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孙中山先生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226033755
  • 作      者:
    高良佐著
  • 出 版 社 :
    甘肃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编辑推荐
    一位民国时期国民政府简任官员、国民党党史专家笔下的孙中山先生!<br>    《孙中山先生传》注重整体,叙事比较确切扼要,裁剪适当,条理明晰。作者广泛搜集大量的资料,并经过认真考订,基础较为深厚,具有丰富的历史内容和一定的史料价值。原孙中山研究所副所长、中山大学教授段云章先生评价此书:“首先,虽非历史唯物主义者,但也较好地理解到时代潮流、社会环境和伟人言行的互动关系。其次,著者本着他自定的治史须‘根据事实,加以论述’的原则,广泛考订资料,并做了实地调查。再次,由于著者做了长期研究,因而本传记写的比较系统,其中不少精到论述,特别是对孙中山革命思想的早期思想演进,写的较细致,而且很富有感情,基本上勾画出了孙中山先生的言行特点和早期形象。”
展开
作者简介
    高良佐先生(1907-1968)字梦弼,江苏松江(今属上海市)人,1925年起随侍国民党要员邵元冲周游西北,左右十二年。曾任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编辑处处长,《建国周刊》编辑,是一位民国时期国民政府简任官员,国民党党史专家。他广泛搜集有关孙中山的中外资料,潜心研究,考订史料,写成《孙中山先生传》。时隔半个多世纪,由他的后人高宁人先生(上海金山亭林中学高级教师,也是我的老师。)在孙中山诞辰140周年期间再次出版父亲遗作,对宏扬民族精神和民族思想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开
内容介绍
    孙中山从革命起来,从革命中离去。不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创者,而且在近代世界史上也是一位时代的伟大人物,他追求真理,与日俱进,尤其是晚年,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促使中国革命走向新的高潮,他一生清贫俭朴,逝世后所留人格,堪称时代的楷模和表率。
    在民国时期为数千余种的有关孙中山的论著中,高良佐所著《孙中山先生传》,注重整理,叙事比较切扼要,剪裁适当,修理明晰。作者不專宥于局部的材料,广事搜集中外大量的资料,并经过认真的考订,基础较为深厚……
展开
精彩书摘
    第四章 翠亨村里的风波<br>    孙先生在村塾中攻读千余年来的经传,也觉很自在,但年纪渐渐长大起来,知识也跟着增加了,他很想在书本以外去找一些新思想,尤其是关于政治的问题,以满足他的知识的饥渴。但当时在满清专制之下,人民和政府关系,只是每年缴纳租税,此外,人民便丝毫没有参加政治的机会,翠亨村的人,只有看见满清兵士威吓善良的老百姓,他们永远不知道政治是怎样一回事?因此孙先生除了读书以外便无从知道政治的机会。他看见他的父亲,处理家事,井井有条,所以他以敏锐的天才,自信这一个大家庭,只要各人互尊各人的权利,接受家长治家的规则,便可以各人的自治,维持家庭的治安。如果在这样许多家庭之上,有了一个政府,也只要各家庭各遵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浮影,所以从治家体认到治国的道理,是那样的简单而平易。但只有这些。已经可以知道他是怎样的富于政治天才。他那时是没有一个人能够教他懂得政治的,虽有人讲述太平天国的故事,也是很含糊的。所以他只有从家庭政府与满清统治两相比较,完成他的独立思想。<br>    一直到翠亨村上海盗的事情发生,才做了他的实物教课。<br>    那天孙先生正在村塾里念书,忽然外面起了极大喊杀声。伴着攻墙的碎石声,震动着全村;直到晓得了水盗劫掠一个由美国回来的侨商,大家才惊魂略定。