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匈奴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4088881
  • 作      者:
    林幹著
  • 出 版 社 :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作者简介
  林斡,生于1916年,广东新会人。内蒙古大学教授。曾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内蒙古第二届民盟副主委、第五届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曾兼任中国蒙古史学会理事、中国中亚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民族史学会顾问,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名誉院长、内蒙古地方志学会副会长、内蒙占老教授协会理事。林斡早年在大学攻读法律,1957年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1961年调内蒙古支边。作者五十年来致力于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教学与研究,皓首穷经著春秋,发表学术论文五十多篇,出版专著十九部。这些论著解决了国内外学者若干悬而未决的问题,又冈所论多发前人所未发,填补了民族史研究领域的一些窄自,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和高度评价。其著作资料详尽,论述精湛,观点独特,在国内外史学界享誉甚高,有的还被译成蒙古文、维吾尔文、韩文出版,如今九十高龄仍笔耕不辍。《人民日报》(国内版、海外版)、《光11月日报》、《中国日报》(英文版)、《瞭望》(海外版)、新华通讯社对外新闻和对外英语、法语广播、中央电视台、内蒙古电视台对其学术成就多有报道和专访。其三部代表作《匈奴通史》、《东胡史》、《突厥史》把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三大系统的巨大“学术工程”全部完成,并荣获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五届“中国图书奖”二等奖,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四届北方十五省市(臼治区)十七家出版社“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新论》和《内蒙古民族团结史》荣获中宣部1993年度、1996年第五届“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古代北方民族通论》2000年荣获“老教授科字与技术工作优秀奖”。
  1990年林斡被国家民委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荣誉证书,同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做出突出贡献,发给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作者应特邀赴布达佩斯出席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关于匈奴西迁和匈牙利族源问题的考证及观点’’的演讲,受到与会各国学者的关注,
  在国际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作者已被列入《中国当代高级科技人才系列词典》及由国际蒙古学协会、土耳其突厥文化语言和历史研究委员会国际关系部主编的《国际蒙古学家传略》、《世界突厥学家传略》。
展开
内容介绍
  《匈奴史》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观点和方法,对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活跃了约五百年的匈奴族的经济生活、社会结构、政权组织、文化习俗、部族兴衰、政治演变及与其他各族、特别是汉族的关系,作一比较全面而系统的叙述,以期将匈奴的民族面貌、社会面貌和文化面貌描绘出一个轮廓。匈奴是我国古代多民族国家中的一个游牧部族,兴起于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期),衰落于一世纪(东汉初)。匈奴自东汉初分裂为南北二部之后,南匈奴入塞,北匈奴西迁,部族内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大漠南北活跃了约三百年,其后又在中原地区继续活跃了约二百年,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曾发生过较大的影响。其内容虽比较复杂,但书中力求简明、通俗,以正面介绍匈奴族的历史知识为主,不作繁琐考证;对国内外学术界所争论的问题,虽也辩明是非,提出我个人的一得之见,但不多作纠缠。“旧作”虽卑之无甚高论,但却受到国家教委(今教育部)的重视和奖励,1988年被列入国家教委编的《全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选编》第二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1995年被评为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人民日报》(国内版、海外版)、《光明日报》和中央电视台、新华通讯社对外英语广播等媒体亦多有报道。
