘机的常识
16.糖尿病患者能自驾车出游吗
17.糖尿病患者要学会选择保健品
18.别乱吃核酸保健品
19.保护好自己脚的学问
20.照顾好自己,别多出汗
21.就诊时应该带什么
22.糖尿病患者夏季慎睡凉席
23.坚持定期检查不能忘
24.过节勿忘遵守“八个坚持”
25.预防视网膜病变的4个小窍门
26.糖尿病患者慎带隐形眼镜
27.血糖反复升高,应查找原因
28.糖尿病患者减肥的新理念
29.注意减肥千万别减水
30.水与糖尿病的关系
31.糖尿病患者进补维生素的原则

第十一章 糖尿病的规范治疗
糖尿病是终身疾病,正规治疗非常重要,千万不能有病乱求医,到处寻找偏方、验方、灵丹妙药。应该按照专科医生的医嘱正确治疗,让其发挥最佳的疗效,并要定期复查,使各项指标达标。学习掌握一些相关知识,这有利于防止或阻断糖尿病的发展和并发其他病症的发生。

1.药物和监测
2.胰岛素的由来
3.重视糖尿病并发冠心病
4.降血糖的同时别忘降血压
5.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原则
6.降糖不能忘降脂
7.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治疗对策
8.糖尿病足的新疗法——干细胞移植治疗
9.糖尿病超过5年要检查肾
10.糖尿病性功能障碍的治疗
11.治疗性功能障碍时须避免的几个误区
12.降糖别忘了关爱眼睛
13.经常检查眼病,及时对症治疗
14.糖尿病合并胃轻瘫的治疗
15.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的特殊性
16.糖尿病患者别乱吃感冒药
17.复合维生素有益糖尿病
18.糖尿病妊娠的诊治
19.治疗糖尿病有最好的药吗
20.糖尿病药物治疗的现状
21.解密降糖药须科学选用
22.漏服降糖药的补救方法
23.老年糖尿病患者晚上服优降糖须防低血糖
24.如何不再“抵抗”胰岛素
25.何时选用胰岛素最好
26.2型糖尿病患者应正确选用胰岛素
27.解除注射胰岛素疼痛的技巧
28.重复使用针头危害大
29.胰岛素泵“须带就带”
30.谨防胰岛素的不良反应
31.避免降糖药诱发低血糖偏瘫
32.动态血糖监测仪可随时了解血糖水平
33.糖尿病药物治疗警惕十大误区
34.治疗糖尿病需“量体裁衣”
35.选用胰岛素,您了解多少

第十二章 中医药如何治疗糖尿病
中医辨证论治糖尿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现代药理研究和实践表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疗效确切。许多患者通过中医药的治疗,病情获得了明显的改善,有效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生活质量。

1.具有降血糖作用的中药
2.气功治疗糖尿病
3.糖尿病腹泻也可选用中药
4.中医治疗糖尿病的验方
5.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优势
6.给糖尿病患者提供的夏季药膳良方

第十三章 糖尿病患者如何自测血糖
自测血糖对糖尿病患者非常必要,因为糖尿病病程长,不可能时时去医院,需要患者自己学会检测血糖、尿糖、血压、心率等,以便随时观察与掌控自己的病情,配合医生及时调节饮食、运动量、药物等。

1.糖尿病患者定期检测的重要性
2.监测血糖意义大
3.尿糖测定的基本知识
4.糖尿病患者乘机前须查眼底
5.糖尿病患者每年要散瞳检查眼底1次
6.血糖波动需做“馒头餐”
7.选购血糖仪的注意事项
8.自测血糖最好采手掌血
9.感冒后多测血糖

第十四章 糖尿病防治的最新信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糖尿病治疗方法有了新突破,来自国内外的最新信息,让糖尿病患者看到了希望,拥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