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一千两金:新加坡华裔富商的传奇人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4045614
  • 作      者:
    任九皋著
  • 出 版 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作者简介
  任九皋(Derlis jen),祖籍江苏宜兴,1924年出生于北京,1948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法律系。1948年至1949年,曾短期任职于上海阿乐满(Allrrlan Kops&Lee)律师事务所。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加入上海美国石利洛(Shriro)洋行,由此走上从商之道。
  1952年,任九皋辗转至台湾,受聘派克钢笔公司,成为该公司最小的海外市场代理。25年后,晋升为派克公司最大的海外总代理,所辖范围包括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1986年,派克公司被投资商收购,在为公司效力35年后,任九皋辞职。
  1964年,任九皋在台湾创办林麦(Linmark)公司,至其1993年退休,林麦公司业务已扩展至亚洲12个国家和地区。时至今日,公司规模进一步扩大,成为香港三家最大的连锁商店进货中心之一,分支机构遍布亚洲和非洲,并在伦敦和纽约设有办事处。
  退休一年后,任九皋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开始第二次创业,从事零售购物中心的收购、经营及再开发业务。目前,任九皋虽已年过八旬,但精力充沛,不仅坐镇新加坡总部,且经常往返于东南亚各地,利用其丰富的经验,将新业务拓展至中国、中国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新加坡。
  2005年,《每周商业评论》全澳洲200富豪榜上,任九皋成为澳洲华裔首富。
  在《福布斯亚洲》(Forbes Asia)杂志2006年8月首次公布的新加坡40大富豪排行榜上,任九皋名列第8。
  迄今为止,任九皋尚无第二次退休的打算。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共四十八万字,浓缩了新加坡籍富商任九皋八十余年的沧桑,勾勒了其个人的历史轨迹,更涵盖了一个时代的缩影。任九皋由中国人到华侨、到外籍华人,再到亿万富豪,其身份的转变,浓缩了数代华人在海外奋斗的历程。
展开
精彩书评
  回顾我的一生,我发现有很多事情似乎都是上天注定的。虽然我也明白天助自助者的道理,但我的确遇到过诸多机遇与巧合,其中有些甚至决定了我的一生。
  我的幸运不仅仅在于我曾和很多大公司合作,还在于我认识了有才能的重要人物,并亲眼目睹了他们的成功与失败。我只是一个小小的旁观者,并不非常了解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但我所知道的已经足以让我受益匪浅,是我用金钱无法买到的一笔珍贵财富。
  ——任九皋
  这不仅仅是一个告诉人们如何从身无分文成长为亿万富豪的成功商人的故事,更是一本反映在数十年政治、社会变迁中,一个漂流海外的华人如何保留传统、回报家族与社会的经典。
  ——周兆呈博士,新加坡《联合早报》
展开
精彩书摘
  义母去世后,将军大部分时间仍待在南京。现在,他膝下共有三位夫人所生的18个孩子。大哥哥是第一位夫人所生,第二位夫人有12个孩子,而义母则给他留下了5个孩子。所有孩子分居上海和南京两地,其中大约十个年龄较小的孩子住在上海,有几个甚至还不到上学年龄。有时,将军会自豪地声称,他有20个孩子,包括我和姐姐在内。
  每年,当将军来上海时,玉玲嫂子都会向我们宣布,“你们的父亲今年会带其中四个人到南京过年,其他人留在这里。”
  接着她会宣布那些有幸被选中的人的名字,但我和姐姐葆琳从来没有被选中过。有一年,我突然对玉玲嫂子说,“我也想去。”
  当时我正上12年级,即将进入大学学习。
  “你?”
  她停顿了一会说,“好的,我问问老头子。”
  她走出了房间,过了一会儿回来告诉我将军什么也没说。半个小时后,玉玲通知我,将军同意了。
  第二天,我和将军一起前往南京。这是我第二次到南京,相比起上一次,城市变得更加繁忙,也更加繁华。
  将军还住在原来的房子里,所住的卧室也还是四年前我和义母来南京时所住的那一间。房子的后面有一幢新建的不大楼房,作为孩子们的住处。其中一间卧室是留给大哥哥和玉玲嫂子的。由于大哥哥当时在苏州,而玉玲嫂子在上海,我和另外一个孩子住在这间卧室里。
  我的一个和我年龄差不多大的远房叔叔放假后也住在这里,他是那位帮叻管理,后来又挪用了我父亲的遗产的叔祖父的儿子。他和履舁在同一所大学,但学的是工程专业。我们是很好的朋友,从不谈及过去发生的事情。履舁和另一个妹妹住在一起。这样,家中共有三四个年龄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另外还有几个年龄较小的。如果将军在前面进餐,我们这些孩子就会在一起单独吃饭。这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候,一边吃饭,一边聊天说笑,有时还会一起唱大家都熟悉的歌曲。我们相互交流着彼此在不同学校、不同城市的经历。年龄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叔叔和他的母亲住在苏州,由于我曾去过苏州,于是我们就一起向没去过那里的履异以及她的弟弟妹妹们介绍苏州,尤其是我在大哥哥部队里的有趣经历。
