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孤帆远影碧空尽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1015300
  • 作      者:
    徐鲁著
  • 出 版 社 :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内容介绍
    白云黄鹤,金戈铁马,见证了武汉这座大城的多少盛衰沉浮、风流云散,见证了她多少的繁华、荣光和苦难。俱往矣!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岁月的脚步,也总是朝向未来的。它将给我们带来新的辉煌、新的畅想。登上晨曦中的黄鹤楼,把千里楚天胜景尽收眼底。“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大江从远古奔流而来,还将奔腾不息地流向未来。大江穿越过多少幽深、曲折的峡谷和弯道,但它最终必将流向辽阔的大海。那么,就在这喷薄的曙色中,让我们穿越时空,开始一次对于旧武汉的追忆之旅……
展开
精彩书摘
    市井弦歌<br>    黑色为主。民国以后,汉口的一些洋行职员、外交官员,穿西服的渐多。但传统的中式服饰仍为主流。追逐摩登穿着者不乏其人,然而当时对于“男女服装奢靡更逾于前”的风气是颇有微词的。<br>    武汉作为“华中第一商埠”,市井百姓从来就有重视商务的风气。清朝叶调元所撰《汉口竹枝词》里写到:“富家大户拥巨赀,享厚利……,中户平民耳濡目梁,始而羡慕,既而则效。”同时,好读尚学,诗书传家,也是老武汉的大多数经济殷实之家的追求和梦想。从上图这张其乐融融的“全家福”里,我们可感到“诗书传家”的传统在一般中户平民家庭里的绵延与推崇。这张照片也显示了上世纪30年代里,武汉的富有之家和中户平民在衣着服饰上的一些特点:男子仍多穿长衫、长袍,下着长裤,衣料以丝绸和洋布为主,年轻女子多穿薄绸面料的旗袍,尤其在夏季,中老年女性喜穿轻薄凉爽的素面“香云纱”衣裤。
展开
目录
序引<br>市井弦歌<br>老武汉人的衣着服饰<br>露躺街头的消暑奇观<br>市井弦歌<br>刺绣女子<br>旧式婚俗和集体婚礼<br>老武汉的游乐场所<br>说“善书”和“迎神赛会”<br>奥略楼前的香客<br>显贵出殡<br>黄鹤楼上看翻船<br>三镇街巷拾趣<br>《汉口竹枝词》里的市井生活<br>《点石斋画报》汉上市井图像<br>江水记忆<br>百业影像<br>老武汉的邮政<br>“显真楼”与“品芳”照相馆<br>老汉口的灭火队<br>马路清洁工<br>“黑色的牡丹”<br>碾米<br>“谦祥益”布店<br>“白海记”旗袍<br>“曹祥泰”杂货店<br>当埔<br>老武汉的茶馆<br>从剃头匠到理发店<br>“老凤祥”和“亨达利”<br>商会和同业会<br>老药铺<br>西式医院<br>交通<br>银行大厦<br>瓷窑,<br>黄陂籍刻字匠<br>文化化沧桑<br>“四大名旦”在武汉<br>姚玉兰在汉口<br>汉剧名伶<br>楚剧名伶<br>“全国文艺界抗敢协会”<br>冼星海在武汉<br>街头演剧<br>“孩子剧团”<br>《新华日报》<br>“汉口市新闻通讯社联谊会”<br>天地玄黄<br>武昌首义<br>“互助社”<br>光荣北伐武昌城下<br>“巴公房子”<br>周恩来在抗战初期的武汉<br>武汉会战<br>武汉空战<br>一代名舰“中山舰”<br>抗战胜利<br>校园书声<br>珞珈山上的武汉大学<br>武汉早期的书院和学堂<br>女子学校和教会学校<br>武昌艺专<br>中国童子军<br>湖北幼稚园<br>教会雨露<br>江汉胜迹<br>三镇览胜<br>黄鹤楼<br>洪山宝塔<br>归元寺<br>古琴厶口<br>晴川阁<br>鹦鹉洲<br>江汉关<br>消失的怡园<br>龙泉山昭王陵<br>江湖远影<br>帮会<br>善堂<br>芳草萋萋<br>鲁迅最壮丽的纪念碑<br>茅盾幻灭动摇追求<br>丰子恺“大树被斩伐”<br>张恨水“愁花恨水生”<br>王莹“不写诗的诗人”<br>曹聚仁“失望的旅行”<br>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br>凌叔华、袁昌英、苏雪林“珞珈散文三杰”<br>曾卓梦里依稀慈母泪<br>汉皋书香<br>“万卷书楼”和“湖北国学馆”<br>武昌湖北省图书馆前身<br>国学大师黄季刚<br>目录学家周贞亮<br>晚清时期武汉书业<br>民国初期武汉书业<br>交通路上旧书摊<br>汉口书缘一例<br>汉阳楼房湾书事<br>故纸余香<br>三镇食客<br>鄂菜<br>武汉小吃“十二绝”<br>“老大兴园”的“鲴鱼大王”<br>“小桃园”煨汤馆<br>“老四季美”汤包<br>“汪玉霞”酥饼<br>“老通成”豆皮<br>老会宾楼<br>“武昌酒楼”的武昌鱼<br>老武汉的面馆<br>“谈炎记”水饺<br>“老锦春”酱菜<br>洪山红菜薹<br>乡野蒌蒿<br>汉阳“野味香”<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