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英汉习语与节日民俗
二、以岁时节令为主的中国传统节日
所谓岁时,指的是一年四季;节令,是古人对不同季节自然物候的认识和区分。将一年中不同季节的气候特征进行归纳排序,便形成了岁时节令。岁时节令的区分,最初是基于农业生产的需要,以便按时安排相应的农事活动;中国古代的历法因此被俗称为“农历”。中国长期以来是一个以农业耕作为主要生产生活方式的社会,而农事活动的直接决定因素就是岁时节令的变化,因而形成了主要以岁时节令命名的中国传统节日。这是因为“节日的起源及其发展,受到产食经济形式的强有力的限制,建立于传统农业社会之上的价值观以及思维方式决定了中国传统节日的基本风貌。”人们生存形态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式与内容,这就使得中国传统生活类型的节日也大多依赖于生产性的岁时节令而产生。中国岁时节日表现了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这从以下节俗活动中可见一斑。元旦前后的立春节,看风云,占天候,预测年岁丰欠。三月清明、谷雨前后是春耕播种的大好季节,诸多节日活动都与祈求丰收有关。五月盛夏之初,各种灾害较多,俗称为“恶月”,其节俗活动多与防病、除害有关。夏至许多地方有“祭田婆”、摘新谷祭祖习俗。六月正值三伏酷热季节,易染疾病,因此,许多习俗偏重于消夏抗暑活动,包含有爱护生产力的意义。六月六日天贶节,不少地方农民为保护耕田要祭祀谷神。七月七日乞巧节,从牛郎织女神话传说演变而来的妇女乞巧习俗,反映了男耕女织的经济生活。八月是一年中的收获季节,农民用新谷酬谢祖宗和家神。中秋节赏月、拜月、赏桂,有喜庆丰收的习俗。十月一日,一些地区农民庆祝牛王生日,广东有对牛不穿绳的“放闲”习俗,这是农闲之际向牛酬谢的表现,实际上是古代牛图腾崇拜风俗的遗留。十一月“冬至大如年”,农民有看雪的习俗,所谓“一九雪,九九皆有雪”。大雪可冻杀害虫,来年农事丰稔。谚语“冬雪是麦被”,其含义即在于此。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