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063907
  • 作      者:
    (法)弗朗索瓦.特吕弗(Francois Truffaut)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畅销推荐
编辑推荐
  一场历时四年的交谈,留住行将消逝的秘密。世界悬念大师对话法国著名导演。 这是一本最具“挑战性”的书,它揭示了希区柯克这个易受攻击而又敏感的人的真正本质,也记录下了自默片时代起便活跃在影坛上的这位大电影艺术家行将消逝的艺术秘密。 这场交谈进行了四年,希区柯克回答了特吕弗关于自己电影生涯的500个提问。特吕弗以俄狄浦斯求神示的方式向他发出询问,试图通过希区柯克的全部作品去搞清“希区柯克式电影语言”的独特架构——正是这种架构形成了他不可模仿的风格。 这本“希区柯克之书”首次出版于1967年。在希区柯克逝世之后,1980年5月2日,弗朗索瓦·特吕弗又增加了一章,论述希区柯克最后的几部影片,还题写了一篇短序作为诀别:“这个人去世了,但这位电影艺术家并没有死。他的电影连续不断地流传开来,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被淹没。”
展开
作者简介
  弗朗索瓦·特吕弗(1932-1984),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创始人之一,生于巴黎。童年由“放浪生活”和逃学组成,14岁开始谋生,在迷恋电影、书籍和做零活中度过。
  1953年,他将自己的热情、愤怒和狂热都投入到《电影手册》的制作中。1954年,他拍摄了第一部影片《一次访问》。1958年,他制作的半自传式影片《四百下》获得了戛纳电影节“导演奖”。随之而来的是二十来部影片的拍摄,如《儒尔和吉姆》、《野孩子》、《最后一班地铁》、《星期天快来吧!》等等。其中《美国之夜》获得了奥斯卡奖,希区柯克评价它“是国外曾经拍摄过的最好的影片” 。
  特吕弗对希区柯克的友谊从来没有中止过,他们是那么相似:对电影艺术的狂热、严格与激情,对明星的迷恋,还有关于动荡童年的恐惧回忆。作为表现不安状态的艺术家,他们以各自的方式让我们分担他们的烦扰。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法国电影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与世界级悬念大师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就电影艺术问题进行的对话录。这是一本最具“挑战性”的书,它揭示了希区柯克这个易受攻击而又敏感的人的真正本质,也记录下了自默片时代起便活跃在影坛上的这位大电影艺术家行将消逝的艺术秘密。这场交谈进行了四年,希区柯克回答了特吕弗关于自己电影生涯的500个提问。特吕弗以俄狄浦斯求神示的方式向他发出询问,试图通过希区柯克的全部作品去搞清“希区柯克式电影语言”的独特架构——正是这种架构形成了他不可模仿的风格。
展开
精彩书评
  希区柯克们是如何制造电影的?
  本书是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创始人之一弗朗索瓦·特吕弗(Francois Truffaut)与世界级悬念大师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就电影艺术问题进行的对话录。这是一本最具“挑战性”的书,它揭示了希区柯克这个易受攻击而又敏感的人的真正本质,也记录下了自默片时代起便活跃在影坛上的这位大电影艺术家行将消逝的艺术秘密。这场交谈进行了四年,希区柯克回答了特吕弗关于自己电影生涯的500个提问。特吕弗以俄狄浦斯求神示的方式向他发出询问,试图通过希区柯克的全部作品去搞清“希区柯克式电影语言”的独特架构——正是这种架构形成了他不可模仿的风格。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是何许人也?凡对电影略知一二,或对悬疑惊悚片情有独钟者,都能在听到这个名字后随口说出诸如《蝴蝶梦》、《美人计》、《39级台阶》等如雷贯耳的片名,之后便会想起那些个让自己惊恐、揪心的场面和时刻——作为一代电影宗师,希区柯克已经成为悬疑惊悚的代名词。当然影迷们也不会忘了在片中搜寻希区柯克那大提琴一样的胖胖身影,因为在自己执导的每一部影片中露面已是他的习惯,如插图般快速掠过的影像就像是他故意制造的另一个悬疑。
