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琴棋书画与篆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3058021
  • 作      者:
    高翠编著
  • 出 版 社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你想了解大气而浪漫的秦汉艺术吗?你想了解质朴而壮美的汉代印章吗?你想了解辉煌而多元的隋唐艺术吗?你想知道汉化的蒙古族著名琴家有哪几位吗?你想深入了解百花齐放的明代古琴艺术吗?通过阅读《琴棋书画与篆刻》,你就能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
展开
内容介绍
    《琴棋书画与篆刻》是一部关于中国的艺术史图解,内容包括远古的情思与想象力、三代艺术的礼乐时尚、理性与情感美的交融、大气而浪漫的秦汉艺术、质朴而壮美的汉代印章、雄强浑厚的唐楷、九叠文主宰公印的时代、公印军用与文人印的发轫等。
展开
精彩书摘
    远古的情思与想象力
    中华民族的审美艺术是先民审美活动的产物。据考古资料和先秦典籍记载,远古先民明显带有审美性质的意识活动,是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以后。中华民族先民的审美活动孕育了艺术,中华民族的艺术史也从这时开始了。传说中的古琴,使我们了解到古琴在原始社会政治中占有很高的地位。纵横交错的棋盘雏形的产生,也揭开了围棋的历史。这时作为全民交际工具的文字也产生了。原始人类自然天真的绘画使我们认识到了远古的情思与想象力。原始社会晚期陶器上的契刻符号也为篆刻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传说中的古琴
    琴,是中国古老的弹弦乐器,古代称“瑶琴”、“丝桐”等。近现代以来,文人们给它冠以“古”称,故又称“古琴”。因它的标准形制是七条弦,所以又称“七弦琴”。古琴艺术在中国传统乐坛享有崇高的地位,它是中华民族古代音乐文化的高度浓缩,更是中国古代文人音乐的精髓。
    在传说中的上古时代,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传说故事来了解古琴的起源。
    人们总是将古琴的创制与我们熟知的人物联系起来。在古籍记载中,就有许多古代神话人物如伏羲、神农、尧、舜等创制古琴的传说。在《太古遗音》一书中,就记载了这样的传说:“伏羲见凤集于桐,乃象其形”,削桐木“制以为琴”,认为古琴的创造者为伏羲。《礼记·乐记》中则认为“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制乐,以赏诸侯”。这样古琴的发明者又成了舜。又有传说认为,原始社会发明农耕的神农氏曾经“削桐为琴,绳丝为弦”。如果按照这些说法,琴的创制和产生又被推到了传说中的上古时期,距离现在至少有4000年-5000年的历史!这些虽然无从考证,但可以确信的是,古琴这件乐器出现得一定很早。
    另外,我国流传的一些关于古琴创制的传说,将古琴的创制与沟通天人、调息天地阴阳之气的娱神器物相联系。如《吕氏春秋》记载道:“昔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蓄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为五弦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诗经·小雅》中也有“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谷我士女”。从这些传说故事中,可知古琴创制之始不仅仅是一件能够供人娱乐的乐器,而且是娱神器物。
    关于古琴的创制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目前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我们也只能想象其最大的可能性。例如有一种说法猜测古琴产生的经过。人类在原始时代就知道使用弓箭,在射箭时,弓箭发出的绷绷声,会给人以音乐美的启示。这种用以捕兽、作战的工具,终归有一天会演变成为乐器,于是它便从广袤的战场、猎场退居到音乐歌舞场所。可以想象到,最早的古琴弦数一定较少,以后逐渐增多。这种说法突出了广大劳动人民在劳动实践中的创造性智慧,把那些神秘的传说因素给剔除了,但似乎无法说明古琴一开始就在整个社会政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雏形已具的围棋
    琴棋书画之棋,指的就是围棋。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黑白世界的围棋,是我国的一项创造发明,同时它也是历史最悠久的一种棋艺。它将科学、艺术和竞技三者融为一体,有着丰富人们文化,陶冶人们性情,发展人们智力,培养人们优秀的意志品质、灵活的战略战术等作用。
    围棋在我国古代称为弈,可以说是棋之鼻祖,相传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围棋的起源,时至今日尚无定论,恰如中国文化的其他方面一样,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悬疑。兹介绍几种流行较广的说法。
    关于围棋起源流传最久远的说法是:“尧造围棋,丹朱善之。”晋朝人张华在他写的《博物志》中说:“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还提到,舜觉得儿子商均不甚聪慧,也曾制作围棋教子,以发展他的才智。《路史后记》写得更为详细:尧娶妻富宜氏,生下儿子朱,儿子骄躁任性,尧很难过,特意制作了围棋,“以闲其情”。按照这种说法,制造围棋是为了开发智慧、纯洁性情的。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夏人乌曹作赌博围棋”。以上关于尧、舜和乌曹创造围棋的传说,颇似于神农氏尝百草、有巢氏造房子等传说。古时候的人们愿把某项重大发明或发现归结到某个大人物身上,以表达肯定和敬佩之情。另一个关于围棋起源的有名传说是“河图”、“洛书”说。相传在远古的伏羲氏时代,黄河里跳出一匹龙马,马背上画着一幅图画,人们称之为“河图”。大禹治水时,洛水现出一只神龟,神龟背上也画有一幅图,名“洛书”。关于“河图”、“洛书”的解释有许多版本,一般认为“河图”为圆,象征天;“洛书”为方,象征地。“河图”上的符号代表着天上的星座,“洛书”上的符号则反映了地域观念的九州。古人认为地是方的,故围棋盘也是方的;星星是圆的,引申为围棋子也是圆的。
    中国的“八卦”围棋起源理论是与“河图”、“洛书”的结合,“河图”、“洛书”演变成了“太极图”。“太极图”中的阴阳鱼(黑白鱼)黑白相反,形成了对称结构,暗寓着宇宙阴阳(黑夜和白天)的变化和自然界永不休止的互相转化的运行。围棋起源于“八卦”说的人们更具体地指出,围棋盘上的天元代表着宇宙和大地上的共同中心。分布在棋盘上的8个“星”,分别代表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8个方位。《敦煌棋经》中说:“棋子圆以法天,棋局方以类地。”这与“八卦”说相一致,并成了“八卦”说的有力凭证。
    我们知道,任何事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围棋自然也不例外,它从萌芽到完善,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和发展的过程。尧、舜、乌曹时期的围棋当是较低级的原始围棋,棋盘不会像现在这样的19×19道或古代曾经一度流行过的17×17道,而可能是小棋盘,同时着法也要简单一些。在古代围棋发展的历史中,曾经采用过13×13道和15×15道棋盘,就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特点。
    在围棋的棋制着法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的同时,围棋盘也经历了由小到大的变革。我国现行的棋盘是19×19道的方形盘。:这样的19道棋盘,据考证,在东汉时就已有人采用,但真正广泛地运用还是在唐宋以后。东汉至唐朝以前属交叉时代,当时流行的棋盘既有19道的,也有17道的。而在西汉以前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流行17道的棋盘。在采用17道棋盘以前,我国围棋发展史上还出现过11道、13道和15道的围棋盘。
    在甘肃水昌县鸳鸯池出土的原始社会末期的陶罐中,不少绘有黑色、红色甚至彩色的条纹图案,线条均匀,纵横交错,格子齐整,形状很像现在的围棋盘,但纵横线条只有10道-12道,而不像现在的19道。考古学家称之为棋盘纹图案。据此推测,具有悠久历史的我国围棋产生于原始社会的末期,当时采用的棋盘可能就是10道-13道的。
    据日本某杂志报道,古代夏威夷有一种棋戏,棋盘纵横各11道,也在线的交叉点上投子对弈,似是我国古代11道围棋的外传。1977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发掘的一座辽代古墓里,挖出围棋方桌,高10厘米,边长40厘米,桌上画有长、宽各30厘米的围棋盘。棋盘纵横各13道,布有黑子71枚、白子73枚,共144枚。另有黑子8枚、白子3枚空放着。夏威夷发现的11道围棋盘和我国辽代古墓中发掘的13道围棋盘,均和我国原始社会陶罐上的棋盘纹图案一样,看来是我国最古的两种围棋盘的遗存。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远古的情思与想象力
一、传说中的古琴
二、雏形已具的围棋
三、黄帝时代有文字
四、自然天真的原始绘画
五、篆刻艺术的萌芽

