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人间气息的佛像
中国古代雕塑作品保存至今者,有相当大一部分都与佛教相关。这些佛教雕塑构成了中国雕塑史的主旋律。莫高石窟中的雕塑作品以其时代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反映着近千年中国雕塑发展的历史,为重新认识中国美术史提供了大量珍贵的资料。
佛教传人中国后,由于各地寺院石窟的繁荣,佛像的制作就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需要,从而大大地刺激了雕塑艺术的发展。所以佛教也称作“像教”,说明“像”在佛教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想象:宗教的发展,形成了对佛教雕塑、绘画的一股强大的社会需求,使当时的中国投入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多得多的美术工匠。秦汉以来,中国雕塑曾经取得辉煌的成就,也形成了中国雕塑的传统。但是由于佛教来自外国,佛教的塑像作为一种崇拜物也是从外国传来的,所以,最初的佛像雕塑往往是取法于印度和西域传来的佛像样式,外来的造型观念及手法成为新的时尚。于是包括犍陀罗风格、马图拉风格以及龟兹风格等由西域而传人的雕塑便大量地出现在敦煌和中国北方的石窟与寺院中。但随着佛教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随着佛教与中国的儒家、道家思想的斗争与融合,外来的审美意识也与汉民族传统的审美观念之间不断地产生冲突与融合,最后中国传统的审美趣味便逐渐渗透进了佛教雕塑中,经过不断地交融、改革,终于在南北朝后期到隋唐时代,逐步确立了中国式的佛教雕塑。也正是在与外来艺术的冲击与融合中,中国的雕塑艺术得以迅速向前发展。
莫高石窟中保存的十六国至元代各朝代的彩塑达两千多身,较为完整地反映了近千年间佛教雕塑艺术在中国发展的历程,可以说是一部形象的雕塑史。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