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序二
序三
前言
语法篇
第一章 语言的认知基础和语法理论
1.0 语言的认知基础
1.1 语法的组成部分及其与认知系统之间的关系
1.2 语法理论的任务
1.3 小结
第二章 语法的操作系统和理论原则
2.0 语法的操作系统
2.1 语法的理论原则
2.2 短语结构的表达法
第三章 单句、小句及复句的结构
3.0 单句的三个组成部分
3.1 小句
3.2 主从复句
3.3 联合复句
3.4 句子成分的句法范畴与语法功能
3.5 小结
第四章 汉语中的名物化结构
4.0 引言
4.1 名物化结构的类型学特征
4.2 相关的研究
4.3 名物化结构分析
4.4 相关问题
4.5 结语暨讨论
第五章 现代汉语使役句
5.0 基本句式
5.1 转换模式
5.2 施事役格句
5.3 含“V-得”和“V-V”的役格句
5.4 有关理论问题的讨论暨结语
第六章 使役旬的类型学特征
6.0 表达方式
6.1 格变
6.2 句法结构
6.3 结语
第七章 特指问句标记的类型学特征
7.0 疑问标记的类型学特征
7.1 零标记
7.2 疑问标记的句法结构
7.3 讨论暨结语
第八章 回环理论与汉语构词法
8.0 有趣的述宾式合成复合词
8.1 有关研究及讨论
8.2 回环理论
8.3 语法的两种生成机制
8.4 其他合成复合词
8.5 关于“双音节复合词”
8.6 结语
第九章 汉语真假复合词
9.0 传统意义上的复合词和多重复合词
9.1 复合词的语序和类型
9.2 合成复合词的结构
9.3 假复合词
9.4 合成复合词的题元结构
9.5 普通复合词
9.6 对汉语语言习得的启示暨结语
第十章 合成复合词的逻辑形式
10.0 何谓逻辑形式?
10.1 合成复合词的逻辑形式
10.2 证据考
10.3 讨论暨结语
第十一章 “可”字型问句的反诘语气及结构
11.0 从《西游记》中“可”字型问句的翻译谈起
11.1 “可”字型问句的反诘语气
11.2 “可”字型问句的语法特征
11.3 “可”字型问句的结构
11.4 结论
第十二章 反身代词的无定用法
12.0 两个理论概念
12.1 有关例句的讨论
12.2 反身代词无定用法的实质
12.3 结论
翻译篇
第十三章 翻译认知过程中的两种编码机制
13.0 前言
13.1 理论框架
13.2 垂直翻译:概念一意旨系统发出编码指令
13.3 平行翻译:记忆系统发出编码指令
13.4 讨论暨结语
第十四章 翻译中指称及语序转换
14.0 零代词和指称链
14.1 指称转移及其翻译
14.2 语序转换
14.3 流水句中的动词语序及其翻译
14.4 结语
第十五章 语言的偶像与翻译
15.0 引言
15.1 偶像化了的语言
15.2 语言化了的偶像
15.3 结语
第十六章 《源氏物语》汉译话语结构及转折句的分析
16.0 描写译学理论与方法
16.1 描写对象
16.2 话语结构的探讨
16.3 转折句的分析
16.4 讨论暨结语
跋
中英文术语表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