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放眼看秋收起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615804
  • 作      者:
    谢海燕,刘凤健,何敏编著
  • 出 版 社 :
    国防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内容介绍
    1927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边界领导发动了农民武装起义——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这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战略转变中的重大事件,创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使党的工作重心开始由城市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中国革命自此进入了以农村为中心,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阶段。实践表明,毛泽东创造的革命武装与农民相结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成功经验,代表了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革命的正确出路。正如彭真所言:“秋收起义以及南昌起义、广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工农红军的开始,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转折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这本《放眼看秋收起义》,追寻的不仅是教科书中的经典故事,还有不为人们所知但不应该遗落在历史褶皱中的种种细节,以及党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最新认知。
展开
精彩书摘
    四、毛泽东浏阳脱险
    1927年9月6日,毛泽东在安源将军事部署筹划完毕后,离开安源到铜鼓。有人说:“从安源到铜鼓的路上,很不好走,到处都有团防设卡,经常随便抓人杀人。”毛泽东则答道:“不要紧,路总是要人走的。”并告诉大家,铜鼓一带的武装力量也是这次秋收起义的军事骨干,有许多事情等着去做……随后,在浏阳县委书记潘心源的护送下,由浏阳农军的刘建中、周克明作向导,经浏阳奔赴铜鼓,领导第三团举行起义,三天后他们在路上被反动民团抓住,经历了一次死里逃生。
    一路上,毛泽东化名为安源煤矿采购员张先生,一行人日夜兼程,绕过敌人重兵把守的萍乡,进入到浏阳、万载、铜鼓三县交界的山区。
    由于毛泽东的脚打了很多泡,周克明雇来一顶轿子让他坐上。快到铜鼓边界时,关卡盘问越来越严,挨户团的流动哨口也特别多,便由周克明、刘建中走前面,潘心源走最后,毛泽东下轿后走在中间,晚上,来到了浏阳境内的张家坊住宿。第二天天刚亮,一伙挨户团就逐家逐户敲门查询来了。几个团丁端着梭镖走进毛泽东住处盘问,毛泽东从口袋里掏出证明,回答说:“我是安源来的采购员,是到万载去买夏布,到铜鼓去买茶油的。”团丁们没有发现什么破绽,递还证明就走了。可没过多久又返回几个团丁,要他们到团防局走一趟儿。5个团丁押着他们向团防局走去,毛泽东由于连日赶路,本来脚就走痛了,这时干脆一瘸一拐地走得很慢。潘心源和周克明、刘建中有意加快步伐,一行人便拉成两节,只剩下两个矮个子团丁押着毛泽东。
    毛泽东边走边想:如果到团防局去,肯定要露出破绽,不如设法趁早逃脱,他用手碰了碰衣袋里的十几块银元,计上心来。毛泽东对两个团丁说:“你们放我走吧,我给你们50元大洋。”
    50元大洋在当时算笔不小的钱,两个团丁很高兴,可他们怕负责任。毛泽东说:“我跑远了,你们去报告。”两个团丁商量了一下,同意了毛泽东的想法。当下,毛泽东取了50元大洋,给了两个团丁。又向前走了不远到了一座山岗,这里树林茂密,茅草丛生。毛泽东见地形地势很好,就钻进了树林之内。两个团丁估计毛泽东走远了,就大声喊起来:“人跑了!人跑了!”两个人喊着追上了队长,向那队长报告说:那人会法术,把他俩用定身法定住了,而后跑掉。队长半信半疑令手下人返回搜捕。毛泽东在树林和茅草中钻了一阵,发现山脚下有块水塘,水塘周围都是很高的茅草,他就躲进了草丛中。
