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书概评注:插图本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254638
  • 作      者:
    (清)刘熙载原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书画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金学智的《书概评注(插图本)》是符合要求的一本杰作。学智对古代文学、古代美学以至刘熙载和他的名著《艺概》是富有研究的;同时,更因为学智早年对书法理论有所寝馈,进行了若干年书法美学的研究,因而他能够看出《艺概·书概》的真正价值所在,用慧眼发掘其中精髓,还这位伟大古典美学家以历史的真面目。其注文则务求征引确属必须征引的古籍,评述则笺疏与考订并用。引古的目的是为了“今用”;笺证的作用在于疏通全文,抉微发隐。而尤其难得的是,学智在注释、评析之先,首先能够探龙取珠、高屋建瓴,把握了刘熙载有关书艺的辩证思想,抓住了“立象以尽意”这一个核心命题。“意象”范畴的提出为时甚早,《周易》早已说过:“圣人立象以尽意。”“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系辞上》)后来唐代诗僧皎然的《诗评》则把哲理范畴的象、意应用到诗学中去,发挥了作为中国悠久历史传统的“比兴”的艺术技巧,从而赞美江淹的“假象以见意”。刘熙载所说的“立象以尽意”,粗粗看来,好像也和皎然相同,然而却有了深刻的发展。他用那体现现实具体之美的“象”来突出书艺之重视形体之美;他用创立形象之“立”来突出书艺之重视动态之美,有别于“假象”的“假”字之偏于消极;而“尽”意之“尽”,则更突出了“意”为书艺之本。这在绘画上亦复如此。明末恽向就曾说过:“画家……简于象而非简于意。”(见清人陈撰《玉几山房画外录》)也正因为“意”是根本,所以刘氏要求书家把“意”表达得充分,条理于字中,磅礴于字外。这也诚如学智所发挥,认为刘氏借用《周易》这一命题,正是为了阐明书家欲书之时“意在笔先”的艺术规律。不仅如此,学智更把刘熙载的文艺思想核心作为全书评注的契机,通过一点一滴的诠释、考辨、阐述和发挥,显示了原著的整体性。凡形神、虚实、动静、奇正、疏密、生熟、刚柔、通变,既有提纲挈领的介绍,又结合原书中一条条札记的表述,落实到每一个观点的具体内涵之中,而并不囿于局部解说。这就使人们既看到了刘氏书中各有其针对性的评论,又纵览了《书概》整个的书法美学体系以至于哲学思想和整个美学理论的源泉,人们大可从书艺一端触类旁通,明了《艺概》中各“概”的总精神和总旨趣。
展开
作者简介
  刘熙载(1813—1881),字伯简,号融斋,晚年自号寤崖子,江苏兴化人。晚清著名学者、文艺理论家、教育家。刘熙载在其晚年所撰的《寤崖子传》中自称“仕皆师儒之位,自其为诸王师,为太学师,与夫在乡塾为童子师,客游为远方士子师,出处不同,而视之未尝不一也。”刘熙载毕生事业主要在治学与教学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身兼学者与导师。他博学多能,俞樾《左春坊左中允刘君墓碑》称其“自六经、子、史外,凡天文、算术、字学、韵学、及仙释家言,靡不通晓,而尤以躬行为重。”在上海龙门书院讲学期间,整理教学随笔成《持志塾言》,总结治学心得成《艺概》、《四音定切》、《说文双声》、《说文叠韵》,删定文稿诗作成《昨非集》,自1867年至1879年先后刊行,并汇刻为《古桐书屋六种》(《刘氏六种》)。遗书有《读书札记》、《游艺约言》、《制义书存》,由其子及弟子结集为《古桐书屋续刻三种》,于1887年刊行。《清史稿》、《民国续修兴化县志》、《清儒学案》、《清代朴学大师传》、《清代七百名人传》、《续碑传集》、《碑传集补》等均有刘熙载传。
展开
内容介绍
  金学智的《(书概)评注》,就是符合这要求的一本杰作。学智对古代文学、古代美学以至刘熙载和他的名著《艺概》是富有研究的;同时,更因为学智早年对书法理论有所寝馈,进行了若干年书法美学的研究,因而他能够看出《艺概?书概》的真正价值所在,用慧眼发掘其中精髓,还这位伟大古典美学家以历史的真面目。其注文则务求征引确属必须征引的古籍,评述则笺疏与考订并用。引古的目的是为了“今用”;笺证的作用在于疏通全文,抉微发隐。而尤其难得的是,学智在注释、评析之先,首先能够探龙取珠、高屋建瓴,把握了刘熙载有关书艺的辩证思想,抓住了“立象以尽意”这一个核心命题。“意象”范畴的提出为时甚早,《周易》早已说过:“圣人立象以尽意。”“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系辞上》)后来唐代诗僧皎然的《诗评》则把哲理范畴的象、意应用到诗学中去,发挥了作为中国悠久历史传统的“比兴”的艺术技巧,从而赞美江淹的“假象以见意”。刘熙载所说的“立象以尽意”,粗粗看来,好像也和皎然相同,然而却有了深刻的发展。他用那体现现实具体之美的“象”来突出书艺之重视形体之美;他用创立形象之“立”来突出书艺之重视动态之美,有别于“假象”的“假”字之偏于消极;而“尽”意之“尽”,则更突出了“意”为书艺之本。这在绘画上亦复如此。明末恽向就曾说过:“画家……简于象而非简于意。”(见清人陈撰《玉几山房画外录》)也正因为“意”是根本,所以刘氏要求书家把“意”表达得充分,条理于字中,磅礴于字外。这也诚如学智所发挥,认为刘氏借用《周易》这一命题,正是为了阐明书家欲书之时“意在笔先”的艺术规律。不仅如此,学智更把刘熙载的文艺思想核心作为全书评注的契机,通过一点一滴的诠释、考辨、阐述和发挥,显示了原著的整体性。凡形神、虚实、动静、奇正、疏密、生熟、刚柔、通变,既有提纲挈领的介绍,又结合原书中一条条札记的表述,落实到每一个观点的具体内涵之中,而并不囿于局部解说。这就使人们既看到了刘氏书中各有其针对性的评论,又纵览了《书概》整个的书法美学体系以至于哲学思想和整个美学理论的源泉,人们大可从书艺一端触类旁通,明了《艺概》中各“概”的总精神和总旨趣。
展开
目录
序 吴调公
刘熙载及其关于书艺的辩证思想(代前言)
例言
《书概》评注
附录
刘熙载有关书论汇辑
《清史稿·刘熙载传》
《艺概》自叙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