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履痕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4742637
  • 作      者:
    陈梧桐著
  • 出 版 社 :
    大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履痕集》一书研究重点在明史特别是朱元璋的研究上,研究明史,自然得从朱元璋摸起,研究他是如何推翻元朝、建立明朝,他为明朝制定了哪些典章制度、奠定了怎样的开国规模。本书分为明清史论、民族关系史论、其他史论三个大部分来对明清发展做了一个全面的讲解。

展开
作者简介

  陈梧桐,汉族,1935年11月出生于福建省安溪县。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原历史系主任,中国明史学会、中国民族史学会、北京市历史学会理事,朱元璋研究会顾问。著有《朱元璋研究》、《洪武皇帝大传》及其增订本《洪武大帝朱元璋传》、《黄河传》、《中国军事通史?西汉军事史》(第一作者)、《中国文化通史?明代卷》(主编)等多部著作,并参与撰写《黄河文化》(兼常务副主编)等著作。论著多次获国家级和省市级奖,其中《黄河传》获第13届中国图书奖。因有突出贡献,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展开
内容介绍

  作者近三十年来在史学领域艰苦跋涉,勇敢攀登,就明清史和中国民族关系史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提出许多独到的见解,在史坛留下了一串深深的履痕。本书共收录论文39篇,按研究的范围,分为明清史论、民族关系史论、其他史论三部分。阅读这些文章,可以领略到作者宽阔的视野、深邃的目光,扎实的功底、严谨的学砜、受到历史的薰陶和启迪。

展开
精彩书摘

  论明王朝的民族观与民族政策
  洪武元年(1368年),当明太祖朱元璋借助兀术农民大起义的力量,从蒙占贵族的手里夺取全国的最高统治权,建立明王朝之时,退出塞外的蒙古贵族仍然拥有百万上下的军队,控制着东北、漠南、漠北、西北和云南的大片土地,其他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有的继续效忠元朝,有的结寨自保,更多的是持观望态度,民族矛盾仍然相当尖锐。此后,为了消灭蒙古贵族和边疆各地的割据势力,收降和治理少数民族各部,缓和民族矛盾,实现全国统一,以巩固明王朝的统治,明太祖及其后继者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上制定施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对于明代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明王朝的兴衰存亡关系至大。本文拟就此作些研究,并就其成败得失作些探讨。
  有明一代的民族政策,主要是由明太祖和明成祖制定的。明代太祖与成祖二祖并称,明人谓:“我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相继立者,垂千万年,不独政卜(本)王纲广大悉备,而典章文物亦兼举无遗。”①明太祖和成祖所制定的典章文物和政策制度,对其子孙便成为不可更易的“祖制”。他们制定的民族政策一直为其后继者所遵循,只是在具体执行时有所侧重、发挥或变通而已。因此,本文的论述也以他们所制定的民族政策为主,而兼及其他。
  一
  历代封建王朝的民族政策,都是在统治者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看法即民族观的指导之下制定出来的。明朝统治者的民族观非常庞杂,举其大要,大抵有如下数端:
  (一)“定天下于一”
  大一统思想在中国出现很早。周初实行分封,众建诸侯,以屏藩王室。平王东迁后,周室衰微。春秋战国时诸侯争霸,至战国末年形成七雄并立的局面,华夏已逐步形成为一个稳定的民族共同体。适应这种统一的趋势,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②的大一统思想开始出现。诸子百家纷纷倡导大一统之说,如孔子即主张“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并作《春秋》阐述大一统之徽言大义。秦灭六国,统一中原农业区,首次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国家。匈奴也逐步统一北方游牧区,建立统一的奴隶制国家。汉灭匈奴,又进一步把南方的农业区和北方的游牧区统一在一起,形成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大一统思想于是更加流行,成书于汉景帝时而托名由战国时代公羊高撰的《春秋公羊传》,首次以“大一统”三个字来概括这种思想。汉武帝时,公孙弘、董仲舒为适应汉王朝加强封建中央集权的需要,进一步宣扬春秋公羊学,倡导大一统之说。此后,大一统思想便成为历代王朝处理国家大政和民族问题的一个指导思想。
  明太祖及其后继者继承了历代王朝的这种大一统思想。早在元末农民大起义的后期,明太祖在与诸雄逐鹿中原时,就与群臣讲究如何“定天下于一”的问题。他曾问国子博士许存仁等人:“孟子言,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吾方有事海内,凭赖英贤辅翼成功。天下纷纷,未定于一者何?”许存仁对日:“主上圣智神武,天生不世之资以平祸乱。今群贤毕出,佐隆大业。稽之于历,自宋太祖至今当五百年之数,定天下于一,斯其时矣。”⑤此后,明太祖即以“誓清四海,以同吾一家之安”⑥为己任。在进围平汀、击灭张士诚前夕,李善长劝其就帝位,他认为“功末覆于天下,德未孚于人心,统之势未成,四方之涂尚梗”①,加以拒绝。消灭张士减后,他义告渝诸将:“江南既平,当北定中原,以一天下。”②登基称帝后,仍念念不忘实现“天下一统”的大业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军消灭云南故元梁王后,傅友德遣使招谕大理总管段世,段世三下战书,声称“云南根系白爨故地,称为遐荒,历代所不能臣”,拒不归附。明太租即明确指出,“云南自汉以来服属中国,惟宋不然,胡元则未有中国已下云南”,必须坚决统一之。明成祖当燕王时,长期驻藩北平,多次率兵与蒙古作战,夺位登基后,他“绍皇太祖高皇帝之先志”,也以实现“天地清宁”、“华夷绥靖”固为己任,不仅多次统兵亲征漠北,还大力经营东北和西北,一心想“控四夷,制天下”,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P6-8
  ……

展开
目录

明清史论
略论明朝的矿业政策及其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
论明王朝的民族观与民族政策
明朝民族事务管理机构述略
明代宦官势力干预北部边防的严重后果
明代文化新旧杂陈、方生与垂死相搏的时代特色
明代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作用
明人文集的史学价值
朱元璋民族成分考辨
论朱元璋的“居安虑危”思想
论朱元璋对蒙古的“威德兼施”政策
论朱元璋对南方少数民族的“德怀为主”政策
明太祖与明成祖对西北民族地区的经营
明洪武年间的睦邻外交与御倭斗争
朱元璋与明代文化
再论朱元璋的功绩与历史地位
永乐至宣德的政策失误与“土木之变”
论严嵩品格产生的社会根源
明清松锦之战与洪承畴的功过评价
论郑成功抗清的英雄业绩
论郑成功驱荷复台的英雄业绩
郑成功的爱国主义思想及其相关的评价问题
论施琅统一台湾的历史功绩
施琅统一台湾与闽台区域文化的形成
论李光地对清初统一事业的贡献
民族关系史论
关于运用民族平等原则处理历史上民族关系的几个问题
关于处理我国民族关系史若干原则的商榷
论我国各族人民友好合作关系形成的原因及其意义
??兼论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
正确对待我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及其与汉族王朝的战争
论我国历史上的爱国主义与民族英雄
如何对待涉及民族关系的爱国主义
加强对少数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研究
其他史论
关于当前农民战争史研究的一些看法
关于平均主义与封建主义在农民战争中的作用问题
??与董楚平同志商榷
再论农民战争中的平均主义
??与董楚平同志再商榷
关于评价农民起义领袖的几个问题
儒家的德治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略说清官
西汉王朝开拓边疆斗争的历史意义
西汉军事思想的重大成就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