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艺苑瑰宝:莫高窟壁画与彩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2315205
  • 作      者:
    赵声良著
  • 出 版 社 :
    甘肃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内容介绍
    敦煌艺术,虽然已经广为人知,但是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敦煌,包括很多古代文物都似乎是陈旧的、灰暗的、尘封土闭的、缺乏活力的……如果真是那样,我们难道还需要继承这样僵死的艺术吗?事实上,正如很多研究者所看到的那样,敦煌艺术是无比精湛、无比辉煌且充满了活力的。对于现代艺术的很多门类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作为长期在敦煌工作的学者,深感有必要把敦煌艺术的真髓解析出来,让更多的人从本质上了解并理解敦煌艺术。
    在佛教崇拜的时代,艺术家们倾注了极大的热情来描绘佛教的各种内容,留下了无比精美的艺术作品。虽经千百年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但莫高窟至今仍保存着两千多身彩塑和四万五千平方米的壁画。
展开
精彩书摘
    充满人间气息的佛像
    中国古代雕塑作品保存至今者,有相当大一部分都与佛教相关。这些佛教雕塑构成了中国雕塑史的主旋律。莫高石窟中的雕塑作品以其时代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反映着近千年中国雕塑发展的历史,为重新认识中国美术史提供了大量珍贵的资料。
    佛教传人中国后,由于各地寺院石窟的繁荣,佛像的制作就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需要,从而大大地刺激了雕塑艺术的发展。所以佛教也称作“像教”,说明“像”在佛教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想象:宗教的发展,形成了对佛教雕塑、绘画的一股强大的社会需求,使当时的中国投入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多得多的美术工匠。秦汉以来,中国雕塑曾经取得辉煌的成就,也形成了中国雕塑的传统。但是由于佛教来自外国,佛教的塑像作为一种崇拜物也是从外国传来的,所以,最初的佛像雕塑往往是取法于印度和西域传来的佛像样式,外来的造型观念及手法成为新的时尚。于是包括犍陀罗风格、马图拉风格以及龟兹风格等由西域而传人的雕塑便大量地出现在敦煌和中国北方的石窟与寺院中。但随着佛教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随着佛教与中国的儒家、道家思想的斗争与融合,外来的审美意识也与汉民族传统的审美观念之间不断地产生冲突与融合,最后中国传统的审美趣味便逐渐渗透进了佛教雕塑中,经过不断地交融、改革,终于在南北朝后期到隋唐时代,逐步确立了中国式的佛教雕塑。也正是在与外来艺术的冲击与融合中,中国的雕塑艺术得以迅速向前发展。
    莫高石窟中保存的十六国至元代各朝代的彩塑达两千多身,较为完整地反映了近千年间佛教雕塑艺术在中国发展的历程,可以说是一部形象的雕塑史。
    ……
展开
目录
前言
充满人间气息的佛像
早期彩塑——外来风格与中原风格并存
隋代——风格的转变期
唐代——走向世俗化
佛像画的世界
说法图
菩萨
天王、力士(药叉)
美丽的天使——飞天艺术
飞天是什么
北朝的飞天
隋代的飞天
唐代前期的飞天
唐代后期的飞天
佛教故事画
佛传故事画
充满牺牲精神的本生故事
具有忠孝思想的佛教故事
佛教史迹故事画
附属于经变画中的故事
故事画的艺术成就
佛国之境(经变画)
涅槃经变
维摩诘经变
弥勒经变
阿弥陀经变、无量寿经变、观无量寿经变
药师经变
法华经变
报恩经变及其他经变画
经变画的艺术成就
青山绿水看唐风
北朝至隋代的山水画
雍容华美之风——唐代前期壁画中的山水
恬静淡泊之景——唐代后期壁画中的山水
屏风画中的山水
五台山图
装饰的艺术
敦煌壁画的风格与成就
后记
图版目录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