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黎东方讲史.细说清朝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067998
  • 作      者:
    黎东方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黎东方讲史:细说清朝》所采用的"细说体"既不像正史的艰深枯燥,又不似野史的胡编乱造,是别具风采的史学著作。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黎东方讲史丛书”之一,由旅美著名历史学家黎东方先生撰写。它叙述了从努尔哈赤、皇太极建立清朝至清朝灭亡期间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作者以“讲史”的形式,通俗而生动地讲述了对俄和战、鸦片战争、太平天国革命,戊戌政变、八国联军侵华等历史事件,以及康熙、雍正、乾隆、吴三桂、洪秀全、和珅、李鸿章、康有为、慈禧等历史人物。全书既有生动的故事和真实的历史,又有颇具见识的评点,还阐释了顺治出家、雍正暴亡、乾隆身世等历史之谜。本书所采用的“细说体”既不像正史的艰深枯燥,又不似野史的胡编乱造,是别具风采的史学著作。
展开
精彩书摘
    皇太极对付祖大寿的经过,很值得佩服。皇太极与汉族的明朝为敌,他的度量、见识与谋略,均够得上被称为“英主”。
    祖大寿的一生,不仅是可歌、可泣,而且是可悲、可悯。他是辽东人,积功升到游击,在熊廷弼的麾下颇有表现。王化贞溃败之时,他带了一部分人走到觉华岛。孙承宗与袁崇焕均很赏识他,叫他负责督造宁远城,他把城造得很坚固。努尔哈赤来攻宁远,被他放炮打走。皇太极再攻宁远之时,他带了四千精兵绕到皇太极的后方,使得皇太极不得不退。
    袁崇焕把他提拔为“前锋总兵”,又与他同时回师救援北京。崇祯皇帝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把袁崇焕逮捕,他气愤不平,同时也很怕自己会遭受同样的命运,就带了自己所统率的一万五千兵离开北京,想冲出山海关,被孙承宗留住。
    孙承宗命令他,会同山海总兵马世龙与蓟州总兵杨肇基,从金军手中收复滦州,又收复永平。其后,派他防守锦州,又派他修筑锦州东边四十里的“大凌河城”。
    他修筑大凌河城,才筑了一半,皇太极便已亲自率兵来打。天聪五年(崇祯四年,1631年)八月,皇太极到了城边,却不敢立即和他交锋。
    皇太极把很多的军队,分布在大凌河城的东、南、西、北四面,每面均设有前锋与主将。
    祖大寿被包围得紧紧地。
    皇太极而且下了命令,掘一条长壕,一丈宽、一丈深,环绕这大凌河城;壕的外面,再造起一圈高墙;离开高墙五丈之处,又筑一圈五尺宽、七尺五寸深的壕;此外,每个营垒之外,也各造一圈五尺宽、五尺深的壕。
    大凌河城与锦州之间的大道,皇太极派炮兵加以切断,阻住锦州的援兵。
    九月间,总兵吴襄带了七千人来,被皇太极打走。吴襄又和宋伟带了四万人来,与皇太极在小凌河边对阵。吴襄、宋伟大败,有姜新等二十三个副将被皇太极俘虏。
    十月间,皇太极派姜新进城,向祖大寿说降。祖大寿要求皇太极宣誓,决不屠杀将吏兵民。皇太极答应,祖大寿这才率领全体官兵(除了一位副将何可纲以外),对皇太极作(第一次的)投降。何可纲作了牺牲品,被杀。
    皇太极不但在祖大寿出降以前,亲自按照祖大寿所写的誓文对天宣誓,而且在祖大寿降了以后和他谈了很久,把自己用的狐皮帽子、貂皮袍子、金玲珑皮腰带、白马、雕鞍,都赏赐给他。
    第二天,皇太极派阿巴泰带四千兵,化装为明军,跟随祖大寿混进锦州。不凑巧,这一天大雾,阿巴泰和四千兵无法前进。
    祖大寿请皇太极派他和二十几个随员,轻装简从先去锦州作内应,皇太极相信了他,准他去。
    他一到锦州,就又把锦州死守起来。皇太极奈何他不得。金国朝廷中的大臣都笑皇太极上了一个大当。皇太极写了几封信给祖大寿,祖大寿一概不复。
    崇祯皇帝召祖大寿回北京去谈谈,三次,祖大寿皆托故推辞,不敢去。袁崇焕被捕的情形,给他的印象太深。然而他虽不敢回京,却仍旧效忠崇祯,一如往昔。