广东的水盗,是最猛恶而残忍,那侨商从外国发了财回来,也知道这些水盗的凶恶,所以建筑了坚固的住宅,水泥的墙壁,铜铁的大门;以为就有水盗到临,也攻打不进,可以高枕无忧了。但是这班水盗,这一回竟然得到很不容易的成功。他们用了极粗的硬木,把绳子系在一座三脚架子上面,十几个彪形大汉,将垂下的粗木的一端,向那高大坚固的墙壁上,不放松地猛撞,砰砰的声浪,震动着耳鼓。那侨商的笨拙思想,到底被水盗这样凶猛的办法所打破,坚固的墙壁随着粗木的猛撞一块块粉碎下来,他们踏着颓垣残瓦,蜂拥而进,将他辛苦挣来的钱财,完全劫去了。<br>    水盗用粗木猛击的巨声,把翠亨村的人都陷入了恐怖之窟,震恐的母亲们乱嚷乱拽着他们的孩子东藏西匿。村塾里的教师和学生也都四散了。但是年幼的孙先生勇敢地不为所动,一步步往前走去,毫不迟疑地到水盗抢劫的地方去,他的脸上,没有一些惊慌之色,他站着,不怕水盗的凶猛,不怕粉飞的木片,也不怕雨点般的碎石。前后墙垣倒了,水盗掠过了他的身旁,冲到里面去抢劫,他们欢呼着出来。他一幕幕看着,幼小的脑中,激起了不平的波浪,他觉得这种横暴的行为,绝不是合于正理的。他目送水盗扬长而去,脸上起了一种鄙夷不屑的神气。过了一会,这侨商哭丧着脸,乱发蓬松地奔出来,大喊着:<br>    “我完结了!我在外国所积聚的,都被万恶的水盗抢去了!如果我不回来,那外国有法律保护我,就不会遭这样大劫!唉,我悔恨不及了!”幼小的孙先生听了这侨商的呼喊,很奇怪地暗想:“外国有法律,难道中国就没有法律么?这侨商冒了生命的危险挣到金钱,带回中国,为什么得不到法律的保护?”<br>    村里的人们对于这样的悲剧,一向认作和不能避免的祸害像蝗虫水旱一样,除了主张把钱收藏起来,免得强盗觊觎以外,再没有比这更积极的议论。悲剧过去了,把震恐的人心镇定了,就像夏天的阵头雨,云散雨歇以后,会无丝毫影响遗留。但这年小胆大的孙先生,从这破损的屋子回到村塾时,心里浮起了一种严重的感觉,他反复地暗想着:“外国有法律,难道我们中国就没有法律么?”<br>    这一幕悲剧发生了不久,第二次的实物教课又来了,这便是官吏压迫富人的一回事,使孙先生更得到一个深刻的印象。这事情是发生于一家兄弟三人的花园里,他们三弟兄在翠亨村里是受到全体村人的尊敬的。他们幼年很穷,后来到加利福尼亚去做了许多年采金的工人,就也积聚了很多钱,回到翠亨村来,便是富翁了。他们三人很友爱。待人也很忠厚和蔼。他们成了全村的模范人物,许多家长教导他们的子弟要效法他们。孙先生在村塾散学后。常常到他们花园去玩,那里有灿烂的花木,悦耳的鸟鸣,很能引起孙先生的兴趣。达成公和他们三兄弟是很亲热的。所以孙先生对于这三兄弟也很尊敬,他常常流连在这花园里。<br>    有一天,孙先生正在园里玩耍的时候,忽然来了数十名满清的兵士,还有许多衙役与佩刀的军官,将这住宅和花园包围起来,把他们兄弟三人一齐拘住,上了手铐脚镣,像押着就宰的猪一般,解去受讯。孙先生看了,从正义发出的不平的愤怒,是一种本能的冲动,他说:“他们三兄弟是受着全村人尊敬的,他们都是好人。他们不曾犯什么罪的;就是犯了罪,也不该用这样的酷虐的手段!”义愤填塞了胸臆,他竞鼓着勇气,一无畏惧,向一个军官责问:<br>    “这三个人为了什么罪名,要将他们上起刑具来押了去?”军官没有回复他的话,跟他来的如狼似虎的兵士,却吆喝起来:“谁家的小孩子,滚开些!”<br>    三兄弟被押了去,几个军官竞留在那里,占据了他们的财产和家宅。后来听说三兄弟中的一个,竞在广州被斩决了:还有两个,也呻吟憔悴于狱中。这些军官对于三兄弟这样的暴行,目的是在掠夺他们的财产,就不惜把他们诬害了!翠亨村的人,没有一个不是愤恨这些贪官污吏的毒狠,却没有一个敢说出口。孙先生不平的心,从来没有平静过,他有一个不能答复他自己的疑问,便去问达成公:<br>    “为什么官员就有这种无上的权力,能够拘人杀人,夺人财物,而不顾诬陷善良?”达成公只有叹息着,摇摇头,也不能答复。<br>    他目睹了这两幕大悲剧,幼稚的脑海里,常常盘旋了有什么似的,他想解决自己的疑问,但没有一个适当的答复,他所受的教育,是不能使他了解一切的,全村的人,只有消极的愤恨官吏的残暴,和水盗的不能防止,这些都是毫无疑义的,是永远不能指示他一条正当的路,他是烦闷极了!