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讲 电影的发明与发展
一 光影前史
二 电影的诞生
三 早期电影的发展
第二讲 经典好莱坞
一 大制片厂制度
二 类型电影与电影类型
三 经典好莱坞的衰落
第三讲 新好莱坞
一 蜕变与重组
二 艺术电影运动与商业电影归宿
三 叙事更新与新类型体系
四 类型演变与类型融合
第四讲 数字好莱坞
一 从科幻到魔幻
二 奇观化与卡通化
三 超级技术进程与膨胀的奇思异想
第五讲 欧洲艺术电影
一 丛生的现代主义流派
二 现实主义进程
三 涌动的新浪潮
第六讲 欧洲电影艺术大师
一 布努埃尔与爱森斯坦
二 让·雷诺阿
三 费里尼与安东尼奥尼
四 英格玛·柏格曼
五 塔尔科夫斯基与基耶斯洛夫斯基
第七讲 中国电影(上)
一 初创与发展
二 第一座高峰:新兴电影
三 第二座高峰:战后新电影
第八讲 中国电影(下)
一 英雄电影谱系(1949-1966)
二 复兴的新时期电影(1976-1989)
三 跨世纪的发展:危机与转机(1990-)
第九讲 港台电影
一 香港电影的源流
二 香港电影新浪潮
三 台湾电影的源流
四 台湾“新电影
第十讲 日“潮”与韩“流”
一 日本电影概观
二 韩国电影概观
三 亚洲其他国家的电影
第十一讲 电视发展历程
一 电视的发明
二 崛起的新兴产业
第十二讲 电视剧的发展
一 电视剧的发展历程
二 扩张的种群
三 电视剧的热播效应
第十三讲 电视艺术节目
一 电视艺术片
二 电视综艺节目
第十四讲 多媒体时代的影视艺术
一 多媒体的前奏——电影的数字化
二 多媒体时代影院艺术的流变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大学影视鉴赏》在编写原则上,一是适当考虑各艺术门类知识的完整性,也就是说,在教材整体框架的设计上,将各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经典作品按其内在的逻辑架构反映出来,做到整体结构科学合理,各艺术门类知识完整;二是充分考虑非艺术门类专业学生的接受能力,也就是说,教材的编写切忌过于专业化,力求做到专业知识通俗化;三是教材以讲座的形式呈现,做到深入浅出,有一定的可读性,使学生喜闻乐见。这样,我们以期广大学生通过公共艺术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了解和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发展形象思维,提高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