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51年,大元至正十一年。
时令进入初夏,地处中原腹地的江淮流域地区,历经了一个严冬的干旱酷冷以及悠长无边的等待之后,依然没有一丝普洒甘霖的征象。虽然田地龟裂,禾苗枯死,但遮天蔽日的飞蝗以其鲜活而旺盛的生命,在草田农舍的角角落落翩翩起舞,压抑已久的瘟疫也在此时借尸还魂……
如同冥冥中的某种召感,犹有三分人形的元顺帝分明也从这不祥的气息中嗅到了丝丝不安,短暂的利弊权衡之后,顺帝终于在贴身宫女的搀扶下,晃晃悠悠地从后宫脂粉阵中无奈退出,暂时中断了对房中术深层次的修炼。当顺帝一双因困倦而充血的眼睛,疑疑惑惑投向南方时,更多的是对这种神秘异兆的不解和无奈。
就在顺帝指天戳地,口中念念有词,不惜动用大元真命天子这一煌煌威号,试图破解这一吉凶莫测的天象时,成千上万因饥饿而红着眼睛、披头散发的无业游民、街头泼皮、流氓无产者,终于舞动起手中的树权枝条、锄头镰刀,目露凶光、一脸杀机,准备着垂死之前的最后挣扎。
与此同时,早已磨刀霍霍、伺机举事的白莲教徒韩山童、刘福通,感觉到火候已到,在一片鸡鸣狗叫的嘈杂声中,每人一口血酒喝下,立时生就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冲天豪气。历经了一番烧香引鬼、祭天告地的折腾之后,突然头裹红巾,刀枪齐举,一声呐喊,统领大小喽哕从山野草丛、沟田庙宇中一路杀将而出!
郁积已久的混战终于轰然爆发!一时,大半个中国红光烁烁,烽烟四起,戈矛相交撼天震地,戛金断玉响彻云霄。不数月,东起淮河流域,西至汉水流域,遍插红巾军的旗帜。
红巾军的横空出世,在使万千生灵短暂辉煌之后,终于又叹息着把他们推上了悲壮的祭坛。
在这苍茫狼烟、刀光铁血的无边杀戮中,身披袈裟的朱元璋却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亢奋之中,血腥的晚风不断刺激着他的内心,每一个细胞都在这种强劲的刺激之下躁动不安,一张黑脸因过分激动而渐渐拉长,一对金鱼般的眼睛因为同一原因而渐渐凸现。在这种无法抗拒的美丽诱惑下,朱和尚终于脱下了袈裟,离开破败不堪的皇觉寺,到濠州城当兵去了。
这一年是至正十二年四月,西历纪元则为1352年5月。
朱元璋小名重八,早在还是个孩子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不期而至,先是淮北遭受百年一遇的大旱,蝗虫肆行无忌,田地颗粒未收,继之瘟疫大面积流行,死尸遍地。在这场持续不断的劫难中,他的亲人不是饿死就是病死。大难不死的小重八欲哭无泪,挖了个坑埋完父母后,面对坟包跪了下来,像多数俗人一样发下宏天大愿:所谓“青山到处埋忠骨,何处黄土不埋人”。二老暂时委屈了,等重八日后发迹了,有钱了,一定让你们风风光光住进去。就此别过,儿子要独闯江湖了。
供职皇觉寺后,虽然免不了三天两头受些欺负,一天下来累得要死要活,但毕竟有口饭吃,晚上有个睡觉的地方,也就没事偷着乐了。可惜好景不长,由于经营不善,皇觉寺很快关门大吉,宣布倒闭。朱元璋敲着光头前前后后想了一下,觉得除了和尚这门手艺,好像再没有什么才艺可以展示了,于是拖上一根打狗棍,加入了丐帮一族。
大约过了三年,朱元璋听到原单位重新开张营业的消息后,心中大喜,于是匆匆赶来上班。由于是单位在编员工,彼此又都是些熟面孔,皇觉寺的大门还是为他吱呀呀地开了。
这次下岗再上岗的经历,对朱元璋日后的人生,影响极为深远。
红巾军挑头闹事之初,朱元璋内心曾有过一阵莫名的冲动,等到渐渐冷静下来,又认为这群无知的草寇最终难成气候,但随着他们地盘的一天天不断扩大,才知道小看了这群草根命运的泥腿子,并以异常敏锐的嗅觉,预感到一个改朝换代的非凡时代即将到来。直到郭子兴在濠州扯旗造反,并以堂堂濠州节制元帅自居时,朱元璋才体会到“乱世英雄出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这句话的原始含义,于是决定参军,混个前程。
凭借和尚专业练就的扎实功底以及过人的胆识,朱元璋很快在军中站稳了脚跟,并深得郭元帅郭子兴的赏识。好事成双,不久,桃花运来了,堂堂的帅府千金,郭子兴的义女秀英,又近乎梦呓般地相中了这个在军中渐渐露出头角的黑脸魔将。
最初的神活渐成雏形:一个居无定所的游方和尚,奇迹般地跃升为元帅府的乘龙快婿!
