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鲁迅先生刚来北京的时候就住在这院子的“藤花馆”里。后来,由于“藤花馆”终日嘈杂,鲁迅就搬到靠近会馆南侧的“补树书屋”里去了,其实那“补树书屋”没人愿意居住,据说曾经缢死过人,鲁迅学过医,所以他不怕这些,因而住了过去。现在的“藤花馆”已经成为了一段窄小的过道,而“补树书屋”也已经湮没在那些新建筑的小屋里面了。在“补树书屋”的北屋,鲁迅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著名的《狂人日记》也是由此走向了世界。
鲁迅是在辛亥革命胜利后应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的邀请来北京的,起初是在南京,但后来南京临时政府与袁世凯妥协,政府地点定在北京,所以教育部也随之北上。鲁迅到北京以后,主要负责博物馆与图书馆的筹划、文艺方面的指导和普及工作,平日闲暇里还经常去琉璃厂淘些书籍。后来,随着政局的变化,蔡元培辞职,孤独苦闷一直便伴随着鲁迅。这期间,他一直潜心于书海和金石考证之中,直到后来与钱玄同的长谈。在某种意义上,《狂人日记》是鲁迅由沉寂到积极的见证,《狂人日记》之后,我们逐一见到了《孔乙己》、见到了((药》,也见到了社会生活里的人生百态。
绍兴会馆注定要和鲁迅联系在一起,而鲁迅走向世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斗士和文学大家,也的确需要绍兴会馆这样的文化聚集地。当然,绍兴会馆没有先知的能力,否则也不会让大师级的鲁迅去住那样简陋的居所,当然,鲁迅也同样如此,如果没有和钱玄同的畅谈,可能《狂人日记》就不会诞生。
如今的绍兴会馆,已经成为了普通的居民大杂院,如果不是大门前那个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估计一般人已经很难由此想到什么。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