    三年以后,天聪八年(1634年),皇太极命令阿山、谭泰、图尔格等人一次一次地攻打锦州,均无结果。
    次年,皇太极叫多铎率领大军,再试一次。祖大寿派副将刘应选、穆禄、吴三桂等,出城迎战。多铎自称打了胜仗,杀了明军五百人左右,但不曾拿下锦州。事实上,清军的死伤可能几倍予五百人之数。
    皇太极见硬打不能奏效,便换了一个方法。他在崇德元年(1636年)把天聪五年所已经仿照明朝的制度而设立的六部与这一年所加设的都察院,全用祖大寿的旧部为汉人“承政”(尚书)。这些旧部,是降了以后未曾随他去锦州的祖泽洪(吏部)、韩大勋(户部)、姜新(礼部)、祖泽润(兵部)、李云(刑部)、裴国珍(工部)、祖可法与张存仁(都察院)。
    ……
展开
目录
序一 “细说中国历史丛书”序言
序二 黎东方先生讲史之学
原版《小序》
《细说元朝》、《细说明朝》、《细说清朝》、《细说民国创立》中国大陆版自序
一 先说一个大概
二 皇帝的祖宗
三 他们搬了家
四 死于非命
五 努尔哈赤报仇
六 受到本族人的敌视
七 却也有英雄能识英雄
八 帮他四面征讨
九 打下一片江山
一○ 建立汗国
一一 以“七大恨”告天
一二 大胜明军于萨尔浒、界凡、尚间崖、布达里冈
一三 取沈阳、收辽阳、破广宁
一四 在宁远遇到对手
一五 皇太极得了汗位
一六 皇太极汉化程度颇深
一七 对袁崇焕试战
一八 南征朝鲜
一九 西征察哈尔
二○ 五人长城,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二一 降服祖大寿
二二 活捉洪承畴
二三 大欲未遂,无疾而终
二四 多尔衮颇有嫌疑
二五 杀害代善的一子一孙
二六 压下豪格
二七 扫荡李自成、张献忠
二八 掳福王
二九 奈何不了鲁王
三○ 重用降臣
三一 削平闽、粤
三二 自称皇父
三三 死后遭受清算
三四 顺治年少有为
三五 李定国支持残局
三六 郑成功坚持抗清
三七 顺治出家之谜
三八 鳌拜弄权
三九 吴三桂叛清
四○ 绿营立功
四一 对俄和战
四二 征讨噶尔丹
四三 出兵西藏
四四 治河
四五 通漕
四六 理财
四七 佞幸成群
四八 祸起萧墙
四九 贤士在野
五○ 雍正之狠
五一 彻底集权
五二 被准噶尔击败
五三 盖棺而未论定
五四 乾隆这个人
五五 第一个十年
五六 大小金川
五七 消灭准噶尔
五八 大小和卓
五九 香妃
六○ 对付缅甸
六一 册封郑华
六二 册封阮惠
六三 控制西藏
六四 讨伐廓尔喀
六五 补记朱一贵
六六 林爽文起义始末
六七 总论十全武功
六八 巨蠹和坤
六九 《四库全书》
七○ 乾嘉学人
七一 嘉庆皇帝
七二 白莲教
七三 天理教
七四 内忧外患
七五 道光皇帝
七六 律劳卑之死
七七 义律连升三级
七八 鸦片问题
七九 鸦片战争
八○ 《南京条约》
八一 虎门、望厦、黄埔
八二 澳门事件
八三 鸦片畅销
八四 上海走运
八五 粤人抗英
八六 焦亮(洪大全)
八七 洪秀全
八八 杨秀清
八九 石达开
九○ 李秀成
九一 华尔、白齐文、戈登
九二 太平天国残局
九三 略论成丰
九四 曾国藩
九五 编练湘勇
九六 抑制王鑫
九七 靖港之败与湘潭之胜
九八 夺回武昌
九九 冲过田家镇
一○○ 打不下九江
一○一 分兵回援武昌
—○二 苦守南昌
一○三 丁忧回籍
一○四 转败为胜
一○五 东山再起
—○六 围攻安庆
一○七 节制四省
一○八 攻破南京
一○九 天国插曲
一一○ 捻
一一一 杜文秀
一一二 东干
一一三 新疆
一一四 补叙咸丰外患
一一五 辛酉政变
一一六 同治中兴
一一七 天津教案
一一八 马新贻案
一一九 湘军尾声
一二○ 李鸿章
一二一 蒲安臣
一二二 对秘鲁建交
一二三 对日本立约
一二四 丧失琉球
一二五 再度垂帘
一二六 马加理事件
一二七 烟台条约
一二八 苦命皇帝光绪
一二九 甲午之战
一三○ 《马关条约》
一三一 日本还辽取台
一三二 《中俄密约》
一三三 瓜分前奏
一三四 筑铁路的经过
一三五 门户开放
一三六 百日维新
一三七 戊戌政变
一三八 义和团
一三九 八国联军
一四○ 《辛丑和约》
一四一 慈禧的最后七年
一四二 清朝的最后三年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