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刘小晴行书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1867483
  • 作      者:
    刘小晴[书]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中心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有如下特点:一是以楷书为度,虽行云流水但不散骨架。他写行书,很注意行书的用笔和结构,开合有度,恰到好处。二是挥洒自如,通篇贯气。行书也是贵在有书卷气,难在把这种气贯入章法布局之中,自然天成而又一气呵成,尽在有意和无意之间。这一点在作者的行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三是字与字、行与行错落有致。
展开
作者简介
  刘小晴,现仟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一九四二年出生于上海崇明,自幼跟从父亲学习书法、诗词。 二十一岁起师从海派家钱瘦铁学习书法和山水画反复临习晋代钟繇楷书,深得要旨钱瘦铁先生病逝后,又拜沪上大书法家胡问遂学书先生重视传统,属实力派书,他要求刘小晴在楷书上狠下苦功。刘小晴在早年初学唐代欧阳询的基础上,通临《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以及颜典卿等名家名帖,做到功力扎实,合乎法度那时,刘小晴的职业是中医,白天为病人诊脉配药,晚上发奋学书。当时的生活环境极为艰f,刘小晴忆说唯有书法使自己物我两忘,有了生活的信心  一九八O年起,刘小晴的境遇人为好转,一九八四年又正式调入上海书画帅出版社(朵云轩)任专业书法编辑,此后又任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上海书协常务理事,艺术上走到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他一手抓书法理沦研究。一手抓自已的创作实践,双双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写出多部书法论著,总计四百多万字,成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全国最重要要的书论家其中有《书法技法述要》 、  《中国书学技法评注l》、  _小楷技法指南》|、  _《书法艺术的创作写欣赏》、  《行书基础知识》、  《书法技法简图解》、  楷法研究十讲》等等,有的多次重版,在当代书学界产生重大影响 。理沦的研究和修送修为他的创作实践做了允分的准备,使他立意更高,取法更精,创作更自觉总结自已的创作思想,刘小晴先生认为:楷书的要义是端庄平整,据此可以锻炼一个人的笔力,形成知常达变的能力。 一个人掌握点画、结构和用笔必须由楷书来完成楷书要堂堂正正,不能误入怪异一路精楷书也要精小楷,否则无以成大家,历代如此小楷除楷书的共同要求外,要有静气和有耐心行书方面他崇尚王羲之为代表的正统书法:朴素、平常、平和以及简练小求怪异,要雅俗共赏,让一般人看了能理解刘小晴的书法思想散在他的著作中。 以上只是一种知性慨括,难免挂一漏万。
展开
内容介绍
  书法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而不仅仅是艺术  因为一部中国书法史,同中国的文化紧密相联  就说它的起源和演进,就同中国古老的文字结合在一起,.从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到后来的竹木简、帛书,不经意中的刨造,都成为后世学者研究不尽的典籍,后世书家追慕不已的境界在世界历史上,也恐怕没有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把书写尊为一法,把书家尊为(圣人)把书法奉为艺术法因其实用性强,使用者而之广,欣赏者人之众,恐怕也是别的艺术载体和艺术样式所无法企及的:
  书法也艺术,它从实用性派生出来又与实用性相伴相随,但它确实具有审美性,并且既简单又深奥,没有相当的基础,绝不可轻言领悟和理解。从篆书、隶书,演进到楷书、行书、草书,一支笔,一张纸,只借助简简单单的黑白两色,却在点一画结构、线条、章法、力度、速度、气度以及枯湿、浓淡、动静之间显示出千姿百态的审美独创、气吞山河的艺术境界,留下无数的瑰丽篇章和名家大师。一篇《美亭序》,说的是书法,而在作品之外,又是文学、历史的记录,又是典雅蕴藉的结晶和审美的情趣。作为一个中国人,懂得一点书法以及相关的知识,从中获得一点审美感受,该是多么的有益!
展开
目录
前言

作品

释文

原作欣赏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