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衣食住行与风俗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3057994
  • 作      者:
    刘建美编著
  • 出 版 社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你想知道为什么说饮食丰俭关乎王朝兴衰吗?你想知道古代繁盛的陆海交通是怎样的吗?你想知道丰富多彩的节日饮食吗?你想知道古代交通吗?你想知道从旧式车马舟桥到新式交通工具是如何演变的吗?…… 通过阅读本书,你就能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
展开
内容介绍
    《衣食住行与风俗》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图说丛书”系列之一的“衣食住行与风俗”专册,具体包括了:从草衣兽皮中诞生了美、饮食丰俭关乎王朝兴衰、从秦汉古道到丝绸之路、胡姬美酒诗成行、从长袍马褂到西装革履、从旧式车马舟桥到新式交通工具等方面的内容。
展开
精彩书摘
    草衣兽皮、茹毛饮血的年代
    在地老天荒的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开始慢慢走出动物的巢窠向着人类进化。在这过程中,他们首先从衣食住行中探索并创造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因此,原始社会人们衣食住行的特点是原始、野蛮、古朴。
    从草皮兽衣中诞生了美
    服饰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形式和内容,是护身和审美相结合的产物。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为获取食物,原始人共同从事狩猎、采集等劳动。在此过程中,为了抵御来自自然界和野兽的侵袭,原始人类遂产生了遮掩身体的要求,他们将唾手可得的树叶、草藤和兽皮裹在身上。由此,原始服饰产生了。《礼记·王制》的文字记载让我们依稀看到了华夏民族最早的衣饰:“东方日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日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日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日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这种完全为了生存需要而以树草、兽皮、羽毛遮身的装束,就是人类服饰的雏彤。
    进入旧石器时代后,人类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不断改进生产工具。在这种情况下,原始人开始使用石制锐器,并且逐渐掌握了割裂兽皮的原始技术。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制作,从而结束了以树叶为衣的生活。人类终于向文明跨出了重要的一步。但是,仅仅将不规则的兽皮分割成所需要的形状披于身体上,还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他们迫切希望将已裁好的兽皮,用一种工具连缀起来,这就促成了骨针的发明。我国发现的第一根骨针是考古工作者于1933年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中发掘的。
    这根骨针的发现,证明了我们的祖先远在一万八千年前便已经能用骨针缝制衣服了。
    到了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人类开始掌握原始的纺织技术,纺织品也相应出现。据《礼记》记载:“昔者先王未有宫室……未有麻丝,衣其羽皮。后圣有作……治其麻丝,以为布帛。”意思是说,在太古时期,人们包括首领都没有宫室,没有丝麻之衣,只能以野兽之皮为衣。后来有了贤人,发明并掌握了纺织麻丝的技术后,才制成布帛,裁制衣装。关于纺织技术的发明,有神农氏“身自耕,妻亲织”的传说。到了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家们在湖北省京山县发现了彩陶制的纺轮。纺轮的出现,标志着当时制作衣饰的原材料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兽皮了,而是开始采用某些植物纤维,利用纺织技术织布做衣了。不过,这时的植物纤维还是以野生的麻、葛为主。原始纺织品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人类社会向文明前进了一大步,而且为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到了父系氏族社会时期,纺织技术有了提高,麻、葛织品的经纬密度已达到较高的水平。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时期,我们的祖先学会了养蚕、丝织。关于养蚕的来源,有各种各样的传说,其中最美丽动人的是马头娘的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个女孩,父亲外出不在家。她十分想念父亲,就对家里的马说:“如果你能把父亲接回来,我就嫁给你。”马听后,立即挣脱缰绳跑了,一直跑到女孩父亲所在的地方,找到他后,咬住他的衣服就向家拖。女孩的父亲十分奇怪,以为家里出了大事,立刻骑马赶回。回家后,女孩述说了这一切,父亲也没当回事。可是,从此以后,只要马见到女孩,就又吼又闹。女孩十分害怕,告诉了父亲。父亲遂将马杀死,剥下皮来晾晒。不料,有一天,当女孩从马皮旁边经过时,马皮突然飞起来,把女孩卷走,飞向远方。人们大为惊骇,四处寻找,等在远方找到女孩时,却发现她已变成了一条头部像马的虫子,从嘴里不断地吐出丝来,恰似将无穷无尽的悔恨留给人间。从此,人们把蚕称作“马头娘”,而将马头娘供奉为“蚕神”。据传,黄帝战胜蚩尤后,“蚕神”亲自把她吐的丝献给黄帝。