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华文化人生亲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0941493
  • 作      者:
    刘仲林主编
  • 出 版 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作者简介
    刘仲林,河北乐亭人,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交叉科学》主编,获国务院特殊津贴。<br>    长期从事文理交叉科学研究,曾任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战略研究专家组成员。为我国早期从事创造学研究的学者之一,代表作《中国创造学概论》,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创造学结合,提出由创造技法、思维、境界构成的创造学新体系。现任中国创造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发明协会高校创造教育分会副理事长。<br>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著名中国文化学者张岱年先生指导下,从事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与大众普及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多卷本专著《古道今梦》获安徽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华文化的核心是对“道”的追求,落脚点是人生亲证。本书以青年和大众为对象,通过大量感悟事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传统文化儒家、道家、禅家、易家四大学派的思想要点和修道方法,进而以“生生日新”为文化转型的切人点,转化出以“创造之道”为核心的中华文化新形态,展现出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生会通的新境界。本书是刘仲林教授及其学术团队“大众参与,觉悟人生”十年实践探索的总结,也是向社会全面开放中华文化大学研修的起点,有别于其他常见的文化普及书籍,值得一读,更欢迎读者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积极参与中华文化的“人生亲证”。<br>    本书主旨是:叩启真的心窗,探寻善的家园;追求美的境界,觉悟创的人生。
展开
目录
导言品茶与悟道<br>第一章  人生须广大,勿作井中蛙——体悟中华文化之道<br>一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怎样觉悟中华传统文化<br>二  道满天下,普在民所——道是中华文化最高追求<br>三  解童年的梦,了孩提的情——怎样觉悟中华新文化<br>四  可道非常道,无为无不为——中华文化修行与应用<br>五  茶熟香四溢,正是品道时——中华文化因你而辉煌<br>第二章  人生与社会——儒家之道<br>一  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儒家修道的层次<br>二  孝悌为本,齐之以礼——儒家的起点和规范<br>三  忠恕贯通,由己及人——儒家的方法与核心<br>四  明德凝道,止于至善——儒家的根据和目的<br>五  以诚致明,持中贵和——儒家的道体和道用<br>六  安贫乐道,至善至真——儒家的人生境界<br>第三章  人生与自然——道家之道<br>一  人法天地,道法自然——道家修道的层次<br>二  乘云御龙,游乎四海——道家自由观<br>三  致虚守静,坐忘心斋——道家修行观<br>四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道家认识观<br>第四章  人生与心灵——禅家之道<br>一  缘起缘灭,戒定慧学——佛家修道的层次<br>二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家与禅家<br>三  不立文字,当下顿悟——禅家方法观<br>四  识自本心,见自本性——禅家认识观<br>五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人间禅学<br>六  前念悟了,众生是佛——大众禅学<br>第五章  人生与生命——易家之道<br>一  阴阳谓道,大德谓生——易家修道的层次<br>二  日新谓德,生生谓易——生命的本质<br>三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华文化精神<br>四  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易与天地准<br>五  崇德广业,极深研几——生命的追求<br>第六章  人生与创造——新文化之道<br>一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新文化之源<br>二  人由创出,且在创中——新文化修道的层次<br>三  成物成己,透悟人生——新文化价值观<br>四  率性谓道,至美至乐——新文化创造观<br>五  创=竞·敬·静·净——中华文化综合<br>附录  中华文化讨论与新文化探索<br>附录一  “道”与“规律”关系的讨论<br>附录二  “道”的认识与传播的讨论<br>附录三  中国哲学创新和普及的讨论<br>附录四  中华文化与大众人生(演讲)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