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而真实的租界社会写照,一个貌似天上一个形同地下,却如此巧妙地发生在同一个地点——也许你会说“上海”,其实我要说“公共浴室”。
在各地,公共浴室的叫法不同,北方称其为“澡堂(塘)子”,老上海管它叫“混堂”。海上的混堂虽不及北方的澡堂那般名声在外,可也有它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的发生离不开上海这个特定的社会背景,更离不开混堂内外形形色色的人。正是这些人,构成了一幅近代上海公共浴室的“海上众生图”。
一、“混堂”外的“大人物”
清末民初,有人形容苏扬一带有闲阶层的生活方式为:“早起皮包水,午后水包皮。”所谓“皮包水”,就是早晨泡茶馆,而所谓“水包皮”,就是傍晚孵混堂。随着苏扬人士大量迁居上海,这种“上等人”的生活方式同租界的“风流情趣”融为一体,便有了“京式盆汤澡罢身,杏花楼畔又逡巡,贪看一出髦儿戏,也算风流队里人”②的说法。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