黄帝见了这美丽而神奇的精灵,大为赞赏,并叫人把丝织成绢,黄帝的臣子伯余又用绢做成了衣裳。于是,黄帝的妻子嫘祖把蚕宝宝养育起来,人们也纷纷仿效,蚕种由此孳生繁衍,采桑、养蚕、织布也就成了古代妇女的专业。由此,嫘祖成了养蚕的始祖。据考古发现,在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出土的4700多年以前的丝织品残片,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丝织品实物。马头娘的传说和丝织品的发现,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和缫丝制绢的国家。养蚕及丝织品的出现,对古代服饰的发展无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对以后服饰的进步起到了其他纺织品原料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更为我国成为世界上公认的衣冠王国提供了物质佐证。
    原始社会,服饰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粗劣到精致的发展过程。具体到衣服的发明,据《淮南子·汜论训》记载:“伯余之初作衣也,■麻索缕,手经指挂,其成犹网罗。”这里,将黄帝时期的大臣伯余说成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制造衣服的人,而且还将织布的工序描述得十分具体。此外,还有“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的传说,将衣裳的发明与天下的取得联系起来,同时也表明这时的服饰具有了上衣下裳的基本特征,即衣专指上衣,裳专指下裳,是一种长裙,而不是裤子。
    人类在选择衣着防护身体的同时,也产生了遮羞辨性和美化自身的要求。追求美和以艺术的形式来表现美,是人类文明的又一大进步,它标志着人类精神文明的历史从这里开始起步。
    人类最初对美的追求是从服饰开始的。山顶洞人遗址中就发现了大量人工制造的简单装饰品,如穿孔的兽牙、石珠、石坠、海蚶壳等。后来,陕西、山东、四川、内蒙古等地的出土文物表明,简单装饰品的形状越来越规范、精致,并且分化成不同的种类,如耳饰、项链、戒指、手镯、头饰等。装饰品的材料也越来越丰富,如石料、玉、宝石、蚌壳、贝、象牙、骨、硬木等。这些丰富多彩的饰物表现了古代人类心目中五彩缤纷的美感世界,反映出原始人灵魂深处对美的本能渴求。
    对发式的修剪和改变,是人类装饰自己的又一重要方面。早期人类所留的是非常随意的下垂发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发式也有了很大变化。首先是披发,这是早期人类流行的发型。如甘肃出土的一件人形彩陶瓶,瓶口是人头形,人头发式为经过认真修剪过的齐眉后垂式短发,造型非常生动。其次是辫发,这是在披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发型。如青海出土的彩绘陶盆上的多个人物形象,均是辫式发型。再次是发髻,这是发式中更加复杂的一种。其特点是将头发梳理后,盘于头部的一定位置,形成不同的造型,再用发笄穿插固定。从各个时期文化遗址发掘出的大量发笄,可推测当时发髻的普遍流行。此外,当时还有绘面、文身等人体装饰。人类自身多种多样的装饰方法,表现出他们原始美的观念是强烈而普遍的。
    从茹毛饮血到烤肉飘香
    饮食,是人类生存的首要物质基础。人类最初的饮食方式,和一般动物无大的区别。旧石器时代前期,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原始人类利用粗糙的石器来狩猎,并采集植物的果实和茎叶充饥。据史书记载:“有巢氏生,俾人居巢穴,积鸟兽之肉,聚草木之实。天下九头咸归有巢。”从饮食的角度看,有巢氏教人猎取禽兽的肉、采集草木的果实作为食物,人们拥戴他当领袖。可见,有巢氏时代,人们吃的是生肉、生果,喝的是禽兽的血和溪涧里的生水。关于那个时代的情况,古文献记载:“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远古的先民们在漫长的岁月里,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
    火的发明和使用,结束了人类社会蒙昧时代的低级阶段。关于火的使用,原始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类最早使用的是天然火。人类最初见到雷击等造成的天然火时,避而远之。但当大火熄灭之后,他们在恐惧中感觉到了火的温暖,有时也捡食被火烧烤过的动物和坚果,从而品尝到了熟食的香味。后来,又经过无数次惊险的尝试和失败,原始人终于懂得利用自然火,并控制火种,从而走上了获取熟食的道路。关于火的发明,史书上说:“上古之世……民食果、蔬、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燧人氏发明人工取火,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据说上古时候,在西方荒远的地方,有一个不见天日的遂明国,在这个国家里有一棵大树叫“遂木”。有一个漫游天下的人来到遂木下休息,看见树丛中有闪闪火光。经仔细考察,他发现是一些大鸟用喙啄树干发出的火光。他突然领悟到取火的方法,于是把遂木的枝条攀折下来,用小枝去钻大枝,果然有火光发出,从而得到了真正的火。这个聪明的人把钻木取火的方法教给百姓,从而大大扩大了火的用途。后来,为纪念钻木取火的发明者,人们把他称为“燧人”,燧人就是“取火者”的意思。燧人氏发明人工取火,反映了原始人从利用自然火到人工取火的历史。我国考古工作者发现,属于旧石器时代的周口店遗址、蓝田猿人遗址乃至距今170万年以前的元谋人遗址,都有原始人保存火种和用火的遗迹。火的发明,不仅为生活在饥饿、寒冷与黑暗中的原始人带来了光明和温暖,而且使人们告别了茹毛饮血的生活方式,为人们带来了烤肉飘香,是人类饮食史上的一次革命。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草衣兽皮、茹毛饮血的年代
一、从草衣兽皮中诞生了美
二、从茹毛饮血到烤肉飘香
三、由露宿荒野到凿穴筑巢
四、行路难,难于上青天