第二章 三代艺术的礼乐时尚
一、礼乐盛行时代的宠儿
二、益智增识的围棋
三、汉字线条美之源
四、扑朔迷离的三代绘画
五、深受契刻影响的早期玺印

第三章 理性与情感美的交融
一、走向士人的大众乐器
二、围棋鼻祖弈秋
三、令人惊诧的大篆《石鼓文》
四、战国帛画的幻想色彩
五、富于艺术意向的古玺

第四章 大气而浪漫的秦汉艺术
一、爱琴解音的文人琴家
二、《弈旨》和《围棋赋》
三、开放而洒脱的汉隶运动
四、浪漫而多彩的汉画艺术
五、质朴而壮美的汉代印章

第五章 飘逸超然的魏晋风度
一、七弦琴流泻出千古情韵
二、名手辈出的魏晋围棋
三、形神兼备的魏晋书法
四、“画绝”顾恺之
五、挺健冷峻的魏晋篆刻

第六章 辉煌而多元的隋唐艺术
一、文人音乐与市井琴艺
二、诗如潮涌、棋如星云的隋唐时期
三、雄强浑厚的唐楷
四、雄健清新的隋唐绘画
五、九叠文主宰公印的时代

第七章 具有诗意美的五代、两宋艺术
一、人才辈出的琴学艺术
二、刘仲甫及其《棋诀》
三、“宋四家”与尚意书风
四、富于人情味和抒情性的五代、两宋绘画
五、公印军用与文人印的发轫

第八章 文人意识强烈的元代艺术
一、汉化的蒙古族著名琴家
二、驰名中外的棋书——《玄玄棋经》
三、遒丽秀媚的元代书风
四、文人画家的山水意境
五、楷书入印与印石篆刻

第九章 力创新风的明代艺术
一、百花齐放的明代古琴艺术
二、过百龄与明代围棋的瑰景
三、以古出新的明代书法
四、走向繁荣的写意花鸟画
五、别开生面的明代文人篆刻

第十章 锐意求进的清代艺术
一、日益成熟的古琴艺术
二、棋家如林的清代棋坛
三、尊碑求变的清代书风
四、格外耀眼的清代绘画
五、腾波而起的清代篆刻

第十一章 探求新颖审美形式的近代艺术
一、走向民间的古琴艺术
二、日益衰落的中国围棋
三、创新求变的书法艺术
四、雅俗共赏的近代绘画
五、蔚为大观的篆刻艺术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