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学智的《书概评注(插图本)》是符合要求的一本杰作。学智对古代文学、古代美学以至刘熙载和他的名著《艺概》是富有研究的;同时,更因为学智早年对书法理论有所寝馈,进行了若干年书法美学的研究,因而他能够看出《艺概·书概》的真正价值所在,用慧眼发掘其中精髓,还这位伟大古典美学家以历史的真面目。其注文则务求征引确属必须征引的古籍,评述则笺疏与考订并用。引古的目的是为了“今用”;笺证的作用在于疏通全文,抉微发隐。而尤其难得的是,学智在注释、评析之先,首先能够探龙取珠、高屋建瓴,把握了刘熙载有关书艺的辩证思想,抓住了“立象以尽意”这一个核心命题。“意象”范畴的提出为时甚早,《周易》早已说过:“圣人立象以尽意。”“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系辞上》)后来唐代诗僧皎然的《诗评》则把哲理范畴的象、意应用到诗学中去,发挥了作为中国悠久历史传统的“比兴”的艺术技巧,从而赞美江淹的“假象以见意”。刘熙载所说的“立象以尽意”,粗粗看来,好像也和皎然相同,然而却有了深刻的发展。他用那体现现实具体之美的“象”来突出书艺之重视形体之美;他用创立形象之“立”来突出书艺之重视动态之美,有别于“假象”的“假”字之偏于消极;而“尽”意之“尽”,则更突出了“意”为书艺之本。这在绘画上亦复如此。明末恽向就曾说过:“画家……简于象而非简于意。”(见清人陈撰《玉几山房画外录》)也正因为“意”是根本,所以刘氏要求书家把“意”表达得充分,条理于字中,磅礴于字外。这也诚如学智所发挥,认为刘氏借用《周易》这一命题,正是为了阐明书家欲书之时“意在笔先”的艺术规律。不仅如此,学智更把刘熙载的文艺思想核心作为全书评注的契机,通过一点一滴的诠释、考辨、阐述和发挥,显示了原著的整体性。凡形神、虚实、动静、奇正、疏密、生熟、刚柔、通变,既有提纲挈领的介绍,又结合原书中一条条札记的表述,落实到每一个观点的具体内涵之中,而并不囿于局部解说。这就使人们既看到了刘氏书中各有其针对性的评论,又纵览了《书概》整个的书法美学体系以至于哲学思想和整个美学理论的源泉,人们大可从书艺一端触类旁通,明了《艺概》中各“概”的总精神和总旨趣。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