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乐舞的人文背景及源流
华戎所交—都会
汉武帝派霍去病率大军击败匈奴、开通河西走廊后,于公元前111年置敦煌郡,完成了“列四郡,据两关(玉门、阳关)”的战略部署。自此,汉朝多次从内地移民敦煌,同戍卒一道屯垦戍边;曹魏时代,两任敦煌太守仓慈、皇甫隆提倡百姓垦荒,推广使用耧耕与“衍溉法”并鼓励胡汉通婚,增产粮食,繁荣人口;其后,两晋时期大量中原地区的移民进入敦煌,不仅大规模兴修水利,而且开办宫学、私学,传播儒家学说,同时还建寺庙、开佛窟,翻译佛经,为东来西去的僧人与商旅提供各种便利,使这个地广民稀之地,逐渐开拓成文化发展、交通繁忙、“晏然富殖”的塞外绿洲。隋代,炀帝亲驾张掖,召开二十七国贸易大会,努力经营河西的政策取得积极成果,据《隋书·裴矩传》引《西域图记·序》云:此时的丝绸之路基本通行无阻,“发自敦煌,至于西海,凡为三道,各有襟带”。敦煌成为丝路南、中、北、三道的“咽喉之地”。
唐代,敦煌地区人文荟萃、商贸发达、民族交融,与我国新疆地区一道成为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四大文化体系(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的汇流地。当时,敦煌十三个乡聚居着汉、藏、印度、粟特、波斯、回鹘、朝鲜及康、安、曹、石等昭武九姓的数万居民,这些百姓宗教信仰不同、风俗各异而和睦共处,儒家学说与佛、道、摩尼、祆、景教兼容互补。据史籍与敦煌出土文书记载,自西晋至五代宋初,敦煌地区的佛寺、道观及各种祠庙总数近百座,仅归义军时期就有寺院17所、僧尼1100多人。以节日赛神、佛道仪式与各类庆典为中心的岁时民俗活动贯穿一年始终。……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