  希区柯克生于伦敦,1925年开始独立执导电影。1939年应邀去好莱坞,次年拍摄的《蝴蝶梦》获该年度奥斯卡最佳影片金像奖,从此定居美国,在他半个多世纪的电影生涯中,导演了近60部电影。
  以擅长制造悬念而风靡世界影坛的悬念大师是如何制造悬疑与惊悚的?《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已经安排好了一个又一个故事,准备向你做生动的叙述。本书按年代顺序,围绕希区柯克创作的每部影片的产生、执导、制作和构成,及他对影片的商业和艺术效果的评估,通过回答特吕弗和海伦·司各特向他提出的五百个问题,详尽叙述了他的生涯、幸运和倒霉,以及他的困难、他的探索、他的怀疑、他的希望和他的努力。这是一本真正的“希区柯克之书”。
  对于研究希区柯克及电影艺术的专业人士来说,本书不啻是一份由研究对象参与写作的第一手珍贵研究资料,线索清晰,材料详备。对于电影人来说,希区柯克的执导体验,也是案头一份生动的参考指南。特别是在中国影片向好莱坞大片学习高成本大制作、电脑特效制作的时候,在导演们用越来越多的诸如情欲、动作、凶杀、枪战、权谋来调配电影大餐,用华丽绚烂的现代音乐、美术服饰、动作设计等国际化因素打造外形炫目的中国电影的时候,在观众欣赏着华丽的虚空,深感遗憾和悲哀的时候,希区柯克们是如何制造电影的,应该是中国电影人最应静下心来,潜心补习的一课。
  正如本书作者所说,希区柯克的影片始终以其简捷明晰为所有观众喜爱。他的电影故事通俗简单。从第一部希区柯克式影片《房客》开始,他就开创了属于自己的典型故事题材,而这类题材今天仍在上演:一个受到指控的无辜的主角,被人阴错阳差扣上一道罪名,由此卷入一连串阴谋圈套中。他在影片中,用尽可能最少的因素获得最大的效果。《美人计》所有的悬念始终围绕着钥匙和假酒瓶两样东西组织起来,而情节也简单到两个男人爱上同一个女人。他的影片中没有我们现在所崇尚的各种特技和特效,但他制造的一个接一个充满戏剧张力的特殊场面,不仅牢牢吸引住了观众,而且如希区柯克所预想的,在参与了这场由导演、他的影片以及观众共同完成的游戏后,观众仿佛又重拾童年时代玩捉迷藏游戏,就要被人抓住时的强烈情绪体验。希区柯克的作品兼具商业性和实验性,通俗但不庸俗,简洁但不贫乏,他以自己的敏感和想象,用电影胶片表现着人性中的紧张、焦虑、窥探、怀疑、嫉妒、恐惧,编织着永不过时的“人性寓言”。
  他深谙电影的基本法则:凡是说出来而不是表现出来的东西,观众都摸不着头脑。他是惟一能够在拍摄影片时不用求助于对白,便使观众看出人物思想,人与人之间灵活多变关系的电影艺术家。在书中我们还能看到他对电影艺术手段的思考,对新的电影技巧的不断探索。最基本又是最重要的,希区柯克是把电影当作一门宗教来对待的人,他不仅强化了生活,也强化了电影。
  对于热爱希区柯克的普通的电影观众来说,本书无疑是与悬疑大师的一次亲密接触,面纱揭去,才发现原来他始终是一个生活的观看者。孤独的童年经历造就了脆弱的、敏感的、容易激动的希区柯克,娴熟的技巧掩盖了他独特的激情。经由摄影机传达的恐惧原来就潜藏于他的内心。我们也可以在希区柯克的亲自指点下,窥看悬疑惊悚的背后有些什么,比如常挂在希区柯克嘴边的“麦格芬”到底是什么,那就从本书中寻找蛛丝马迹吧。
  希区柯克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作品不会遭到时间的破坏,继续在广为传播。那些在观看他的影片时响起的情不自禁的惊叫,该是对他的最好的纪念吧。
  文:陈艳 《中华读书报》
  作者简介