  自从两年前履异离开上海后,我就再也没有见过她,虽然她曾给予我“特殊待遇”,让我住她的卧室,但我们从未联系过。她是寒假期间南京家中所有孩子的大姐姐,也是最聪明的。来往于南京和上海之间的亲友们经常谈起她,但我并未特别留意,因为这与我毫不相干。我甚至想象不出她长什么样,两年过去了,她肯定长大了很多,只听说她考入了国立中央大学的中国文学系,很受男孩子们的欢迎,拥有一批崇拜者。
  寒假短暂,不久我就要返回学校了。离开的那天,由于要赶凌晨的火车,我5点钟左右就起床了。当我经过履舁的房间时,我看到里面的灯亮着,我想这或许是她向我道别的方式,毕竟时间太早,她可能不好意思出来送我。我们俩谁也没意识到,此时,爱情的种子已经悄悄地种在彼此的心里了。
  之前,履舁曾让我回去后给他们写信,告诉他们有关上海,以及我自己经历的事情。我写的第一封信很长,寄到了将军司令部的邮箱里。将军打开了信,先看了一遍。之后,他把信拿回家,对夫人说,“九皋的信写得不错,我用的钱在这封信上就看到了。”
  然后他把信交给了履舁。
  两个月后,履异突然来到了上海。她辍学了,并在杨先生(将军在上海的一位亲戚,也是他最好的朋友)的银行里找了一份差事。我怀疑她来上海的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我,但她从不承认。另外,由于玉玲嫂子已经回到苏州和大哥哥团聚,履舁于是又接管了家中的管理大权。四舅现在也必须听从履异的吩咐,自此后不敢再故意刁难我。履舁和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尽管她的回来意味着我必须搬回到原先的旧房子里!她对我非常好,虽然由于将军对家庭支出有严格限制,她无法增加我每月的费用,但她却想办法给我买了一辆新自行车,取代我原先那辆从仆人那里接过来,已经破旧不堪的旧车。
  上课期间我一般比较忙,但假期开始后,履舁决定让我接她下班,并让我在下午3点银行关门时,在那里等她。
  和所有银行一样,履舁所在的银行也会在规定时间关闭大门,谢绝顾客入内,不过银行职员必须工作到下午5点,需要时,甚至更晚。但履异告诉我,她3点前可以完成手中的工作,然后就能离开。
  杨家的永大银行是一个家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是杨家的女婿吴先生,他在上海拥有当时全国最大的棉纱厂。战时及战后,棉纱都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商品,棉纱厂老板因此也成为全国最富有的人,他们的财产几乎每小时都在增加。
  永大银行静安寺分行位于马路一侧,有一道后门直通杨先生新建的豪宅。它设立的目的其实主要是为了方便杨先生的三个女儿(两个离婚,一个单身)上班。银行另外聘请了一位经理、一名会计和一名出纳,负责主要工作。剩下的就是履舁以及杨先生的得力助手、总行副行长的女儿赵粹英。
  履异的工作是每天银行结算时,根据往来单据,记录一天的交易情况。由于分行的规模很小,因此要做的事情并不多,杨家三姐妹更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履舁的工作很轻松,杨先生给她的头衔是“助员”,在中文中,助员有很多种叫法,不同的叫法有不同的含义。一天,履舁问我,“杨老先生给我的这个两个字的头衔到底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总经理助理。”我回答说。
  “你取笑我!告诉我实话!”
  “严格来说,应该是‘职员的助理’。”
  “这个坏老头!”
  我们开始相约在她下班后见面。每天下午离3点还有10分钟或15分钟的时候,我都会在马路对面等她,避免被杨家姐妹或另一个女孩赵小姐看到。上了这么多年学,又经过在将军的司令部(尤其是在上海联络处)以及苏州大哥哥兵营中的历练,我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害羞的男孩。但是,我仍然是一个穷小子,我的母亲还在将军家辛苦地工作,我的内心深处始终有一种无法摆脱的自卑感。更何况杨家是我们最有钱的亲戚,在他们面前,我更会感到自卑。将军家的每一个人都曾多次到他们家的豪宅中参加晚宴,但我只去过一次,静静地坐在餐桌的一个角落。没有人注意我,也没有人关心我的存在。杨家兄弟姐妹知道他们有一个穷亲戚叫任九皋,有时,他们也会怜悯地看我一眼,似乎在同情我。但他们从未真正与我说过话,怜悯的目光更让我浑身不舒服。
  每天下午3点过两三分钟,银行前面的铁门就会被拉下,接着履异会从后门出来,和我一起离开,要么去看电影,要么直接回家。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最后引起杨老先生的注意。一天,将军从杨家赴宴回来后,拿出一张便条,精致的宣纸上写着两行漂亮的汉字,“令嫒能迟退早到尤佳。”
  将军把便条交给了履异,履舁随即拿给我看。
  “看,”我说,“尤佳(或许会更好),说明你表现得已经非常好了。”
  履舁把纸条撕得粉碎,然后扔进了废纸篓。
  大约二十年后。杨老先生的儿子元龙叔叔成为了我和履舁最要好的朋友。他曾担任香港最大的纺织品集团——纺织品联合公司的常务董事十余年,而我的公司当时也已发展为香港规模较大的服装出口企业之一,我们合作得非常愉快,我可能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直接敲门而进,带客户去见杨先生的人之一。后来,他成立了自己的企业,并让他的女儿麦姬继续从事服装的生产加工,为美国大型连锁店和商场供应服装。直到今天,杨元龙仍是香港商界最负盛名的人物之一。
展开
目录
中文版谢词
前言vii
序周兆呈

