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卫(David E. Mungello) 美国汉学家。出生于1943年,1973年获得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现为贝勒大学(Baylor University)历史与亚洲研究教授。
另著有《莱布尼兹和儒学》(Leibniz and Confucianism: The Search for Accord)、《神奇的土地:耶稣会士的调适策略和汉学的起源》(Curious Land: Jesuit Accommodation and the Origins of Sinology)、《被遗忘的杭州基督徒》(The Forgotten Christians of Hangzhou)、《灵肉之争中的山东(1650-1785)》(The Spirit and the Flesh in Shandong, 1650–1785)等。
译者简介:
江文君,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博士研究生。
姚霏,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博士研究生。
展开
——史景迁
没有人比孟德卫更有资格去阐释1500-1800年间中西方相遇这个题目的了。因为,这个人将其一生的时间都投入到该研究中,并早已在美国的中西方交流研究领域中树立其主导者的牢固地位。
——狄百瑞
若以历史提供的更深远的视角来审视,中国成为世界强国并不是一个新鲜观念,而是过去历史的回归。的确,在1800年之后,中国成了一个不能与现代世界对话的落伍的帝国,直到其遭遇帝国主义势力的实质性侵吞。诚如马克思在1858年的《纽约每日论坛报》中所写的:中国是“一个在时间的缝隙中形同枯槁般生存的庞大帝国……被武力隔绝在正常的国际交流之外,于是,只能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继续自欺欺人。”但如果追溯到1500—1800年的那个时期,我们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景象:那时,中国是一个真正强大的世界大国,欧洲还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美国则仍是一片美丽的荒原。
关于历史是否是循环的,人们一直争论不休,却从未达成一致。但是,即使历史不在广泛意义上重复自己,我们也倾向于从中发现对过去模式的重复,并发掘其意义。近年来的历史已经见证了西方世界在如何看待中国问题上的观念转变。这一新的观念是以互相尊重而不是自视为优越的态度为特征。回到更久远的历史时期(1500-1800年),从中找到更多西方对中国的尊重,这就是本书的主题和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