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篇 民族文化结构机制的探讨
一、民族文化结构分析的思路与切人口
二、一种民族文化结构模型的提出
三、结构震荡与民族文化变迁
上篇 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传承发展
一、生产性文化
(一)文化演进的纵横轨迹
(二)生产类型多样并存的民族文化格局
(三)调适于民族文化的知识体系
(四)与生产相伴的民族习俗
(五)促进传统生产性文化趋向于现代文明
二、生活性文化
(一)对应着民族生存环境的衣食住行
(二)充盈着生存意志的人生仪礼
(三)民族生活习俗的流变规律
(四)理性地对待民族生活性文化事象
三、观念性文化
(一)文化观念与观念性文化
(二)中国各民族传统观念的一致倾向
(三)传统价值观念取向的主导特征
(四)多元一体格局中的中华各族文化认同
(五)民族观念性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
四、规范性文化
(一)群体行为与文化规范
(二)约定俗成的民族习惯法
(三)民族传统禁忌的传衍与嬗变
(四)从生育健康角度透视民族禁忌
(五)民族道德的传承与建设
(六)批判性地传承民族规范性文化
五、交流性文化
(一)文化交流与民族文化的演进
(二)民族文化交流的机制特征
(三)民族内部交流的特殊表达方式
(四)作为民族文化纽带的语言文字
(五)拓展着交流功能的民族节日
(六)民族文化传承与旅游业发展的互动
(七)民族交流性文化的拓展与开发
中篇 在云南文化的时空中穿行
一、山川地缘与文化生发
(一)适宜生命繁衍的空间组合
(二)独特的高原文化区位
(三)环环相扣的人类摇篮
(四)亚洲水塔浇铸的文明之光
二、山野崖壁上血染的历史图景
(一)遍布各主要流域的崖画见证着悠远的云南历史
(二)沧源崖画与其他崖画点的共性特点
(三)从崖画内容看历史文化面貌
(四)云南崖画不仅仅属于历史
(五)珍贵的历史和民族文化资源
三、多元立体的西南丝绸之路
(一)一个模糊的概念
(二)多功能的对外通道
(三)涵盖较大时空的交通网络
四、南去大江的文化风姿与现实困境
(一)山重水复的河谷地区是民族文化的富集区域
(二)河谷地区的社会文化关系面临着强烈的冲击
(三)民族文化受冲击的负面影响岂可忽视
五、澜沧江多元文化掠影
(一)南北贯通的卡若文化
(二)信仰的五色旗
(三)告别人头桩
(四)葫芦笙的旋律
(五)贝叶上的风俗画卷
下篇 文化视野下的云南民族人群
一、变换视角看云南人
(一)“扛竹竿进城”
(二)不冷不热,不紧不慢
(三)“穷欢乐,富奔波”
(四)“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五)“忧患与共,安床莫共”
(六)心灵也要“走”出去
二、毕摩文化的审美观照
(一)多元中的共性
(二)古拙的旋律
(三)原初的美意识
三、一个渴望着文化升华的跨境民族
(一)“创文节”感思
(二)古老茶农的文化情结
(三)跨境的文化互动
(四)德昂族文化保护传承面临的困境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