第1章 宜兴:我的童年时光
一、我的母亲
二、开始上学
三、敌人来了
四、大姑妈支持我继续学业

第2章 上海:开始求学生涯
一、孤身在陌生的城市
二、义母收留了我
三、专车接我到南京过年
四、在徐汇中学排名第~获奖学金
五、义母突然去世
六、到苏州军营过暑假
七、爱情的萌芽:一个改变一切的寒假
八、进入震旦大学法律系

第3章 上海:从律师行到洋行
一、我的第一份工作
二、在阿乐满律师事务所如鱼得水
三、两名中国“小律师”成为中流砥柱
四、适应新中国初期的生活
五、进入上海石利洛洋行
六、准备离开上海
七、不可思议的命运转折
八、离开上海前饱餐一顿

第4章 香港的短暂时光
一、赴香港:我们的第一次移民
二、上海人在香港
三、香港石利洛洋行的新机会
四、三姐为我办好赴台签证

第5章 台湾(一):开始创业的准备
一、为代理派克钢笔做准备
二、中国之友俱乐部
三、以林麦开始我的创业生涯
四、简单而特别的婚礼
五、二哥任显群:台湾经济的推手之一
六、翻译可口可乐的人:我的前老板李泽民

第6章 台湾(二):创业初期的摸爬滚打
一、创业初期的摸爬滚打
二、经商“游击战”走下坡路
三、第一份政府合同——奶牛生意
四、派克惊奇墨水的惊奇机遇
五、我的派克钢笔经销商
六、首次进口澳洲奶牛一波三折
七、最后一次与农业打交道

第7章 台湾(三):创业的苦苦挣扎
一、石利洛遭遇危机
二、在美国派克总部受到“英雄般的欢迎”
三、全台湾巡回推销派克
四、失败的牙膏生意

第8章 台湾(四):开启台湾服装出口的序幕
一、阴差阳错开始代理业务
二、两年做到百万美元出口额
三、成为纽约“服装业”的名人
四、蒙哥马利·沃德:我的最大客
五、州际集团:林麦从此开始国际化
六、台湾:夜生活背后的艰辛
七、我的成功之道
八、台北的新家
九、会见台湾领导人

第9章 打开韩国、日本市场
一、开发韩国新市场
二、接手派克在日本的代理权
三、在日本的伙伴们
四、我们是市场领先者吗?
五、在日本的五年愉快工作经历
六、派克钢笔错误的价格策略
七、与派克分道扬镳
八、出入境检查的光怪陆离

第10章 有笑有泪的员工
一、找到了我的得力助手
二、我的外国经理背叛了我40t
三、牺牲在战场上的士兵

第11章 全球商界巨头与好友:不同的交往经历
一、路易斯·鲍威尔:他发现了台湾市场
二、零售业王子:桑迪·法克斯
三、梅西——世界最大百货公司的老板们
四、蒙哥马利·沃德集团的好友:唐纳德·奥尔森
五、J.W.梅氏——布鲁克林最受欢迎连锁店的朋友们
六、哈德逊湾——加拿大最大的百货连锁店:梅尔·亨德森
七、美国特卖连锁店帝国的当家人:米尔顿·彼得里与莱斯利·威克斯纳
八、比尔·温特劳勃:一个不幸的故事
九、纽约克莱恩集团总裁达菲·路易斯:巧妙联络上我

第12章 完美的结局:完整的家满意的退休
一、打听代孕的细节
二、60岁时,终于有了自己的孩子
三、新加坡:我们的新家
四、到底多少是命中注定?
五、林麦被正式收购
六、知足常乐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