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不像西方人描述的那么神秘异类,日本文化也不像中国人想象的全是“二手货”。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日本民族有自己的秉性,有自己的嗜好,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美感,这些构成他们的精神世界;人类精神之发露而为文化创造之动力,那么文化必定带着该地区水土之气息,该民族精神之烙印。<br> 棋道就是日本民族土生土长的民族文化之一。该书通过对围棋的起源及其流传探源,解析了围棋东传诸说,拾取了古代日本围棋的趣闻,历数了江户四大棋家兴衰,描述了近代日本围棋离散与聚合,展望了中、韩围棋的崛起和围棋世界化的趋势。<br> 本书自1998年开始写作,1999年完成初稿,曾被列入国内某出版社日本文化丛书之一,计划于2000年出版。<br> 笔者的学术专长虽为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之研究,但出于对围棋的热爱,加之平时接触日本围棋书籍资料的机会较多,故也收集了不少相关资料。因此,当上述出版社约我撰写有关日本围棋史话的书稿时,几乎未加太多的考虑就接受了任务。本书从与原出版社签约到规定交稿时间,仅约一年时间。由于时间较紧,加之此方面毕竟不是自己的学术专长,因此开始撰写后不久就感到了一种压力。正在我感到困惑之际,贤友沈国权君向我伸出了援手,答应撰写部分章节。一年间,我们共同分享相互所收集到的资料,共同研究讨论,进行了非常愉快的合作。就这样,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书稿在协约所定时间内按时交到了出版社。<br> 过了近一年,到了原来预定的出版时间,却未见出版社有任何动静。后经询问才知道,该社因与其他出版社合并,丛书出版计划流产,所签协约不了了之,本书稿也因此搁置下来。此后,虽然其间杭州某出版社有过出版意向,但最终还是于去年确定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br> 以上是本书撰写和出版的经过。此外,还有必要再作两点说明:一是由于本书从完成初稿至最终出版,其间整整经过了八年。在八年后的今天看来,书中的部分内容可能已略显陈旧,尽管已作了一些调整,但不周之处在所难免。二是本书稿中占较大比重的是有关日本围棋史话的内容,但考虑到丛书的整体关联,书名定为《日本文化大讲堂‘棋道》。而在日本,“棋道”中的“棋”字一般包括围棋和将棋(类似中国的象棋),本书中专指围棋。<br> 《日本文化大讲堂:棋道》最终得以问世,首先要感谢“日本文化大讲堂”丛书主编王勇教授将它列入该丛书出版计划;其次要感谢上海辞书出版社秦志华先生为此书出版所做出的辛勤工作;第三还要感谢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为本书提供出版资助。此外,还要感谢我的中日众多棋友,感谢他们不弃笔者愚钝,与我共磋棋艺,共享手谈之乐。因为这是我二十多年来始终对围棋情有独钟的精神源泉。<br> 本书出版得到日本国际交流基金部分出版资助。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