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破山河在: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135272
  • 作      者:
    萨苏著
  • 出 版 社 :
    山东画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国破山河在》一书以全新的视角,从日本的资料中挖掘出大量不为国内所知的抗日史实。萨苏文笔灵动诙谐,将这段沉重激昂的历史,鲜活形象地展现给读者。书中还保存了大量日方拍摄的历史照片。
展开
内容介绍
  在外寇入侵,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中国人民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以巨大的牺牲捍卫了民族的尊严。《国破山河在》一书以全新的视角,从日本的资料中挖掘出大量不为国内所知的抗日史实。中国的抗战,以最简陋的武器对抗凶残而装备精良的侵略军,很多时候战至最后一刻、最后一人,众多英雄事迹和英雄人物反而因此湮没于血与火中。而在敌方的史料中,虽然纪录的目的不同,却也保存了许多中国人为国死难的可歌可泣的事例。作者辛勤梳理日方史料,和国内资料互为对证,许多珍贵的历史片段重现于我们眼前。萨苏文笔灵动诙谐,将这段沉重激昂的历史,鲜活形象地展现给读者。书中还保存了大量日方拍摄的历史照片。
展开
精彩书评
  高粱红了——关于书名的一些话
  在《红高粱》中,有三段提到了同一首歌。第一次,是任副官训练余司令的乡兵。
  玲子和我父亲他们趴在墙头上,看着任副官在空场上教唱革命歌曲。父亲身矮,脚下塾了三块土坯才能看到墙里的情景。玲子把秀挺的下巴支在土墙上,紧盯着沐着朝霞的任副官。任副官教着队伍唱:高粱红了,高粱红了,东洋鬼子来了,东洋鬼子来了。国破了,家亡了,同胞们快起来,拿起刀拿起枪,打鬼子保家乡……
  第二次,是枪毙强奸民女玲子的军需处长,余司令的叔叔余大牙时。
  余大牙面向臭水湾子,望着在他脚下的水汪汪里,野生着一枝绿荷,一枝瘦小洁白的野荷花,又望着湾子对面光芒四射的高粱,吐口高唱:"高粱红了,高粱红了,东洋鬼子来了,东洋鬼子来了,国破了,家亡了……"
  余大牙是强奸民女被枪毙的,但是,余大牙当然不是英雄,他是个普通的中国人罢了,甚至是中国人中属于“败类”的那一部分。而作者是这样写的:“余大牙毕竟是我们高密东北乡的种,他犯了大罪,死有余辜,但临死前却表现出了应有的英雄气概,父亲被他感动得脚底生热,恨不得腾跳。”
  第三次,是余司令为叔出殡之后。
  父亲发现余司令提着枪的手臂缓缓地举起来,枪口追踪着任副官的背影。送葬的人惊讶万分,但无人敢吱声。任副官全无知觉,昂首阔步,有条不紊,迎着齿轮般旋转的太阳,向着村子走。父亲看到手枪在余司令手里抖了一下。父亲几乎没有听到这一声枪响,它是那么微弱,那么遥远。父亲看到这粒子弹在低空悠闲地飞翔,贴着任副官乌黑的头发滑过去。任副官头也不回,保持着均匀协调的步子继续前行。父亲听到从任副官那儿,传来嘬唇吹出的口哨声,曲调十分熟悉,是 "高粱红了,高粱红了!"我父亲热泪盈了眶。
  “国破山河在”语出杜甫的《春望》,语中充满对国家残破的悲愤,似乎没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那样激昂。中国的抗战,更多的,是悲愤和牺牲,这是一场在绝望中的奋起抵抗。我们不喜欢战争,但强盗闯进了我们的家园,我们只有拿起枪来战斗。
  用“国破山河在”作为本书的书名,我的思路来自《血染的风采》一歌中的唱词:“也许我长眠再不能醒来,你是否相信我化作了山脉”,这本书,我的本意在于纪念在抗战中奋起抵抗,宁死不屈的中国军民,“山河”的含义,是在国破家亡的时代,这些不屈的中国军民,用自己的身躯融入了中国的山河,所以中国的山,中国的河,都被赋予了不屈的灵魂。敌强我弱,你可以打败我的政府,占领我的城市,但是,不肯屈服的中国人和亘古在此的山河是融为一体的,你永远无法征服。
  我以为,抗战中国的力量,不在枪炮,而在精神,而这种精神,来自于中国的山河,一如为了这种精神死难的普通的中国人,最终又长眠于山河之间。起于尘土,归于尘土。
  再引申一点,抗战中的中国之所以不可征服,或许正是因为当时这片土地的主人之为中国人的原因。中国人的性格善于忍耐,后发制人,但骨子里的高傲和坚韧,又使他们能够在别人早已会屈服的情况下顽强地坚持下来。
  大刃无锋,我以为是中国人的国魂。
  在曾经的文章中,我将海外的中国人比作野草,曾有朋友感到愤怒,责问我中国人为什么是野草,你是不是要侮辱中国人?中国人应该是乔木,是青松!
