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成汉文的佛教经典也逐渐从大陆传至日本。
文献记载,日本在古坟时代(3世纪末-6世纪中叶)就与外来文化开始了大规模的接触。应神天皇十六年(285年),来自百济的王仁、阿直岐等人携汉文典籍东渡日本传播大陆文化。日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中卷的《应神天皇记》载:“亦百济国主照古王,以牡马壹疋、牝马壹疋,付阿知吉师以贡上(此阿知吉师者,阿直史等之祖),亦贡上横刀及大镜。(应神天皇)又科赐百济国,若有贤人者贡上。故受命以贡上人名,和迩吉师。即《论语》十卷,《千字文》一卷,并十一卷付是人即贡进。此和迩吉师者,文首等祖。”文中的和迩吉师就是王仁。王仁是汉高祖的后裔,作为百济的贤人东渡日本后,应神天皇的太子菟道稚郎子拜他为师,学习中文典籍,从那时起中国的图书文献开始不断传入日本。在当时以王仁等为首的来自百济及中国的“渡来人”,向日本传播了以汉文和儒学为代表的汉文化。在日本,从事文字工作的大陆移民都被称为“史”。其中由他们的子孙形成的古市“西文首”家族和大和“东汉直”家族,为这一时期日本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虽然《古事记》中提到的《千字文》一书肯定有误(《千字文》产生在王仁东渡日本后200年),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图书文献在3世纪已经传人了日本。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文献是以“卷”的形式传入日本的。“卷”是中国古代书籍的装潢形式,无论这些文献是竹简还是纸质文书,都可以说明在横向上进行装潢以便于浏览的书籍形式在日本已经出现,可以认为,同中国一样,书籍装潢是日本书画装潢最初的萌芽。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