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胡乔木:中共中央一支笔:最新增补本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9054406
  • 作      者:
    叶永烈著
  • 出 版 社 :
    广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胡乔木在中国拥有很高的知名度。
  他自1941年2月起担任毛泽东秘书(初为文化秘书,后为政治秘书),直至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爆发,前后达二十五年之久。然而,他的身世.除了过去新华社电讯所披露的千把字的简历外,人们所知甚少。《胡乔木》(最新增补本)第一次详细记述了胡乔木其人其事。他被誉为"中其中央一支笔",参与起草了一系列重要的文件。如《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等等。"文化大革命"后,著名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出自他的笔下,《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夹议》亦由他主笔……他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其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展开
作者简介
  叶永烈,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1岁起发表诗作,19岁写出第一本书,20岁时成为《十个为什么》主要作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至今,《十万个为什么》总印数已超过一亿册,而取名于《小灵通漫游未来》的“小灵通”手机用户也将近一亿,这两个“亿”是叶永烈丰富的精神财富。

  主要新著为“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程;《反右派始末》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了1957年反“右派”运动的全过程;系列长篇“‘四人帮’兴衰”——《江青传》、《张春桥传》、《王洪文传》、《姚文元传》以及《陈伯达传》,是中国十年“文化大革命”的真实写照。《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是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全景式纪实长篇。此外,还有长篇自传《追寻历史真相——我的写作生涯》、《用事实说话——我的采访手记》以及《陈云之路》、《胡乔木》、《傅雷与傅聪》、《行走美国》、《行走中国》、《行走俄罗斯》、《我的台湾之旅》、《飞天梦——一目击中国航天秘史》,记述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的纪实长篇《受伤的美国》等。

  作品曾获奖80余次。1989年被收入美国《世界名人录》,并被美国传记研究所聘为顾问。1998年获香港“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的“最佳传记文学家奖”。新版《小灵通漫游未来》于2002年12月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2005年10月获中国当代优秀传记文学作家奖。台湾《传记文学》在推出叶永烈传记文学作品时,编者按曾这样评价:“作者是历史学家也是传记家,也是最有成绩的作家。”
展开
内容介绍
  胡乔木在中国拥有很高的知名度。
  他自1941年2月起担任毛泽东秘书(初为文化秘书,后为政治秘书),直至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爆发,前后达二十五年之久。然而,他的身世.除了过去新华社电讯所披露的千把字的简历外,人们所知甚少。本书第一次详细记述了胡乔木其人其事。他被誉为“中其中央一支笔”,参与起草了一系列重要的文件。如《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等等。“文化大革命”后,著名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出自他的笔下,《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夹议》亦由他主笔……他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其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本书作者采访了胡乔木的夫人谷羽及其子女、秘书和有关人士,查阅了大量文献,写出了这本《胡乔木》。这本书写的是胡乔木,实际上是透过胡乔木,写了中国共产党的一段重要历史。本书既是一本史实准确的严肃性著作,又是一本因流畅的文笔而具有很强的可读性的通俗读物。
展开
精彩书摘
  胡乔木在安吴堡跟谷羽结合后不久,被调回延安。他担任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谷羽则去西安工作,然后又回安吴青训班,直至1939年春,他俩才在延安重逢。正因为这样,他俩才在延安补办“婚礼”。
