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晚明七十年:1573-1644,从中兴到覆亡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339138
  • 作      者:
    十年砍柴著
  • 出 版 社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制度与人性之间的生死博弈,解析大明王朝衰亡的历史真相,《闲看水浒》作者十年砍柴,像吴思那样去探究历史。
    明王朝的政治构架在技术层面设计十分精密,几乎对社会进行全面控制。可从张居正的中兴,到崇祯帝殉国,仅仅七十一年。是什么力量摧毁了这个看起来控制严密的庞大帝国?本书是十年砍柴继《闲看水浒》之后的又一力作!在本书中,作者用精炼活泼的语言讲述帝国覆亡的全过程,再用深邃独到的思考分析帝国覆亡的历史因缘。
展开
作者简介
    十年砍柴,本名李勇,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于湖南省新邵县一个山村,九十年代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先后栖身于北京某上市公司、国家某部委,1999年因国务院机构精简分流到首都某机关报社至今。年过而立后,突然醒悟,自己无发财之能,无当官之才,也无做一个名记者替民呼吁之胆量和机缘,便一头扎进故纸堆里,犹如少年时孤身进山持斧伐柯。已出版《闲看水浒——字缝里的梁山规则与江湖世界》、《皇帝、文臣和太监一一明朝政局的“三角恋”》等著作。
展开
内容介绍
    晚明君臣的精神气质和行为举止,今人看来也许十分阴郁古怪,让人疑惑不解。专权程度远迈前代的皇帝,有权打文官的屁股甚至杀死他们,可面对效能递减的暴力,要么是选择躲进深宫要么是滥用重刑,险些而外别无他法;文官集团内意气激荡,有不畏死的官员在皇帝面前保持心理上的道德优势,将逆龙鳞视为英勇壮举让皇帝无可奈何,也有怕死贪财的官员则忽悠皇上中饱私囊。
    彼此合作了两千年的东家和伙计,即皇帝和文官们,竟然不知道再如何相处下去。在争吵、赌气中,庄稼地荒了,盗贼进院了。最终,土地和宅子不得不归了别人。
    明王朝的政治构架在技术层面设计十分精密,几乎对社会进行全面控制。可从张居正的中兴,到崇祯帝殉国,仅仅七十一年。是什么力量摧毁了这个看起来控制严密的庞大帝国?十年砍柴用精炼活泼的语言讲述帝国覆亡的全过程,再用深邃独到的思考分析帝国覆亡的历史因缘。
    这是一篇当代语境下的《过秦论》。
    中国传统政治史上最重要的两种角色:皇帝和士大夫,在明朝留给接班人的印象极其深刻且困惑。时至晚明,他们所呈现出来的阴有脚阳春则怪异的精神气质,预示了帝国的覆亡。明亡不足惜,可叹的是,它彻底阻坏了中国士人阶层的入世想象。晚明尚不乏逆龙鳞的直臣,而清廷满朝大臣,却尽是奴才了。
展开
精彩书摘
    朝廷对赵参鲁的处罚并没有吓住言官们,明朝的士大夫中,很有一些 骨鲠之人。赵参鲁在上疏中对张居正仅仅是影射,而紧接着三个言官,南 京户科给事中余懋学(字行之,徽州婺源人)、河南道御史傅应祯(字公善, 江西安福人)、巡按辽东的御史刘台(字子畏,江西安福人),上疏批评新政 ,炮火一个比一个猛。尤其让张居正伤心的是,傅、刘二人是隆庆五年张 居正当考官取中的进士,是不折不扣的门生。明代座主和门生的关系近乎 父子,为此张居正很愤怒地说,二百年来无门生弹劾老师,这样的事情竟 然让我碰到了。 余懋学在奏折里提出五条建议:一是“存敦大”,要对下面宽厚一些 ,考成法使官场之风变得十分冷酷,国家元气大伤;二是“亲謇谔”,即 要广开言路,虚心听取不同意见;三是“慎名器”,要赏罚分明;四是“ 戒份更”,不要轻易变更祖宗之法;五是“防谀佞”,内阁不要胡乱称赞 司礼监太监。