还是这一年,史料记载是说九月份,元朝右丞相脱脱,统领十万大军,一举攻陷了徐州。混战中,红巾军领袖芝麻李,竟被一个无名无号的番军小卒一剑挑于马下,随后身首异处。守将彭大、赵钧用现场目击了这一切,下意识地摸了摸脑袋,一试这个圆乎乎的东西还在,立时脚底抹油,像疯狗似的往濠州方向窜去。
彭大、赵钧用惊魂未定,贾鲁率领的部队一路追杀而来。战火终于由徐州引向濠州。
番军闹哄哄地追到城下,还没来得及像模像样地喘上一口气,朱元璋突然率部拍马杀出,一柄腰刀在乱军丛中狂魔乱舞。等到番军回过神来时,朱元璋早已退守城头,并以评委的身份,对匆忙出场的各路选手,当场予以点评。贾鲁老先生堂堂节制大人,论军衔肩上应该也有个四星,何曾遭受过这等侮辱?当场恼了性子,下令把濠州城铁桶般围住。
濠州被围困半年之久,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已进入了自生自灭的境界。眼看濠州不攻自破,一个腥风无边的煌煌大梦即将告圆,值此非常时刻,贾老先生竟然毫无道理的中风倒地,随后一命呜呼。主将一死,人心顿时离散。红巾军借此天赐良机,倾巢反扑,一气将番军赶出了濠州。
一战功成,大小红巾军头目开始发昏发烧。彭大感觉不称王不足以平民愤,于是自封鲁淮王;赵钧用自出娘胎就没苦过自己,见彭大称王,自然不甘示弱,于是自封永义王。郭子兴见彭、赵反客为主,后来居上,竟敢在自己的地盘上称王称霸,一股邪气直贯头顶,当场就要发作,后被朱元璋苦苦劝服。小小的濠州,一夜之间冒出两个王爷、五位元帅,七股势力就这样盘根错节地纠缠在了一起。
就在这番热热闹闹、吹吹打打的喜庆氛围中,朱元璋却出人意料的清醒。他深知,在这种貌合神离,相互利用又相互掣肘的格局下,哪怕一丝微粒般的火花,郁积已久的矛盾就会轰然爆裂!一旦自相火并,濠州霎时就会变作血腥的屠场,恐怖的地狱!
想到这里,朱元璋顿时吓了一跳,投军时的煌煌大愿还没来得及实现,如今却要胎死腹中!凭着特有的敏感,他似乎闻到了混战之前的血腥杀机,看到了冷面死神狰狞的笑脸。
为了保住小命,朱元璋以回老家招兵为幌子,悄然辞别岳父,在夜色的掩护下,像小偷一样开溜了。
多少年后,有明史研究者认为,朱元璋这次匆促的故乡之行,最终奠定了他一生辉煌霸业的根基。因为就在这次看似偶然之举的招兵中,淮西的精英几乎被他一网收尽,徐达、周德兴、吴良、吴祯、花云、费聚,以及已在红巾军成为千户的汤和,就是在这个时候归附朱元璋麾下的。在这清一色的七百余人的淮西老乡中,经朱元璋不经意间的随手点拨,最终有二十四将,舞动着滴血的长刀,堂而皇之地走进《明史》。
濠州正在或明或暗内讧之际,朱元璋的势力却在一天天壮大起来,先是用计收降驴牌寨民兵团练武装,三千余人马俯首归附;杀赴豁鼻山,招降地主武装千余人;智取横涧山,缪大亨所属两万余众乖乖臣服;进军滁阳途中,定远地主冯国用兄弟率众归顺,著名才子李善长军中拜见;兵临滁州城下,一战功成……
正当朱元璋翅膀开始变硬,名头也越来越响时,濠州终于自相火并,大开杀戮。郭子兴被彭、赵两位王爷联手劫持到泗州,生死未卜。濠州的基业就这样毁于一旦。
朱元璋闻讯大怒,下令集结部队,血洗泗州,发誓摘下彭姓赵姓的人头当球踢。后来在李善长等人的劝说下,终于冷静下来,用满满一大车黄白之物,换回了已被折腾得半死不活的岳父大人,还有他的老婆。
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二月,渐成气候的红巾军统帅刘福通,见黄河以北地区尽在自己的掌控之下,感到恢复大宋的时机已经到来,于是派人找回宋室硕果仅存的小明王韩林儿,在毫州强行拥立为帝,建元龙凤,国号宋,通令各地红巾军尊奉宋室为正朔,统以“龙凤”纪年。
此时的郭子兴,正在太师椅上优哉游哉地哼着小曲,心里正在谋划着找个好日子,过一把王爷之瘾,并想象着称王以后的美好前景。听到小明王已在亳州自立为帝的消息后,顿时气血攻心,两眼一黑,“咕咚”一声从椅子上摔下,竟然被活活气死!
多少年后,当朱元璋以大明开国皇帝的九五之尊,对功臣宿将大肆活封死追时,想起了可怜的老丈人,想起了他老人家两次要称王,两次被自己拦下的情景,心中不免有几分歉意,于是追封郭子兴为滁阳王,终于了却了老人家生前的心愿。
郭子兴死后,滁州分支的红巾军顿时群龙无首。短暂的权力真空过后,小明王以特快专递的形式来了一纸公函:任命郭子兴的二儿子郭天叙为都元帅,节制滁州的所有兵马;郭子兴的妻弟张天韦占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朱元璋折腾了一顿,只捞了个三把手的位置。
对于这一任命,朱元璋有想法是肯定的,心里不服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又不能放着到手的乌纱帽不要。于是,在心里把小明王杀死了几遍后,满怀悲愤地带领众铁杆弟兄回到了和州。
镇守和州后,胡大海、常遇春、邓愈等人相继归其麾下。一时,和州城中将星闪烁,猛士如云。朱元璋感到时机已经成熟,决定杀过长江,占领南岸富庶的城镇,然后伺机由陆路攻占金陵。
第一个被朱元璋锁定的目标,便是和州对岸的要塞太平路!
展开
透过《大明王朝的隐秘历史》,我们感受到了明朝历史的脉络和逻辑,更感受到了作者还原真相的努力。
——郭灿金(青年学者,河南大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