  此后,胡乔木被派往西南大后方,做青年工作。他来到桂林,来到重庆,来到昆明,风尘仆仆,行程千里。
  他与谷羽失去了联系。此行是秘密的,谷羽只知他要远行,不知他的行踪。直至1939年底,胡乔木从西南返回延安,他与谷羽重逢,这才发觉,谷羽的听力骤衰。一问,原来谷羽差一点到另一个世界去了。
  那是1939年9月1日,日本飞机轰炸延安。那时,谷羽住在延安城的招待所——很坚实的石头窑洞。那里也住了四、五十个从前方回来的将领。将领们是从弥漫的硝烟中走过来的,对那翅膀上漆着红日的轰炸机不在意。飞机来了,他们躲进窑洞;飞机刚走,他们就出来了。飞机发现了目标,掷下了一批炸弹。炸弹命中窑洞,墙坍了,压死了不少人。谷羽不省人事。她被抬进中央医院,醒来了,才知左耳鼓膜被震破,左臂受伤,头也破了。在医院躺了三个月,这才康复……
  回到延安,胡乔木担任了《中国青年》杂志的主编。当年,他听过《中国青年》杂志的主编恽代英的报告。那时,《中国青年》杂志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的机关刊物。自1927年11月起,改用《无产青年》,《列宁青年》等名字秘密出版,至1932年停刊。
  1939年4月,为迎接五四运动二十周年,在延安复刊,仍用《中国青年》作刊名,改由全国青年联合会延安办事处宣传部主办。胡乔木,从当年《中国青年》的一位热心读者,此时成为主编。至1941年3月出版了第三卷第五期,《中国青年》又休刊,直到1948年12月重新又复刊。办刊物,写文章,胡乔木此时已是“内行”。他为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在《中国青年》杂志上发表了《青年运动中的思想问题》一文,颇有独特的见解。
  1941年2月5日《中国青年》第三卷第四期发表胡乔木(署名乔木)的《小品三题》,这样是散文诗,颇有趣味,又富有哲理,照录于下:
  猫和刺猬多叫人羡慕的猫!它一会儿走着,攀登着,侦伺和捕捉着,睡着,……而且玩着。它可以跟自己的尾巴玩上一小时。
  不懂得寂寞的小老虎呵!除了叫春的日子,对于它的邻人它是永远无所求的。
  但是“一个冬天有一群刺猬挤在一起”,索本蒙如是说,“为的彼此可以温暖一些,免得冻死了。但是一会儿彼此又觉得刺刺得不舒服,于是又分散了。冷起来了又聚拢,刺得痛了又分散,这样一聚一散闹了许久,直到彼此间相隔,恰恰合式。”
  聪明的人呵,你自许有万物之灵的,你从猫与刺猬将何所取舍?你爱我吗,我友?如果人间也是有刺的,我也不会是猫的弟子。是的,我常常寂寞,但愈是寂寞的时候我就愈恨猫,我用荆棘的鞭子打它,因它在寂寞中快乐,它不是我的同类。
  火我不会抽纸烟,但是我却知道在一个沉默的黑屋中独自抽着纸烟的意味。火向你眨眼呢,火跟你谈心呢。这宗秘密你坐在炉边也可以看透一半。火,你会相信我,这就是人的生命的最准确的墓穴,如果你想一想那熊熊的火焰……在辽阔的海面上,在狼群出没的荒原上,看见了豆大的灯光哪一颗夜行人的心能够不跳跃?哪一双眼睛记起取火者普罗米修斯的故事能够不感激流泪?恒星就是火,所以恒星无火;没有空气的行星上不能有火;不曾有人的地球上只有偶然的自然火;但有人才有意识的创造了火并由是创造了自己,所以发现了火的人也就发现了自己,他的快乐不是徒然的。
  但是,我如是赞美了火,我的赞美却是徒然的哟。我不能够雪中送炭,却写下了这些愚蠢的文字——请告诉我,它们也能够变成火么?
  水凡物有三态,思想也有三态。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最后的日子
中共中央常委们纷至三○五医院
胡乔木的一家
“秋深深未解悲秋”
向巴金寿辰发出“迟到”的贺电
第二章 走上红色之路
父亲胡启东乃盐城名流
《中国青年》深深影响了他
在清华园演出“危险的戏”
在故乡盐城加人中国共产党
成了浙江大学校长的死对头
在上海出任“文总”书记
冯雪峰通知他前往陕北
第三章 初入延安
担任“安吴青训班”副主任
谷羽成了他心中的“凤凰”
“毛泽东的双手,抚育我们长大”
第四章 来到毛泽东身边
王若飞转达了毛泽东的意见
为《解放日报》写社论
整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延安整风的日子里
读书成了毛泽东和胡乔木的共同爱好
新起草《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第五章  “中共中央一支笔”
随毛泽东飞往重庆
毛泽东为“二乔”断名
接二连三抨击蒋介石
在转战陕北的日子里
出任中宣部副部长
起草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公报
第六章 新闻首脑
“工作很繁重,都堆在你的身上”
反反复复修改《共同纲领》
成为“新闻人物”
毛泽东频频致函胡乔木
发表《实践论》的前前后后
每天指导着报纸丁作
终于累得病倒了
第七章 “大手笔”
参与编辑《毛泽东选集》
《中同共产党的三十年》署名内幕
头绪繁多的种种兼职
在杭州起草《宪法》
第二次病倒
出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
写出《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第八章 “大跃进”年代
第九章 庐山风波
第十章 “病中吟”
第十一章 “文化大革命”风雨
第十二章 毛泽东之后
第十三章 “头号文化首长”
尾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