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世界真的存在吗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6858332
  • 作      者:
    王艳编选
  • 出 版 社 :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内容介绍
  科学杂志在中国曾经有过极为辉煌的黄金年代。到了上世纪90年代,整个出版市场进入了大动荡、大改组的时期,读者的阅读兴趣、口味和趋向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在市场和时尚大潮的冲击下,科学杂志的命运也大起大落,一些当年的名刊,有的关门停刊,有的艰难守望,有的调整改版,一时间气氛颇为低迷。与此同时,这一门类的出版物中也开始酝酿一些新的生长点,一些世界知名的科学杂志开始进军中国,积极寻找合作伙伴,以前沿的信息、高质量的图片、鲜活的文字对国内的科学杂志形成极大冲击。
  在这种情况下,上海文艺出版总社推出《新发现》这样一本适合新世纪读者的全新理念的大众科学人文杂志。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主任、人文学院院长江晓原教授说,他每个月都会收到很多杂志,但是《新发现》是唯一一本他会从第一页看到最后一页的。他认为法国在科学和人文上皆有悠久传统,使法国人在传播和普及科学方面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富有格调、趣味和想象力,与中国这样人文传统浓厚的文化大国更容易一拍即合。从文化样性的角度来考虑,现在也应该对“法派”科学文化有进一步了解。
  另一方面,现在也是更应该深切反思传统的“科普”理念的时候了。所谓“科普”者,强调的是普及,重视的是知识的传播,传播方式是自上而下,视角和思路较为单一,也较少深入地考虑读者不断变化的切身需求。而我们《新发现》具有较强的“话题”意识,能够更多地从读者的角度切入他们最为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角度也更为灵活多样。我们提出“科学人文”的理念,强调科学与人文之间的相互渗透乃至一体化,优先选择与人文领域密切相关的科学话题,同时把目光聚焦在人类的生存境遇上,这样更具亲和力,也可以缓和科学技术那副冰冷中性的面孔。
  这样的风格和取向,在我们这套丛书中有着鲜明的体现。全部文章以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科学话题作为主打内容,文笔清新活泼,在前沿性、权威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结合的基础上,力求激发读者的知性、灵感与想象力,成为读者茶余饭后的必要谈资。整套丛书从头到尾包含大量丰富生动精美的图片,讲解力、说服力和视觉冲击力都很强。
  首批推出四辑。第一辑《世界真的存在吗》,直击万物本源,宇宙真相,世界面临的最迫切问题和未来的方向。第二辑《摩登原始人》,探究人体奥妙与健康密码,全面解析关于思维、信仰、记忆、死亡与生命本质的最前沿研究。第三辑《昆虫征服世界》,展示生物的多样与神奇,以及它们与人类和自然息息相关的命运。第四辑Ⅸ毕加索画出相对论》,揭示科学与人文之间的互动,从温暖人性的角度来进入科学的世界,用科学和技术的眼光来重新发现艺术和世界的美。
  在我国学校教育日益发达,公众知识水平不断提高的形势下,旧有的科普观念应该有较大的改变。科学读物不应该再局限于科学知识的单向传播,而是应该具有更宽广的视野和更深切的关怀。同时,不断激发公众的科学精神,提升社会的创新意识,强化民族的思维能力,从整体上提升科学文化的水平,使人们在不知不觉间把科学与生活融为一体。这也是我们对《新发现》的最大期待。
展开
精彩书评
  科普新概念
  来源  价值中国网  严锋
  世界真的存在吗?昆虫将会征服世界?毕加索笔下画出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我们现代人肩上顶着一颗原始人的头颅?《新发现丛书》(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中的每一分册都有一个非常刺激的名字。如果你认真地读下来,就会发现刺激的不仅仅是书名和文章的标题。这套丛书给了我们一个直击万物本源、宇宙真相、生命密码和世界面临的最迫切问题的机会,哪怕是惊鸿一瞥,似懂非懂,也会让我们对许多至为关键的问题获得前所未有的认识。这样的认识不是没有可能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至少,它会改写人们对科普读物的既定观念。