  弗朗索瓦?特吕弗是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中最具影响力的导演,是电影“作者论”的主要倡导者,20世纪的世界影坛大师级人物,BBC"新浪潮"电影的创始人。1932年出生在法国巴黎。他从小就喜爱文学和电影,在整个少年时代里,他就已经阅读了大量的文学着作,15岁的时候,特吕弗就在巴黎发起了大众电影俱乐部。1953年,21岁的特吕弗进入了法国农业部电影处工作,这个职位主要是拍摄一些关于法国农业的科教纪录片,显然使他无法满意,很快他就辞掉工作,在《电影手册》杂志和《艺术》担任了编辑,这期间,写了大量的电影评论,成为了当时法国着名的电影评论家。特吕弗是少数从电影评论家转向电影导演,并且取得了成功的人。他撰写了理论文章《论法国电影的倾向》,成为了法国电影"新浪潮"的一个理论宣言。他的观点很大程度上被让.吕克.戈达尔、阿仑.雷乃等所推崇。1957年,他发表了电影评论《法国电影在虚假中死去》,之后就去了意大利,跟着意大利着名电影导演罗西里尼,开始学习电影导演技术,于1959年导演了自己的第一部故事影片《四百下》,一下子就获得了成功。这部影片讲述了少年安东尼的成长故事,他在学校和父母之间游走,进行很多生活尝试和各种冒险。1979年,他在影片《爱情长跑》之中,又插进来了影片《四百下》中的一些镜头,暗示同一个电影主人公历时性的成长过程,专门进行电影导演的创作。此后一直到他1984年去世,他几乎每一年都要导演一部影片,一生一共导演了23部影片。1960年,他导演了影片《枪击钢琴师》,这部影片通过一个钢琴师的人生遭遇,讲述了他在爱情和一桩谋杀中左奔右突的故事。影片是典型的特吕弗式的电影,黑白片的色调描绘了幽雅感伤的巴黎生活和记忆。1963年,他导演了影片《柔肤》,讲述了一个出版商的幸福婚姻和家庭,后来因为男人的外遇而遭到毁灭的故事。特吕弗显示了他对人类感情、尤其是爱情关系的准确以及十分微妙的把握,对人类常常越过藩篱去寻找新鲜感情的冲动,以及这种冲动所带来的后果和痛苦,都进行了十分精微的展示和探讨。1975年,他执导的影片《阿黛尔。雨果的故事》,讲述了法国作家雨果的女儿阿黛尔。雨果被爱的疯狂所毁灭的故事,探讨了爱情与人生的复杂关系。1980年,他又执导了影片《最后的一班地铁》,展现了巴黎在二次世界大战沦陷期间的一个爱情故事。影片的主演都是法国首屈一指的演员,女主角是被称为"欧洲第一夫人"的德芙诺,她的精湛演技可以说是出神入化,扮演了一个在两个男人之间游移的女艺术家,结尾是她牵着两个男人的手,向戏中的观众以及戏外的二战结束而谢幕,有着双重的意味。1981年他导演了影片《隔墙花》,它讲述了一个有着一个幸福的家庭的男人,再次遇到过去的恋人,这个恋人刚好和丈夫住到了他的隔壁。在特吕弗的很多影片中,他都把人的感情推向一个极端的处境,来安排和讲述人物的命运,对婚恋中的人的精神状态,有着比心理医生还要深刻生动的把握。而特吕弗也特别的擅长发掘法国女演员的长处,像是法国最着名的女演员德芙诺、伊莎贝拉.阿佳妮、娜塔丽.贝依、让娜.莫罗、弗朗索瓦.多莱亚、芬妮.阿尔丹等等,都和他有着愉快的合作,他在银幕上呈现了她们--这些可以说是法国乃至欧洲最迷人,也漂亮的女人们的风采。
  特吕弗可以说是真正的获奖大户和常胜将军,他的影片先后获得了法国嘎纳电影节大奖、美国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大奖等50多项奖项,他的影片在艺术上和商业上都获得了成功。1984年,他因病在妻子、电影演员芬妮.阿尔丹的陪伴和安慰下,死在了她的怀里。
展开
目录
增订本序言
导言
1
童年
警长把我关起来
体罚
我说过要当工程师
这一天来到了
一部未完成的影片:《第十三号》
《女人对女人》
我未来的妻子……
迈克尔·鲍尔康请求我……
《欢乐园》
我第一天拍摄影片是怎样的经过
《山鹰》
2
《房客》是第一部真正的“希区柯克影片”
一种纯粹视觉的形式
玻璃天花板
手铐和性
我为什么出现在我的影片中
《下坡路》
《水性杨花》
《指环》
《一个回合的杰克》
《农夫的妻子》
《香槟酒》
有点像格里菲斯
我的最后一部默片《男人岛的居民》
银幕应该充满激情
3
《论诈》,我的第一部有声电影
舒夫坦方法
《朱诺与孔雀》
为什么我永远不会拍摄《罪与罚》
悬念是什么?
《谋杀者》
美国格言
《骗局》
《奇怪的富翁》
同希区柯克太太在巴黎
《十七号》
没有一只猫……
制片人希区柯克
《维也纳的华尔兹》
“你完了,你的职业生涯在走下坡路……”
十分严肃的良心审察
……
希区柯克导演、创作年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