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华民族的生存环境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实际是汉族人口众多,少数民族“地大物博”。各民族居住在不同的地域,代代相续地开发,生生不息地创造,造就了中国辽阔的土地、富饶的物产、壮美的山河。
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
打开中国地图,特别是观察立体的中国地图沙盘,可以清晰地看到,处于地球东端的中国大体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
在中国的东北部,东面是浩瀚无边的太平洋,北边是东西走向的外兴安岭,西面则是苍翠的兴安岭。
在中国的北部,是辽阔的蒙古高原。蒙古高原上主要是连片连片的草原,这片草原被大漠戈壁和阴山分割为内蒙古和外蒙古两大部分。
在中国的西北部,有一系列的崇山峻岭和荒漠戈壁,包括阿尔泰山、秦岭、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犹如高高的天然屏障。
中国的西南部,横亘着一系列山脉,其中有海拔5000米以上的喜马拉雅山。
中国内陆的东南部,则是波涛滚滚的大海,自东向西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中国这种自成体系、四边由高山大海构成的内聚型的地理环境,对民族的生存、发展及相互关系有着巨大的影响。一方面,这种地形结构不利于这个区域内的民族对外交往,在交通、通讯落后的古代尤其是这样。另一方面,这种地形结构又有利于这一地理区域内民族间的相互交往。所以,中国各民族的物质生产、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心理意识以及相互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从地理环境上找到原因。
其中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由于自然地理环境不同造成的物质生产和文化的不同,不同民族彼此之间需要交流、需要互补。这种交流与互补有时以和平的方式进行(如开展商贸),有时以非和平的方式(如发动战争)进行。但无论是哪种方式的交流与互补,都是在这片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中进行的,总是要相互依存。因为哪一方都难于离开这片土地。这有利于各民族的合作与发展。历史上,中国即使发生分裂,但最终总是复归统一,而且每次大统一的版图大体相似,这与中华民族所生存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这种地理环境也使得中华大地辽阔、壮美和物产丰富。当然,这种地理结构也造成了许多地方交通的不便、自然灾害的频发,因而影响着各民族的交往与发展进步。
辽阔神奇的山川土地
中国的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现在的疆域东起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西到帕米尔高原,北起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南到曾母暗沙。在这960万平方公里国土中,少数民族地区的面积很大很大。
中国人均土地面积约12亩,少数民族地区人均则为60亩。民族地区已耕种的土地有3亿多亩,但还有大量宜耕、宜牧、宜林的荒地。
民族地区不仅土地资源丰富,而且类型齐全。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都有,这非常适于发展农业、牧业、林业等各种产业。
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土地辽阔的民族自治地方。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有61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64%左右,总的来说,地广人稀。如西藏自治区面积有122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200多万,每平方公里只有2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面积有16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1/6;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等4省区的总面积有470多万平方公里,几乎接近全国国土面积的一半,但总人口只有5000多万,人口密度不到全国平均数的1/25。
有的自治州、自治县的面积也很大。例如新疆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面积有47.8万平方公里,一个州就相当子4个江苏省的面积;甘肃省的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面积有6万多平方公里,比祖国的宝岛台湾省还要大。在辽阔的土地上,有着众多的物产,更潜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丰富多样的资源物产
土地是财富的母亲,有了辽阔的土地,就会有丰富的资源,就会有多种多样的物产。中国物华天宝,就少数民族地区来说,由于地域的辽阔,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多样,物产极为丰富。
有着大量的农牧产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有3亿多亩耕地,有占全国95%的草原,所以出产大量的农牧产品。中国的羊肉、羊毛基本上都是由民族地区生产的。少数民族地区最有名的农产品是棉花、甘蔗和烟叶。新疆的棉花产量占整个国家棉花产量的一半左右,其中的长绒棉占全国总产量的95%,世界闻名。广西的蔗糖产量占全国的第一名,云南、贵州的烟叶产量大,质量奸。还有其他各类产品更是不计其数,有些是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如新疆的哈密瓜、无核葡萄,又甜又香,
有着丰富的物种资源。从中国的东北到西南,民族地区有许多茂密的森林,中国森林资源的60%以上在民族地区,有许多可供开发的动物、植物资源。如云南省这个多民族地区就是中国的植物王国,有高等植物1.6万多种,占中国高等植物的50%以上,其中有许多具有极大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的植物。云南也是动物王国,其中有鸟类700多种,占全国的62%;有爬行类动物、30多种,占全国的40%;有兽类230多种,占全国的55%,大象、孔雀为云南所独有,所以云南被科学家称作物种基因库。西藏的动植物资源也非常丰富。
有着丰富的水利资源。中国的大江大河,包括中国的母亲河一一黄河、长江都发源于民族地区,蕴涵着巨大的水能资源,滋养着中华的土地,为各民族的发展提供着不竭的动力。民族地区的水利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52.5%。
有着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内蒙古、新疆、贵州、宁夏都有富集的煤炭资源。其中内蒙古的煤炭储藏量在、万亿吨以上,新疆、青海、内蒙古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正在进行开发。在新疆的沙漠和戈壁下面,蕴藏着大量的石油,正在大规模开发中,这里将会发展成中国最重要的石油基地。
有着丰富的非金属矿产资源。中国民族地区的非金属矿储量丰富,品位高,集中成片。贵州、云南、川西的磷矿占全国总储量的1/3以上;青海柴达木盆地的氧化钾占全国总储量的97%;贵州的汞矿占全国总储量的67.8%。此外,青海的石棉矿、硅石,贵州的重晶石,新疆的宝石、玉石,储量都居全国首位。
有着丰富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中国所有的有色金属矿种,民族地区几乎都有分布,有的储量还非常丰富。云南、贵州、西藏、青海有大量的铜矿;云南的铅锌矿居全国第一位;广西、贵州的铝土矿储量大并且集中;新疆的镍矿居全国第二;广西的锡矿居全国第一。民族地区还有许多稀有金属矿。内蒙古的稀土矿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90%以上,占世界的80%,以上,位居世界第一,其地位可与中东石油相比,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推进,民族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因而除了生产农、牧、矿、林等传统产品以外,还能生产许多工业产品、科技产品。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