  这套丛书中的所有文章来自《新发现》杂志。在中国,知道《新发现》的人也许还不算很多,但是喜欢它的人却着实不少。上海交通大学江晓原教授告诉我,他每个月都会收到很多杂志,但是《新发现》是唯一一本他会从第一页看到最后一页的。《新发现》的法国母版叫Science&Vie,这是欧洲发行量及影响力最大的大众科学人文杂志,欧洲同类杂志的第一品牌。它创刊于1913年,在法国这个仅有5600万人口的国家,每期发行量达到46万册。
  如今,中国人对国际性的刊物越来越熟悉,引进的脚步也在加快,但这方面存在着某种失衡,也就是说,大家的眼睛都瞟向美国,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更多的文化可能性。其实许多欧洲的杂志,无论是时事、人文、经济、甚至是电脑、游戏类,都比美国的同类杂志更有洞见,更生动,更有品位,也更有可读性。
  大众科学杂志也不例外。上海文艺出版总社引进Science&Vie,应该说是非常有眼光的。法国在科学和人文上皆有悠久传统,使法国人在传播和普及科学方面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富有格调、趣味和想象力,与中国这样人文传统浓厚的文化大国更容易一拍即合。即使从文化多样性来考虑,现在也是对“法派”科学文化有进一步了解的时候了。
  大众科学杂志在中国曾经有过极为辉煌的黄金年代,但是看上去非常反常的是,到了经济和物质水平都高度发展的今天,科学杂志的命运却大起大落,一时间气氛颇为低迷。个中原因很多,我觉得不能一味归咎于市场和时尚大潮的冲击,更不是读者素质的滑坡。恰恰相反,是读者的要求更高了,口味和兴趣变化了,而出版在某种意义上没有能及时跟上这种进化的脚步。
  另一方面,现在也是更应该深切反思传统的“科普”理念的时候了。所谓“科普”者,强调的是普及,重视的是知识的传播,传播方式是自上而下,视角和思路较为单一,也较少深入地考虑读者不断变化的切身需求。而《新发现》具有较强的“话题”意识,能够更多地从读者的角度切入他们最为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角度也更为灵活多样。《新发现》打出“科学人文”的旗号,强调科学与人文之间的相互渗透乃至一体化,优先选择与人文领域密切相关的科学话题,同时把目光聚焦在人类的生存境遇上,这样更具亲和力,也可以缓和科学技术那副冰冷中性的面孔。
  这样的风格和取向,在《新发现丛书》中有着鲜明的体现。全部文章以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科学话题作为主打内容,文笔清新活泼,在前沿性、权威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结合的基础上,力求激发读者的知性、灵感与想象力,成为读者茶余饭后的必要谈资。整套丛书从头到尾包含大量丰富生动精美的图片,讲解力、说服力和视觉冲击力都很强。
  在我国学校教育日益发达,公众知识水平不断提高的形势下,旧有的科普观念应该有较大的改变。科学读物不应该再局限于科学知识的单向传播,而是应该具有更宽广的视野和更深切的关怀。同时,不断激发公众的科学精神,提升社会的创新意识,强化民族的思维能力,从整体上提升科学文化的水平,使人们在不知不觉间把科学与生活融为一体。这也是我们对《新发现》的最大期待。
展开
目录
大爆炸或许从未发生过
超新星,在巨响中爆发
大爆炸或许从未发生过
巨行星 小卫星
太阳系——童年不再疑云重重
星系运转不再正常
银河系是“食人怪鲁”
在阿塔卡玛沙漠与天空相约
大自然:神奇的构造大师
阿尔卑斯山奇怪的生长危机
大自然:神奇的构造大师
飞机卷云,非常美非常罪
给地球降温
球形闪电是怎样炼成的
水滴跳跃前行如履平地
“我敲开了鸡蛋之谜”
隐形之梦,一朝成真
世界真的存在吗
在时间之河中溯流而上
秒的激情年代
超越爱因斯坦
分形时代
光子脉冲:捆住我,绑住我
世界真的存在吗?
追踪粒子世界的隐身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