每一条都是针对张居正而来。 而刘台更干脆,指名道姓批评张居正,奏折的题目便是《恳乞圣明节 收辅臣权势疏》,言辞十分激烈,说,“高皇帝鉴前代之失,不设丞相, 事归部院,势不相摄,而职易称。文皇帝始置内阁,参预机务。其时官阶 未峻,无专肆之萌。二百年来,即有擅作威福者,尚惴惴然避宰相之名而 不敢居,以祖宗之法在也。乃大学士张居正偃然以相自处,自高拱被逐, 擅威福者三四年矣。”“阁臣例无印信,衔列翰林,翰林之职,止备顾问 ,从容论思而已。居正创为是说,欲胁制科臣,拱手听令。”并进一步发 挥,说巡按御史巡按各地,进行监察,不是特大的官员违法案件,一般不 派出。因为挑选的人很精明强干,授予的权力较大,各地官员大多知道顾 惜名声,不会过于不堪。即使是都察院对御史也是有统无属(用现在的话来 说,最高监察部门对督察各地的御史是业务指导,并不是他们的直接上司) ,如此是为了不对御史控制太多。现在张居正用考成法控制了监察官员, 权力集中于内阁,没有了独立性,负责监察的给事中、御史谁愿意冒着丢 官甚至生命的危险,直言为政的过失呢?这番话和现代比较,依然有其价值 。如果美国没有独立检察官制度,总统克林顿和莱温斯基那点事,独立检 察官能穷追不舍么?刘台的立论法宝是祖制,就是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创立的 不设宰相的制度,为了显示自己是大公无私,他还特意强调:“臣举进士 ,居正为总裁。臣任部曹,居正荐改御史。臣受居正恩亦厚矣,而今敢讼 言攻之者,君臣谊重,则私恩有不得而顾也。” 这当然也是政治上相当正确的手法。 刘台在上疏中所说巡按御史的权责,如果看过传统戏曲的人想必不陌 生。许多戏曲中总有类似的情节,富小姐后花园和穷书生一见钟情,赠书 生钱财上京赶考,书生高中黄榜,点了八府巡按,拿着尚方宝剑,替天子 出巡,有先斩后奏之权,回来后和小姐完婚。《玉堂春》中的苏三,被洪 洞县的商人买回老家做小妾,遭遇冤案,被判死刑,如果不是她在南京青 楼时有过数夜情的王公子,中进士后作为御史巡按山西,她不可能苟全性 命。 这样重要的监察权,现在要受到内阁的控制,搁谁也不愿意,御史们 道理说得都挺好的,但不能 不说有利益之争的成分在里面,屁股决定脑袋,身为言官,当然要想方设 法保卫自己的话语权。 对言官们的密集炮火,张居正当然要反击,尤其是对背叛师门的学生 ,一定恨得咬牙切齿。 张居正和弹劾他的言官之间,处于实力极不平衡的状态。一方是一人 之下万人之上、深得圣眷的宰相,而另一方是几个职位低、资历浅的言官 ,徒有一身胆气。双方交锋的胜负,估计这些上疏捋虎须的官员们事先知 道自己的下场,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概还是很值得钦佩。 张居正最管用也是那时候大臣最常用的反击办法,就是撂挑子,以辞 职来自证清白,同时给皇帝施加压力。皇帝那时候哪能离开他的张老师呀 ,自然是安慰。安慰也没用,张居正还是要辞职,并且以一种诚心诚意的 语气对皇帝说,照理说在这样关键的时刻我不应该请辞,但受到了如此的 非议,没法再在内阁待下去了。而且在皇帝面前伏地不起,哭得很伤心, 皇帝亲自离开御座,扶起张居正,而且话说得很干脆,朕给你把刘台逮起 来投进监狱。回到官邸的张居正虽然不说辞职了,但就是不出来办公,皇 帝没办法,派太监带着礼物,上张居正的家中慰问。皇帝给足了张居正的 面子,他见好就收,继续做他的首辅大臣。 皇帝下旨对刘台廷杖一百,充军远方。但张居正虽然恨透了刘台,就 如他上疏挽留高拱一样,必须摆出一副心胸开阔的姿态。刘台不顾座师的 情谊和首辅的权势,冒死直谏,博得了道义上的支持。如果因为上疏弹劾 张居正而被廷杖,张居正在舆论上将会更加失分,所以他上疏皇帝替刘台 求情,免了刘台的廷杖和流配,仅仅削籍回家。 