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吕澎 序言
蓝庆伟 前言
第一部分 文本
钱乃婧 “学古而变,取洋而化”
陆蓓容 会心岂在多
白晶文 从素描艺术到浮雕艺术——浅析奚秀霞的浮雕
吕明翠 心灵的坚守——观何泳霖作品《原罪》
钮俊卿 游走在中国画的传统性与现代性之间——关于李冉对徐悲鸿《树上》(1940年)的变体
慈玥剑 白石
穆争 经典的传承——解读漫画《新“三毛”流浪记》
李琪 从物质匮乏到精神空虚——解读《人群》
杨秀才 一次“倒退”的尝试——对陈之佛花鸟画中装饰设计情结的思考
卜欣 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略谈潘天寿绘画中的“传统性”
闫信利 传统的继承与形式的创新——解读陆俨少的作品与其变体
禹培龙 国画精神的抽象化表现——尝试黄宾虹山水画中精神的变体再现
王道杰 天地精华,吐心中真情——体会王开通的变体画《山河水》
刘晓玲 国画·生活·传统——对李可染山水风格运用的一次尝试
杨倩倩 历史情境的再现——解析陈妍晖《江山如此》
高松寅 红色的变迁——读王亚霞的《风雨红岩》
刘璟 红色的渗入与渗入的“红色”——对渠国强《新红岩》的解读
陈淡宁 “文革”,我开始摇滚了——刘晨旭和他的“过去与现在的记忆”
洪羽 从抗战“平面”走到抗洪“现实”——评高桂子抗洪题材油画一张
谭洁 另一种继承和发扬——赵潇变体刘海粟《黄山白龙潭》
陶寒辰 对历史与艺术的重新解读——浅析蒋坷均和他的作品《父亲……父亲!!父亲,父亲。父亲?!》
薛路 关于《“田”系列1号》的几个关键词
李清 中西融合与传统回归
张书彬 心灵的净化,心性的融合——观陈伟颜变体画《红蜻蜓》有感而发
李静 解读之作——《的“萌芽”》
内容摘要
《艺术的历史与修正》是对中国美术学院史论系二年级“20世纪中国艺术史”以及综合专业选修课的课程进行的一次教学设计的结果。史论系的教学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有写作艺术史的基本能力,尽管写作艺术史的专业能力显然不是四年学习中就能够培养起来的——对于个别同学来说也未必,但这不是不给学生进行写作机会的理由。鉴于上学年我安排学生的已经是对艺术史具体单个课题的研究,同时也考虑到选修课的同学来自不同专业方向(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新媒体、建筑等等),他们对写作本身缺乏兴趣而具有一定的艺术实践能力,为了将教学要求不同的两个课结合起来,我给选修课的同学安排的作业是修改20世纪中任何一位艺术家的作品,以便他们对某个艺术家的艺术有更为深入的认识,而让史论系的同学针对选修课的同学的作品进行比较性的评论,练习写评论文章。为了让这样的作业能够得到有效的交流,并且让史论系的同学实践展览策划和组织,我也让高年级的同学充当策展人和组织者,总之,我希望教学工作由师生共同来进行,有交流、互动、协调,并且在展览实践上尽可能靠近专业要求。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