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先周历史文化新探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26032640
  • 作      者:
    於俊德,於祖培著
  • 出 版 社 :
    甘肃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内容介绍
    在中国区域史研究中,西北史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推动中国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必须加强区域史的研究;而要提高区域史研究的水平,也必须充分吸纳通史研究的成果。只有如此,方能丰富中国史研究的内容,推动中国史研究的深入发展。<br>    周代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其发起来的礼仪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及社会生活格局。而这个朝代的兴起却经历了数代周氏先祖的努力,有周族奠基人物弃、名显北豳的圣人鞠陶、周道之兴的奠定者公刘等,他们发展了先周及周王朝的文化。<br>    本书以田野调查的手段,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将文献资料、历史文物与民俗文化相结合,从历史的、文化的、语言的三个方面,对周族在庆阳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诸方面的活动,作了较全面的考察和论证。全书共分十二章,一至八章是对先周历史的阐释;九至十章是对陇东民俗中豳文化的研究;第十一章是对先周语言的考察。在全书论述过程中,作者还着眼于实际调查研究,不拘泥于历史陈说,对先周的历史文献进行了新的诠释,并对先周历史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新的思路。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奠基周族的传奇人物弃<br>    第二节 弃出生地邰及其母有邰氏女<br>    弃的母亲是有邰氏女,叫姜螈。姜是神农氏部落之姓。《国语·晋语·重耳逆怀赢》:“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羌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弃的出生地邰(武功)距炎、黄两部落的起始地天水、宝鸡地区不远。炎、黄二族在此壮大后先后去了中原为天子。弃出生时邰(武功)仍有姜姓存在,说明神农氏部落去中原之后,其部族的一部分仍留在天水、宝鸡、武功一带,故有姜螈一族。帝尧赐弃为姬姓,以《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尧是黄帝玄孙,即五世孙,因此帝尧亦为姬姓。帝尧赐弃为姬姓必有据。黄帝去中原为天子,尧帝距其祖黄帝只有五世,黄帝族留在关中的遗民,在帝尧来说是可以弄清楚其部落归属的。帝尧赐弃姬姓,并非后世认为是对其姓氏的改变,而是对处于原地的黄帝部落后裔的确认,或因其出身神异,赐以当时帝王姓氏,以示帝、神本为一体。<br>    人类社会初期的婚姻状况与动物一样是氏族、部落内部的群婚制,后来发现同一血缘婚配生子的危害后,渐变为某一族与另一族互婚,再发展到对偶婚姻。炎、黄二族同起于天水、宝鸡地区,相距又近,有可能是互为婚姻的二族。范三畏先生考定炎、黄二人并非同父兄弟,其二族世为交表婚,因此神农与黄帝应是表亲。既然二族世为交表婚,那么各族中子女的出生,其父其母为那一族应该是清楚的。弃的母亲为姜姓,则弃的父亲肯定是姬姓之人。帝尧赐弃为姬姓的事实,说明留在关中的姬、姜二族仍处于母系社会的最后阶段。弃的父亲在姬姓部落中地位低下,故无名无姓氏。由于弃的大作为才使弃成为居于邰地的姬族首领,进而去尧、舜居地任农官,也使居于邰地的姬姓这一支逐渐壮大有名起来,成为后世的周部族。<br>    弃的母亲为有邰氏女,姓姜名螈,司马迁说是帝高辛之元妃,那是司马迁尚不知母系氏族社会生子随母,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缘故。周人自己都不知始祖之父为谁,才硬编造一个神话归为神,不知司马迁根据什么给姜嫄找了个大人物丈夫高辛氏帝喾。其说确有点牵强附会。
展开
目录
前言<br>第一章 奠基周族的传奇人物弃<br>第一节 弃的出生和神化<br>第二节 弃出生地邰及其母有邰氏女<br>第三节 弃对我国农业的伟大贡献<br>第四节 弃对大禹治水成功做出的贡献<br>第五节 尧舜俊德对弃的影响<br>第二章 窜于戎狄谋求再生的不窋<br>第一节 弃与不窋的关系及先周谱系<br>第二节 不窋自窜戎狄之间的动因<br>第三节 不窋自邰迁往庆城县“不密城”<br>第三章 名显北豳的圣人鞠陶<br>第一节 庆阳地区对于周先王的称呼及传说<br>第二节 麻线杜家村的“老公祠”和鞠陶<br>第三节 鞠陶对庆阳地区制陶业的贡献<br>第四节 鞠陶在水利上的作为<br>第五节 鞠陶对农业的贡献<br>第四章 周道之兴的奠定者公刘<br>第一节 公刘之迁及关于这个问题的论争<br>第二节 “豳”“邠”来由及其演变<br>第三节 《大雅·公刘》与宁县的地形名物<br>第四节 公刘自庆城县迁宁县的战略目的<br>第五节 民俗文化中的公刘及周先王<br>第六节 史志关于公刘在宁县的记载<br>第五章 邠国的势力范围及先周社会的面貌<br>第一节 《公刘》《皇矣》中有邠国的方位和地点<br>第二节 庆阳地区周文化遗址对古邠国的确证<br>第三节 邠国的存世时间及势力范围<br>第四节 周族与商朝的关系<br>第五节 周族与戎狄的关系<br>第六节 《豳风·七月》反映的先周社会<br>第六章 周族政治命运的决策者古公亶父<br>第一节 关于《大雅·绵》中的“土”水<br>第二节 古公亶父迁岐是政治战略大转移<br>第三节 关于先周的三地之说<br>第七章 为周族开疆辟土的军事战略家王季<br>第一节 季历与太伯、虞仲<br>第二节 季历嗣位首战建立新基地<br>第三节 季历第二战伐义渠收复先王故地<br>第四节 季历第三战横扫西北如卷席<br>第八章 德威并施取天下的文王昌<br>第一节 文王昌的个人品质<br>第二节 文王昌的政治才能和谋略<br>第三节 用军事手段解决根本问题<br>第四节 文王与《周易》<br>第五节 十余代人完成的天子梦<br>第九章 陇东民俗中的豳文化(上)<br>第一节 宁县“餱餱”与“迺裹餱粮”<br>第二节 环县窖冰与《豳风·七月》中的“凌阴”<br>第三节 蟋蟀的今昔<br>第四节 “田唆第”与“田唆至喜”<br>第五节 寡妇拾麦与“伊寡妇之利”<br>第六节 宁县的“南亩社”与“饁彼南亩”<br>第七节 “镐”“方”“泾阳”及“大原”<br>第八节 “京”与宁县玉米楼<br>第九节 宁县的九陵水与九位周先祖<br>第十章 陇东民俗中的豳文化(下)<br>第一节 先周的音乐<br>第二节 “周禘行宫”与楠祀<br>第三节 宁县的“打春”与周人“迎春”<br>第四节 正月初一的“出行”与周人元旦祈谷<br>第五节 社火中的“春官”与《春官宗伯》<br>第六节 “丑公”“丑婆”与社神<br>第七节 祖、神主、墓碑<br>第八节 尸和图影<br>第九节 五色粮食镇宅鬼与陇东人的先农为宗<br>第十一章 先周语言与宁县(陇东)方言<br>第一节 语言是先周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br>第二节 宁县(陇东)方言与《诗经》语言的比较<br>第三节 宁县(陇东)方言保存先周语言的原因<br>第四节 对深入研究宁县(陇东)方言的建议<br>附章<br>第一节 神农氏与仰韶文化——从庆阳地区的仰韶文化谈起<br>第二节 中国人文地理三阶段模式——武王建国与关中的王霸之气<br>主要参考书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