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品茶与悟道<br>第一章 人生须广大,勿作井中蛙——体悟中华文化之道<br>一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怎样觉悟中华传统文化<br>二 道满天下,普在民所——道是中华文化最高追求<br>三 解童年的梦,了孩提的情——怎样觉悟中华新文化<br>四 可道非常道,无为无不为——中华文化修行与应用<br>五 茶熟香四溢,正是品道时——中华文化因你而辉煌<br>第二章 人生与社会——儒家之道<br>一 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儒家修道的层次<br>二 孝悌为本,齐之以礼——儒家的起点和规范<br>三 忠恕贯通,由己及人——儒家的方法与核心<br>四 明德凝道,止于至善——儒家的根据和目的<br>五 以诚致明,持中贵和——儒家的道体和道用<br>六 安贫乐道,至善至真——儒家的人生境界<br>第三章 人生与自然——道家之道<br>一 人法天地,道法自然——道家修道的层次<br>二 乘云御龙,游乎四海——道家自由观<br>三 致虚守静,坐忘心斋——道家修行观<br>四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道家认识观<br>第四章 人生与心灵——禅家之道<br>一 缘起缘灭,戒定慧学——佛家修道的层次<br>二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家与禅家<br>三 不立文字,当下顿悟——禅家方法观<br>四 识自本心,见自本性——禅家认识观<br>五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人间禅学<br>六 前念悟了,众生是佛——大众禅学<br>第五章 人生与生命——易家之道<br>一 阴阳谓道,大德谓生——易家修道的层次<br>二 日新谓德,生生谓易——生命的本质<br>三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华文化精神<br>四 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易与天地准<br>五 崇德广业,极深研几——生命的追求<br>第六章 人生与创造——新文化之道<br>一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新文化之源<br>二 人由创出,且在创中——新文化修道的层次<br>三 成物成己,透悟人生——新文化价值观<br>四 率性谓道,至美至乐——新文化创造观<br>五 创=竞·敬·静·净——中华文化综合<br>附录 中华文化讨论与新文化探索<br>附录一 “道”与“规律”关系的讨论<br>附录二 “道”的认识与传播的讨论<br>附录三 中国哲学创新和普及的讨论<br>附录四 中华文化与大众人生(演讲)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