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历史的裂缝:近代中国与幽暗人性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3365289
  • 作      者:
    雷颐著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历史的裂缝:近代中国与幽暗人性》分为四个版块,“历史总会被记起”和“斯人已逝”两辑说的都是旧人旧事,立脚点却在今天,希望能打捞一些历史的残骸,引起注意。1870年代清政府的海防与塞防之争,全局问题由于全局讨论得以妥善解决;1940年中央研究院院长补选,学术与政治相互博弈而能保持微妙的平衡。作为晚清第一代驻外使臣,郭嵩焘因“崇洋媚外”不被世人理解,晚景凄凉;胡适晚年以诤友自居对国民党提出一系列批评和建议,然不被理睬,独自彷徨,等等。<br>    “历史的余波”和“不该遗忘的伤痛”两辑收录了部分文化评论和文学评论。林则徐破坏“夷夏之防”与李鸿章隐瞒疫情的当代启示,“拿伯的葡萄园”中保护私产的法治意识,美国政府镇压“退伍补偿金大军”的历史伤疤,茨威格对于战争的反思与人性的绝望,托斯卡尼尼面对法西斯暴政表现出的良知与洞见,卡夫卡的小说对于东方民族遭遇的惊人预见,等等。内容看似庞杂,贯穿其中的是对历史与人性的反思。<br>    作者平素广泛参与文化讨论,在多家媒体开设专栏,着力从近现代中国史的只鳞片羽来考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关注超越时代的复杂人性与社会幽暗的方方面面,具有浓烈的忧患意识。
展开
作者简介
    雷颐,1956年出生,中学毕业后下乡插队当农民数年,然后当兵,又复员当工人。1978年考入吉林大学历史系,1982年考入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历史系中国近代史专业,1985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同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至今,现为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著有《取静集》、《经典与人文》、《被延误的现代化》、《萨特》等,译有《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胡适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选择》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历史的裂缝:近代中国与幽暗人性》讲述历史不曾走远,总有些人让你惦记,总有些事值得回味,总有些伤痛不该遗忘……近代中国的历史大势证明,华洋杂处的上海在近代中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洋人在中国政治中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谁能掌控上海,谁就财大气粗;谁能与洋人打交道,谁就举足轻重。正是在防卫上海的过程中,李鸿章开始了具体与洋人打交道的漫长生涯,也因此他后来才能在政坛上超过湘系成为近代中国最重要的权臣。——《成大事不能昧于历史大势》。在国与国之间的外交中,“公理”与“实力”是两大重要因素。不过有“理”者未必有“力”,有“力”者未必有“理”,因此“理”与“力”的关系确实复杂难明。在“炮舰外交”横行的19世纪,“力”无疑远较“理”强。在这种背景下,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往往有“理”而无“力”,在错综复杂、结果难料的外交纷争中究竟是“不自量力”地“据理力争”,还是甘认“无能为力”而“委曲求全”,确难取舍。——《在“理”与“力”之间》。在“天下”“兴”的时候,皇帝们总是“贪天之功据为己有”,从不认为“匹夫有责”、“与有荣焉”,自然也就不许匹夫有参政议政、“参与”国家大事的权利;但每当“天下”将“亡”的时候,皇帝们总是疾呼“匹夫有责”,仿佛事之所以致此人人都要承担一份罪责,匹夫自然就有承担“救亡”重担的责任与义务。——《关于卡夫卡的“另类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传统边患主要在西北边境,但鸦片战争使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遭到从海上来的大规模外敌入侵,一向较为安全平静的东南沿海竟成为国防前线。然而,中国海上大门被强迫打开的同时,沙俄在西北的侵逼活动也日甚一日。于是,财政困窘的清廷面临东西两面边防的艰难选择。东面“海防”与西面“塞防”的争论,在另一方面说明自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被镇压下去之后,中国的内部矛盾相对趋于缓和,而外部矛盾日益激化,清廷的“政治路线”从镇压内乱为主转为抵御外侮为主。具体而言,1874年日本侵台的炮声,打破了自1860年以来“中外和好”的相对平静,“蕞尔小国”日本竟敢发兵中国台湾,并迫使中国赔款了事,东南海疆危机再现,不能不使清政府大为震惊、再次正视海防问题,从而引发了海防、塞防之争。<br>    1874年11月5日,总理衙门递上《海防亟宜切筹武备必求实际疏》,强调筹办海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等六项具体措施,请求饬令有关大臣讨论、实施。