第二章 从野蛮、古朴向文明走来
一、衣饰分阶级
二、饮食丰俭关乎王朝兴衰
三、高台榭、美宫室
四、车马舟桥与战争

第三章 走向统一,以礼制俗
一、从黑衣长袍到画眉施黛
二、饼饵麦饭甘豆羹
三、秦宫汉瓦树雄风
四、从秦汉古道到丝绸之路

第四章 汉胡相杂,南北异趣
一、褒衣博带,胡服汉化
二、纵情酒色的权贵和名士
三、几度兴废话古都
四、形形色色的路上人

第五章 太平盛世,丰衣足食
一、霓裳羽衣,盛世衣装
二、胡姬美酒诗成行
三、二都争辉,野宅含趣
四、天堑变通途,海上通丝路

第六章 以理制俗,等级分明
一、贵贱有级,服饰有“理”
二、市肆餐饮的兴隆
三、文学书画入园林,坛庙祠堂相竞丽
四、繁盛的陆海交通

第七章 汉胡融合,新俗屡现
一、服饰和骑射
二、酒肉出悍族
三、行营到处即为家
四、帝国交通与行路礼俗

第八章 违礼逾制,趋新慕异
一、斥胡服,复汉统
二、丰富多彩的节日饮食
三、帝陵荟萃
四、古代交通地图和交通管理

第九章 满汉交杂,浮靡奢侈
一、辫子民族和小脚的姊妹群
二、从红楼饮馔到满汉全席
三、登峰造极的居住文化
四、古代交通的整合

第十章 西俗东渐,中西合璧
一、从长袍马褂到西装革履
二、放下筷子拿刀叉
三、从传统民居到公寓洋房
四、从旧式车马舟桥到新式交通工具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