但张居正心中是不会放过刘台的,他必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整治刘台 ,而贪赃枉法等腐败问题,往往是打击报复政敌最佳的方式,因为贪官谁 都恨,因腐败被处罚没谁会同情。刘台巡按辽东时,和辽东的巡抚张学颜 合不来,——明代的巡抚和巡按不合,清代的总督和巡抚不合是常态,因 为谁都想说了算。而张巡抚此时已调到户部做官了,他知道张首辅痛恨刘 台,便诬告刘台曾经私下里收取罪犯的罚金替人免除刑罚。张居正如获至 宝呀,派御史去辽东查核,同时派自己的亲信王宗载去刘台老家江西做巡 抚,搜集他在老家不法之事。这些人都是张居正授意的,他们要拼命讨好 张居正,周纳罗织,何愁没有“证据”?于是刘台以贪污腐败之罪流配广西 ,他的父亲和弟弟都受到了牵连。刘台后来死在流放的地方,巧合的是, 他恰好与张居正死在同一天,这一对冤家师生好像约好似的。张居正一死 ,便有人上疏替刘台抱不平,他的案件再复查,纯系冤案,当年诬陷他的 官员被处分,他得以平反昭雪,赠官荫子,反正是中国传统平反游戏的老 一套,没啥新鲜的。 除了控制朝廷言官外,张居正还想办法控制民间的舆论。最主要的做 法是重申明太祖朱元璋的《卧碑文》,即天下百工技艺之人,都可以议论 朝政,唯独不许生员(取得秀才资格的学生)谈论国事。因为他担心在朝廷 对言路的钳制,会引起民间那些还没有出仕的知识分子反弹。并在万历七 年,下令毁掉天下书院,首当其冲的是常州府龙城书院。后来举办东林书 院的民间士人领袖顾宪成,还没有中举时曾在龙城书院学习过,龙城书院 是江南一代士子们相互切磋、关心国家大事的一种象征。张居正此举,实 际上是和天下士人为敌,自然也引起顾宪成这类要求广开言路的知识分子 反感和抵触,也使他死后被万历帝清算,导致改革人亡政息具有某种群众 基础。 但张居正当权时,可不顾了这么多,他用独断专行的法家手段,短时 间内成功地钳制了朝野的言路,使人不能对他的改革说三道四。 P17-20
展开
目录
前言:崇祯自缢的历史追问
第一章  张居正的中兴
两位铁腕宰相的PK
胜利者的高风亮节pose
且将剩勇打老虎
新正之初先自我扩权
钳制言路乃揽权关键
言官前赴后继保卫话语权
一则鸡蛋里挑骨头的故事
张相老爸死得不是时候
私事整成公共事件
危机公关的处理办法:廷杖
一个愤青的成熟
富贵还乡  月盈水满
不由自主的跋扈和腐化
“腐败”是帝王一张牌
感觉危机而骑虎难下
临终前的恩荣
大明的参天大树倒了
皇帝推翻了最后一座大山
皇帝变脸怎的这般快
墙倒众人推的丑态
改革家的宿命
尤历帝为啥给建文朝忠臣平反

第二章  万历帝的懒惰
神宗短暂的勤政
申时行走钢丝
少壮派的价值
政治暴发户被皇帝抛弃了
天下第一父亲的烦恼
宫女中了头奖
“国本论”始起
万历帝开始消极怠工
女真青年努尔哈赤峥嵘初露
意见领袖顾宪成浮出水面
先进典型海瑞的凄凉辞世
用私人武装干涉司法
否定样板君臣的奥妙
皇帝修炼成油盐不进
为册立太子君臣继续较劲
较劲变成了赌气
首相成了风箱里的老鼠
皇帝的批示被驳回
“三王并封” 皇帝也搞迂回战术
两败俱伤后朱常洛当上太子
援朝之战打响了
第一次失败的和谈
战争越来越惨烈
主战、主和之争
可笑的册封
丰臣秀吉涮了万历帝
援朝战争的影响
干部考核激化门户之争
一个真正的贵族
照章办事竟然引火烧身
把视野投向民间的士大夫
祸国殃民的“小金库”
万历帝为什么会贪财
妖书案起风波
奇案成了政治斗争的工具
找个替死鬼了结葫芦案
梃击案:司法问题政治化
神宗留下了烂摊子

第三章  魏忠贤的乱政
第四章  崇祯帝的末路
结束语:朱明若不私天下,崇祯何必上煤山
余论:走到尽头的士人政治
明季杂咏八首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