    这时候,民团们在周围寻找着,他们还从附近赶来些农民,让这些农民也参加搜寻。他们一边寻找一边喊:“看到你了,出来吧,不然开枪了!”毛泽东伏在草丛中,一动不敢动。
    这时,有两个团丁向他躲藏的这片草丛走来。眼看就要到他身边了,毛泽东大气也不敢出,并做了拼搏的准备。谁想,当那两个团丁与毛泽东仅在咫尺间时,却转向了另一个方向。
    后来,毛泽东在回忆这段危险情景时说:“有好多次他们走得很近,有一两次我几乎可以碰到他们,虽然有五六次我已放弃希望,觉得我一定会被抓到,可是我还是没有被发现。最后,天黑了,他们放弃了搜寻。”
    天色黑了下来,毛泽东判定搜捕人确实都走了,才从茅草中起来,判定了一下方向,离开了这危险之地。
    由于跑时过急,他的鞋子丢了。赤脚在山路上走不久,脚掌被扎得血淋淋的,毛泽东忍着疼痛,咬牙前行。
    路上,他遇到了一个打柴的人。毛泽东见这人很忠厚,就同他攀谈起来,说自己从长沙来浏阳讨账,遇见打仗的,亏得跑得快,才保住了命,可鞋子丢了。打柴人说:“兵荒马乱的年月,出门可要小心。”两个人边走边谈,谈到了农协会时,打柴的农人说:“农协会哪里都好,就是打菩萨。”毛泽东见这农民同情革命,便说:“我就是农协会的委员,我们是不主张打菩萨的,打菩萨是一些人过火的行动。那些团丁们捉我,你救救我吧。”打柴人说:“我怎么救你呢?”毛泽东说:“我的鞋跑丟了,脚疼得走不了路,你帮我买双鞋吧。”说着掏出了两块光洋,递给了那打柴人说:“我肚子饿得不行,再帮我搞些饭吃。”打柴人接过了光洋,想想说:“这地方离我家不远,到我家吃些饭,歇歇腿,我再给你找双草鞋,明儿你再走。”说完,又补充了一句:“我们那村子很小,民团们到不了,是浏阳、铜鼓、万载三县交界的地方,吃的是铜鼓的米,喝的是浏阳的水,烧的是万载的柴。”于是,毛泽东到了打柴人家中。打柴人搞来了饭,找了双合脚的草鞋。吃罢饭后,天已大黑了。毛泽东又给了他一些钱,买了一把伞。为了安全,他要这农民带他连夜到了一个叫下一乡的地方——他从农民口中打听到那里有农民赤卫队。毛泽东后来回忆说:“我最后安全地走到农民赤卫队那里的时候,我的口袋里只剩下两个铜板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毛泽东亲自率领部队驰骋战场,但他仍然没有忘记铜鼓这位打柴人,没有忘记排埠月形湾。直到上井冈山后,毛泽东派地下交通员才打听到,这位打柴人叫陈九兴,是铜鼓工会的会员。解放后,毛泽东仍然不忘旧情,多次给陈九兴写信,提到排埠月形湾,称陈九兴为“救命恩人”。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秋收起义前的形势
一、大革命失败后的血雨腥风
二、一代英豪聚南昌
三、“八七”会议

第二章  秋收起义前的毛泽东和卢德铭
一、“闳中肆外,国尔忘家”
二、“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挑战”
三、“咬得菜根香,百事可做”
四、情深似海
五、投身农民运动
六、毛泽东十到安源
七、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八、孙中山特批入校的黄埔二期生
九、北伐中的卢德铭
十、警卫团团长
十一、秋收起义总指挥
十二、爱情挽歌

第三章  秋收起义前夜
一、湖南省委会议
二、安源军事会议
三、组建工农革命军
四、毛泽东浏阳脱险
五、修水升起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

第四章  秋收暴动
一、幕阜山下霹雳响
二、安源山怒吼
三、攻克醴陵城
四、肖家祠里降甘雨

第五章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一、文家市转兵
二、打土豪,分田地
三、总指挥卢德铭捐躯沙场
四、三湾改编
五、第一所红军医院的建立
六、古城会议
七、改造袁文才、王佐
八、山寨花——贺子珍
九、攻克茶陵
十、分兵游击
十一、激战海公祠
十二、步云山练兵
十三、新城大捷
十四、创办军官教导队
十五、井冈山上红旗飘
附录1  秋收起义大事记
附录2  史学界关于秋收起义中的几个争议问题
参考资料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