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伯嚭接话说:“大王称雄中原,须以仁义服人。如今把降俘杀死,如何取信于天下呢?!”
夫差对伍子胥的唐突颇为生气,但由于他是两朝元老,不便当庭斥责,于是就若无其事地解释:“我听说诛杀投降臣服之人,将祸及三代。我并非因为疼惜越王而不杀他,而是不想违背天理才赦免他。”
太宰嚭也立刻在旁边帮腔:“子胥只懂得一时的计策,而不通晓安国之道,希望大王能答应越王执箕帚为役臣,不要拘泥于众人的意见。”
夫差不诛杀越王,但令他驾车养马,担任杂役的工作,把他秘密地关在宫室之中。在范蠡的指导下,勾践终于学会放下尊严,如实地面对环境的需要。他表现得甘之如饴,非常轻松愉快地担任着杂役的工作。随着时间飞逝,夫差和勾践相处久了,反而非常喜欢勾践不知烦恼的乐天个性,也不再特别防范于他。这当然是范蠡特别的指引让一向自傲而脾气暴躁的勾践,如同变了一个人。每当夫差狩猎的时候,勾践都担任他的马前卒。或许是夫差有意刺探,故意多次让勾践有可以近身刺杀的机会,但勾践都只是毕恭毕敬地执行所交付的任务。
其实夫差对勾践仍相当不放心,特别是勾践身旁的范蠡更是让他感觉有如芒刺在背。他对范蠡过人的智慧略有耳闻,看到他作为楚人却以大夫之职随勾践入吴宫为奴仆,颇为不解,因此很想找机会试试他。有一天,夫差故意同时召见勾践和范蠡,勾践伏跪于前,范蠡随侍在后。夫差却直接向范蠡表示:“寡人听说贞节的妇女不嫁给破败的人家,贤仁之人也不在绝灭的国家为官。如今越王无道,国之将亡,社稷崩溃,身将死而世系断绝,为天下所取笑。你和越王也都成了奴仆,归顺于吴,难道不觉得可鄙吗?寡人想赦免你的罪过,只要你能改过自新,弃越归吴,寡人自当重用。去忧患而取富贵。你意下如何?”
范蠡闻言,不卑不亢,拱手致谢说:“臣也听说‘亡国之臣,不敢议论政事;败军之将,不敢谈论勇敢’。微臣在越国时不忠不信,使越王因而不奉行大王之号令,兴兵与大王相对峙,以至于受此苦难,君臣一同投降。蒙大王鸿恩,使我们君臣得以保命,能人宫洒扫王庭内外,供大王驱使。臣已满足了,怎么还敢想宝贵呢?”
此时越王勾践伏地流涕,原以为就要失去范蠡,但范蠡的话让夫差一时无辞相对。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