这烦闷,直待到他知识所能了解时,便成了他革命的种子。<br>    达成公是一个善良而守本分的农民,他虽是负担了很多不应缴纳的赋税。但他始终抱着纳税等于纳贿海盗以求安全的见解,每年按期缴纳。可是他们这些纳税的地田,早在好几代以前卖给他人了,因为当时怕到官厅去转契受到苛索,便继续负担了付税的责任。但时代的变迁很快,人事也不同了,这些地田已经又变换了很多主人,他们再不能去追求真正的地主们的赋税,这样达成公是负了一个重大负担,这困苦的情形,是像被讼事牵累一样,全家人的心里,都觉得非常忧虑,除了纳贿催税的胥吏以外,没有别的方法。比较永久补救的办法,就是到官厅去换新契,那便要费一笔极大的款项,是他们家庭经济状况所不能办的。孙先生从达成公忧愁的面容上,知道他有这样一件心事,屡次自己想道:“为什么那些官吏对于人民地契的转移,要这样勒索重费。而教人家做这种白契的权宜方法,使已经失了田地的人,还要负了很重的纳税责任?这样不公平的法律,为什么竞能容许它存在?”他想有一个彻底补救的办法,他向达成公很恳切地问着。<br>    “没有的,文!没有补救的方法,因为这是皇帝的规例!”<br>    “皇帝么!他的权力是怎样的大!他为什么容许这残暴的强盗,酷虐的官吏,和不公平的法律呢?”孙先生这样反复地在心中默想,但没有说出来。他蓦然记起了,他知道中国的皇帝是满洲人,他想这一切问题,也许就是因为不是中国人自己操权,所以容留了这样许多罪恶,他似乎找到了一个满意的答案。他安慰了年高劳苦的父母以后,面上现出了愉快的笑容。<br>    满清政府是腐败的政府,是应该要反抗推翻的。孙先生经过了这许多深刻的教训以后,是坚决的认定了,但是把他推倒之后,有什么可以替代他呢?因为他完全不知道开明的国家是怎么样的,他从来没有同外国人接谈,也不知道外国的事情。他承认改造的进行,必须要寻求较现在更好的方法,才能使人民满意。他从他叔母所述的洋人事情和他哥哥在海外的生活,他便憧憬着外国的一切美妙景象,他到外国的意念,这时候更坚决而迫切了,就像饥渴者的需要饮食一样,很迫切地需要新生命的获得。做他改造的准备。
展开
目录
第一卷  少年时代  纪元前四十年(1872年)至纪元前廿二年(1890年)<br>第一章  革命的圣地<br>第二章  先生的家庭<br>第三章  在村塾中<br>第四章  翠亨村里的风波<br>第五章  海外的哥哥<br>第六章  太平洋上的所见<br>第七章  在檀岛的生活<br>第八章  从檀岛回来以后<br>第九章  立志革命之始<br>第十章  因革命而学医<br>第十一章  两个幻灭的梦境<br>第二卷  革命发轫时代  纪元前二十一年(1891年)至纪元前(1902年)<br>第十二章  最早的政见<br>第十三章  创立兴中会<br>第十四章第一次广州起义<br>第十五章  亡命<br>第十六章  伦敦使馆蒙难<br>第十七章  完成三民主义<br>第十八章  日本志士的活动<br>第十九章  革命党与保皇党的对立<br>第二十章  援助菲律宾独立与革命形势之重振<br>第二十一章  联合李鸿章运动的失败<br>第二十二章  惠州起义<br>第二十三章  惠州失败后的革命大势<br>第三卷  革命猛进时代  纪元前九年(1903年)至民国元年(1912年)<br>第二十四章  檀香山的论战<br>第二十五章  重游美洲<br>第二十六章  在欧洲的活动<br>第二十七章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br>第二十八章  革命的宣传与南洋党务的开拓<br>第二十九章  法国武官的活动与南洋党务的扩展<br>第三十章  革命方略<br>第三十一章  《民报》周年纪念与萍浏起义<br>第三十二章  日本放逐与南方革命的再起<br>第三十三章  防城起义与汕尾运械<br>第三十四章  镇南关起义<br>第三十五章  被迫离安南后的革命运动<br>第三十六章  革命重心的新加坡<br>第三十七章  内讧<br>第三十八章  革命运动的复兴<br>第三十九章  庇能会议<br>第四十章  三月二十九日<br>孙中山世系表<br>年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