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总报告 山西省民间音乐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田野、理论与政策研究
序言/3
一、民间音乐的状况与民间音乐保护的课题/3
二、本课题的学术目标、对象、内容与方法/6
第一章 衰落中的山西民间音乐现状/10
一、山西深厚的民间音乐传统及其近现代转变/11
二、山西民间音乐的衰落/16
三、简短的结论/31
第二章 民间音乐衰落的历史原因/32
一、民间音乐的界定/32
二、现代化过程对民间音乐(民间艺术)的外部冲击/36
三、简短的结论/39
第三章 “后现代”的积极动机/41
一、知识经济与文化产业的兴起/41
二、艺术本身对现代性的超越和后现代主义建筑艺术的启示/45
三、作为遗产的民间音乐/48
四、简短结论/53
第四章 现代化与后现代条件下山西民间音乐的顽强生命力/54
一、方法论:如何认识民间艺术发生的制度环境与制度变迁/54
二、田野中的山西民间音乐/57
三、田野调查得到的若干启示/9l
四、简短的结论/96
第五章 保护民间音乐遗产的特殊性与特殊的伦理要求/98
一、民间音乐艺术存在的特殊性/98
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伦理三原则/100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复杂目标模式/101
四、简短的结论/104
第六章 民间音乐遗产保护的对象、工作重点及相应的政策建议/105
一、以传承人为中心的保护对象/106
二、以表演活动和运营机制为扶持重点/108
三、公共政策扶持的主要方向/112
四、简短的结论/115
跋/116
分报告 田野调查报告
分报告一 耍孩儿戏的调查与思考/123
一、耍孩儿的由来/123
二、耍孩儿的发展/125
三、耍孩儿的艺术特点/126
四、耍孩儿的现状/128
五、关于耍孩儿发展的思考/132
分报告二 在民俗中生存
——对山西定襄县民间八音会的调查/134
一、婚丧礼俗中的八音会/135
二、八音会的经营状况/140
三、在探求中前行/147
四、乐观的前景/150
分报告三 太原莲花落,花开花落知何处?
——太原莲花落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思考/152
一、历史沿革/152
二、太原莲花落近年的发展状况/160
三、太原莲花落保护和利用的思考/165
分报告四 山西临县伞头秧歌的产业化发展轨迹/171
一、传统的伞头秧歌艺术/171
二、改革开放至今伞头秧歌的发展/174
三、对今后伞头秧歌产业化发展的建言及前景展望/183
分报告五 兴衰起落亦有道
——从对长子鼓书的调查谈起/189
一、民俗与鼓书——难以割舍的情结/190
二、经营之道——两种团体运作机制及运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197
三、路在何方——由长子鼓书的调查所想到的/204
分报告六 绛州鼓乐的调查与研究/208
一、传统绛州鼓乐/208
二、当代绛州鼓乐/211
三、绛州鼓乐成功的主要原因/214
四、对绛州鼓乐未来的思考/217
附录 口述史
附录一 太原莲花落/221
附录二 临县伞头秧歌/236
附录三 襄垣鼓书/245
附录四 绛州鼓乐/253
附录五 河曲民歌/258
内容摘要
《山西省民间音乐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中文版)》以山西民间音乐流传为对象,通过田野调查,揭示山西民间音乐衰落的原因、趋势和不竭的生命活力,以唤起人们的保护意识,并对政府及文化部门可以采取的扶植政策给出相应建议。课题成果包括总报告(山西民间音乐遗产的继承与保护)、分报告(田野调查报告)及附录(口述史)三个部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