  其实,我们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野火吹不尽,春风吹又生。野草,是一种貌似低微,但生命力极强的植物,你可以轻易地拔起一棵野草,斩断它,蹂躏它,但是,一旦放手,它又会在最贫瘠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哪怕是烈火,也无法征服这种看似柔弱的植物。一棵野草毫不起眼,但当你站在呼伦贝尔的高原上放眼望去,那一棵棵野草联成的覆盖天地之间草原,其雄伟和壮观,只有让你感到自己的渺小。
  一如南苑之战中那些没有留下姓名,却在十个换一个的白刃战中猛扑上去的学生兵。
  一如扛着一个小小的手提箱就背井离乡走向天涯,最终却形成了世界各大公司技术部门中不可或缺的“中国军团”的中国工程师们。
  一如今天吃着最便宜的盒饭,干着最艰苦的劳作,还要寄钱回家的民工们。
  你说民工和工程师们是为了自己的家,可不是为了这个国。国家国家,中国人的观念中,国和家的关系是紧紧相连的,都蕴含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期待,一个个中国人的家,就构成了这个被叫做“中国”的国。
  高粱红了,高粱红了,东洋鬼子来了,东洋鬼子来了,国破了,家亡了……1937年,一个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放下手中的锄头,铅笔,用最简陋的武器,迎着意图灭亡自己家国的侵略军,沉默,但是义无反顾地站在了自己家园的前面。
  中国人在抵抗,在黄河两岸,在大江南北,在大山之巅,在大河之间,中国的山河,就是这样不可征服,一直坚持到了日本投降的那一天。他们就像野草,即便凶残的敌人是烈火。
  国破,山河在。
  写完看看,有点儿悲了,其实中国人的性格并不是这样灰色,也许是对于先人的感怀,使这篇文字带了太多的悲情,那么,我就在文章的最后,放一段中国远征军血战异域时高唱的战歌吧,虽在艰难时刻,犹显大国气概。
  君不见 汉终军 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 班定远 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 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 羽檄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笔 着我战时衿
  一呼同志逾十万 高唱战歌齐从军
  齐从军 净胡尘 誓扫倭奴不顾身
  忍情轻断思家念 慷慨捧出报国心
  昂然含笑赴沙场 大旗招展日无光
  气吹太白入昂月 力挽长矢射天狼
  采石一载复金陵 冀鲁吉黑次第平
  破波楼船出辽海 蔽天铁鸟扑东京
  一夜捣碎倭奴穴 太平洋水尽赤色
  富士山头扬汉旗 樱花树下醉胡妾
  归来夹道万人看 朵朵鲜花掷马前
  门楣生辉笑白发 闾里欢腾骄红颜
  国史明标第一功 中华从此号长雄
  尚留余威惩不义 要使环球人类同沐大汉风
展开
目录
序  1
高粱红了——关于书名的一些话  4
战役揭秘篇
血斗南苑——北平陷落前二十九军的最后一拼  3
猛龙过江——中国炮兵击伤日本亲王之战  24
晴天霹雳——震惊日军大本营的“上海号”事件  37
狼入太行——日寇“特别挺进杀人队”真容  47
亮剑冀东——敢打一联队关东军的八路  56
困城之谜——八路军围攻深泽之战  72
铁甲悲歌——追寻中国早期装甲部队在抗战中的影子  80
横刀出山——中日战车部队在缅甸的恶战  86
矢尽弓折——日本照片中长江上的中国海军  90
轻骑绝杀——鱼雷艇文天祥中队击沉日军鸥号炮舰纪实  107
雷震出云——记抗战中中国海军的一次英勇出击   112
我国我土——日军记载中的山东八路、鬼子和汉奸   117
九地伏兵——日军战车兵眼中“土八路”的地雷战  126
第一滴血——从日方史料还原平型关之战日军损失  132
七十万魂不还乡——日方史料中在中国阵亡人数  147
白刃疑踪——日军拼刺刀退子弹的真相  150
血肉惊雷——东北军和日军战车的一次殊死战斗  155
惊天一击——刺杀天皇特使案真相探秘  161
陆航之花——凋谢在西安城下  174
击落太阳——被八路军击落的日军侦察机  178
昔日重来——存于日本的老照片重现中国抗战  185
最后一战——从恶战到投降  195
人物轶事篇
气高骨硬——蒋百里将军侧记  207
闪击先驱——抗战中傅作义指挥的“闪电战”  213
铁骨丹心——沙场内外的董其武将军  217
血拼乌加河——一个抗日老兵的回忆  226
傅部之虎——“急火星”孙岚峰  231
虎到绝路——吕公良将军之死  235
海水火焰——黑白汤恩伯  242
一二八空战轶事兼谈鲁迅先生的一点偏颇之处   253
林徽因的流星雨,一九三七  257
十九张老照片再现大帅张作霖之死  262
弃守锦州——张学良在东北问题上最大的失误  269
甲首三千——记抗战中日军的钢盔  273
不怕吃败仗的大阪兵团——记日军中的另类第四师团  281
中了大彩的中将师团长  287
一个日本兵和一个中国兵的对话  291
不吃猪肉的日本兵  293
日本兵与中国便衣  299
土八路的神秘武器  302
从日本老兵的作文到鬼护士  305
死在万家岭的日军大尉  308
复我故乡——抗战传奇英雄口述的收复平乡之战  311
后记  31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