展开
精彩书摘
    由于匈奴不是一个单一的部族,而是一个多部族或多部落组成的共同体,他们的各个部分分散游牧于纵横数千里广阔之地,因之,在社会经济方面,各个部分的发展水平不可能处于平衡的状态。在地区方面,有些部分接近汉族,如原在河套一带活动的楼烦、白羊王部,河西走廊一带的浑邪王、休屠王部,及其后在张掖(今甘肃张掖市)附近的温禺犊王部;有些部分与汉族远离,如游牧于北海(今贝加尔湖)一带的於轩王部及在西域(今新疆)一带的日逐王先贤掸部、东蒲类王兹力支部。在接触汉族文化的机会方面,有些部分较多,有些部分较少,因而所受汉族经济文化的影响,其程度颇不一致。这种经济的(这是带决定性的)、文化的和地理的因素,加上政治的、军事的以至统治者个人的因素,遂使匈奴逐渐形成以郅支为代表的和以呼韩邪为代表的、在对汉关系上抱不同态度的两种社会势力。而呼韩邪之附汉,则又反过来进一步加速了和加深了匈奴社会经济的不平衡状态。发展到东汉初,匈奴遂正式分裂为南北二部,南匈奴以后逐渐封建化,北匈奴则始终滞留在奴隶制的历史阶段。
    这样的情况——匈奴分裂为郅支与呼韩邪两个部分——并不能据以贬低呼韩邪附汉的巨大历史意义,尤不能说呼韩邪附汉并不符合匈奴全体人民的利益。因为匈奴劳动人民,包括郅支治下的劳动人民,与汉族劳动人民没有利益上的冲突,他们共同遭受着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他们彼此间的关系是友好的。纵令由于所受汉族影响的程度不同,对于汉族文化的倾慕程度不甚一致,因而在附汉的态度上发生了分歧,然而他们都不愿汉匈两族处于敌对状态,尤不愿彼此发生战争。因为战争隔绝了两族人民的交通,堵塞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机会,造成了汉匈两族人民,特别是匈奴人民的严重灾难。所以匈奴劳动人民渴望和平安宁,渴望和汉人友好相处,互通关市,交流文化,这一点,不论是呼韩邪统治下或是郅支统治下的匈奴劳动人民都是一致的。而郅支统治下的匈奴劳动人民之所以不能实现他们的愿望,则是由于以郅支为首的奴隶主统治阶级违背人民意愿的结果。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史载公元前87年,武帝死,在此以前,双方战争二十余年,彼此伤亡、损失惨重,匈奴疲弊已极,深感困苦,自单于以下的各级贵族都有恢复和亲的愿望。狐鹿姑单于(公元前96~前85年)和壶衍鞮单于(公元前85~前68年)都曾有意与汉恢复和亲。及至呼韩邪之父虚闾权渠单于时,更拟使题王都犁胡次等人汉请求,会单于死(公元前60年,宣帝神爵二年),和亲专使没有出发。从这里可以看到,汉匈两族的趋向息兵安宁、往来团结,与塞北、中原的趋向统一,在呼韩邪登上历史舞台的前夕,已到了水到渠成的地步。时势需要一个呼韩邪单于稽侯珊式的、在政治上有远见、有魄力、有才能的人物来完成这一历史使命。
    呼韩邪之附汉,有巨大的历史意义:这些历史意义,同时就是呼韩邪在汉匈关系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第一,在民族关系方面,结束了汉匈两族一百五十年(前201~前51年)来的战争状态,使之转入和平、友好的关系,开创了汉匈两族团结合作的新局面,并为其后南匈奴与汉族长期友好合作奠定了基础,在汉匈关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
展开
目录

总序
修订版前言
前言
第一章 匈奴族的来源及其形成
第二章 匈奴的氏族组织及其向奴隶制社会的发展
第三章 匈奴奴隶制政权的建立
第四章 单于庭及诸王驻牧地(管辖区)的分布
第五章 匈奴的盛衰及其与中原的关系(上)
一、先秦时期匈奴的初兴及其与中原的关系
二、西汉前期匈奴的强大及汉王朝对匈奴的和亲与战争
三、西汉后期呼韩邪单于归附于汉,塞北与中原统一
第六章 匈奴的盛衰及其与中原的关系(中)
一、王莽对匈奴的错误政策及东汉初期匈奴奴隶主的侵扰
二、西汉王朝和东汉王朝初期对一般匈奴归附人员的安置
第七章 匈奴的盛衰及其与中原的关系(下)
一、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南匈奴附汉,匈奴奴隶制政权的覆亡
二、北匈奴的西迁
三、南匈奴社会的变化
第八章 匈奴的经济
一、匈奴的铁器文化
二、畜牧业、狩猎业和农业
三、手工业
四、与国内外各族的商业交换
第九章 匈奴的种族和语言
第十章 匈奴的文化
一、文字、民歌、音乐、艺术
二、原始信仰与巫医
……
第十一章 屠名与南匈奴联合建立的“汉——前赵”政权
第十二章 卢水胡及其建立的“北凉”政权
附录一
附录二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