11月19日,正在广东家居的前江苏巡抚丁日昌请人代为递上《海洋水师章程》六条,提出海军分区设防、统一指挥的主张,具体说来设立北洋、东洋、南洋三支海军,分辖北海、东海、南海三面海域。清廷将总理衙门和丁日昌的条陈交滨江沿海各省督抚、将军讨论,限一月内复奏。这时左宗棠在陕甘总督任上,因陕、甘不属滨江沿海地区故不在饬议大员之列,但总理衙门认为他“留心洋务,熟谙中外交涉事宜”,所以特别咨请他参加筹议。<br>    在这次争论中,有关官员纷纷上奏,提出自己的看法。大体说来,有主张专事海防经营而放弃塞防、主张注重塞防放弃海防建设和主张海防塞防并重这三种观点。其中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是李鸿章和左宗棠的观点。历史的裂缝事关全局,全局讨论<br>    奏章向来简短的李鸿章这次破例写了洋洋万言的《筹议海防折》呈上,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对海防问题的看法,其内容不仅涉及海防,而且还进一步引申到洋务运动其他问题。<br>    他首先分析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中国“与各国条约已定,断难更改。江海各口门户洞开,已为我与敌人公共之地。无事则同居,异心猜嫌既属难免,有警则我虞尔诈,措置更不易周”。他赞扬总理衙门的上疏将“目前当务之急与是后久远之图业经综括无遗,洵为救时要策”。但是,要将其立即付诸实施却非常困难,因为“人才之难得、经费之难筹、畛域之难化、故习之难除”都难在短期内解决,所以“今日所急惟在力破成见,以求实际而已”。紧接着他就触及问题的核心,他所要力破的“成见”是:“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之势、客主之形皆适相埒,且犹有中国界限。”而“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麇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列强凭借近代化坚船利炮实为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而中国仍“犹欲以成法制之”,则如患者不论何种疾病皆以古方治之,肯定不能见效。因此他认为“居今日而欲整顿海防,舍变法与用人,别无下手之方”。所谓“变法”,主要是指变革军事制度,建立近代陆海军;“用人”主要是指改革科举制度,培养新式人才。建立近代陆海军需要巨额军费,所以在筹饷方面他主张停止进军新疆,改用招抚办法处理阿古柏叛乱,认为英、俄等国一直图谋新疆,“揆度情形,俄先蚕食,英必分其利,皆不愿中国得志于西方。而论中国目前力量,实不及专顾西域,师老财痡,尤虑别生他变”。在他看来,“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之大患愈棘”。“其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否则只此财力,既备东南万里之海疆,又备西北万里之饷运,有不困穷颠蹶者哉?”
展开
目录
    历史总会被记起<br>    曾、赵之辩:清王朝到底还能撑多久<br>    成大事不能昧于历史大势<br>    李鸿章与阿思本舰队——清政府初次试办海军的失败<br>    在“理”与“力”之间——清季的中国外交<br>    事关全局,全局讨论——晚清海防、塞防之争<br>    铁路与政争——李鸿章修铁路<br>    清末企业的官办与商办<br>    “臣不得不死”——封建专制下的君臣关系<br>    1905:三种力量角力中国<br>    学术与政治——1940年中研院院长补选记<br>    白修德与40年代“中原大饥荒”<br>    从“起朱楼”到“楼塌了”——国民党的大陆岁月<br>    斯人已逝<br>    “一蓑烟雨任平生”——郭嵩焘的崎岖人生<br>    中国的“百科全书式”巨人——梁启超的现代意义<br>    胡适晚年政治思想述要——从新近公开的一封胡适致蒋介石信函谈起<br>     (附:偶贩书记)<br>    校长当如竺可桢<br>    “我们都是民众!”——关于顾颉刚<br>    “寓论断于序事”的陶菊隐<br>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储安平与《英人·法人·中国人》<br>    风华绝代,终成历史——漫话宋美龄<br>    历史的余波<br>    林则徐与“文化安全”<br>    从李鸿章隐瞒疫情说起<br>    帽子、辫子与传统的形成<br>    莫让心灵在黑暗中行走<br>    文人还会被尊敬么<br>    臣民·公民·知识分子<br>    测谎器的哲学原理<br>    拿伯的葡萄园<br>    “社会”的意义——任鸿隽与中国科学社的启示<br>    新词与方言<br>    “五四”雕塑与“公共记忆”<br>    忧天下,探世变——柏杨与《中国人史纲》<br>    复杂暖昧:《走向共和》的价值取向<br>    “历史”的荧屏书写<br>    不该遗忘的伤痛<br>    历史的“伤疤”<br>    用罪恶证明“存在”<br>    泪为谁流:海涅的一次心灵震荡<br>    托斯卡尼尼的洞见和良知<br>    牢记“昨日”<br>    历史的“灵感”——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br>    “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良知为何瘫痪<br>    爱伦堡的困境<br>    关于卡夫卡的“另类阅读”<br>    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