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汉字的形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4749353
  • 作      者:
    王平,郑蓓著
  • 出 版 社 :
    大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汉字是中华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但承载了我们几千年的历史,而且也是从古到今人们进行沟通的重要手段。由汉字衍生出来的书法艺术,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汉字凝聚着汉民族的智慧,包藏着丰富的艺术内蕴,充满着无穷的生命力。文字是语言的书面记录,但是文字的研究价值还不单单在于它记录了口头语言,它还记录了文字本身乃至文字和语言之外的许多方面,一直以来是我们的得力助手,而且,随我国国力的不断提升,汉字正大踏步走向世界,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字中国》是中国民族精神史诗出版工程,是传承中国民族文化不得不读的书。《汉字的形态》全书分为“甲骨传奇”、“青铜韵致”、“刻石立范”、“书于竹帛”、“字纸绝配”五章,从古至今介绍了汉字的不同载体——甲骨、青铜器、刻石、竹简木牍、缣帛、纸张,以及不同载体上的各种书体——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等,全面反映了汉字的发展史,展示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展开
作者简介

  王平,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教授

展开
内容介绍
    《汉字的形态》分为“甲骨传奇”、“青铜韵致”、“刻石立范”、“书于竹帛”、“字纸绝配”五章,从古至今介绍了汉字的不同载体——甲骨、青铜器、刻石、竹简木牍、缣帛、纸张,以及不同载体上的各种书体——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等,全面反映了汉字的发展史,展示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本系列丛书由《汉字的功能》、《汉字的形态》、《汉字艺术》、《汉字的形质》、《中国文字家族》等组成。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甲骨传奇
  一个世纪以前,一个惊世的发现,揭开了古老东方神秘面纱的一角。甲骨文的问世,将中华文明古国三千多年前的辉煌真实地展现在了世人面前。甲骨文是如何被发现的?又为什么在殷墟这个王者之都大量出土?甲骨为什么会成为早期汉字的载体?这与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独特的内容导致了甲骨文怎样奇特的文字形态?研究甲骨文的前贤们又是如何揭示这一占卜文字的奥秘的?在本章的叙述中,读者可以寻觅到以上这些问题的答案。
  第一节 甲骨惊现
  晚清光绪年间,中原地区河南安阳小屯村的农民正在辛勤地耕耘者广袤无际的土地。他们谁也不曾意识到:深藏于地下几千年的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这样从他们的锄头底下重新问世。甲骨文是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当时的人们并不认识这些文字,而这些龟甲和兽骨又与中医所称的“龙骨”颇有相似之处,很自然地这些“龙骨”都纷纷进了药店,用了治疗身体虚弱和疟疾等病症。据说当时靠出售“龙骨”为生得农民,为了使它们和传说中的“龙骨”更为形似,竟然将上面契刻的文字抹掉后再送去销售。谁曾想,当时“一斤才值数文钱”的“龙骨”,在百年后的今天,一片可以拍卖到数百万的高价!
  重新问世的甲骨在药店“蒙冤”多年后,终于遇到它们的“伯乐”——王懿荣。王懿荣(1845-1900),是清末中国著名的金石学家和古文字学家,不为人知的“龙骨”才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甚至连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的学者也蜂拥而至,私下收购。从此甲骨的身价扶摇直上,开始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文明进程的珍贵资料,商代文明从这个时候开始逐渐显露于世。
  甲骨文的发现使一直为史学家所质疑的殷商时代得以确认,然而发现甲骨文,揭开那个充满神奇与巫术的古老时代,对王懿荣来说不知是不是真的隐含着噩运,发现甲骨文的第二年,也就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为了反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担任京师团练大臣的王懿荣在写下绝命词后壮烈投井殉国,时年56岁。
  王懿荣走了,把沉睡千年的甲骨文留给了后人。这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引领着后人追寻着王懿荣的研究之路,一步一步走得更远。王懿荣之后的二十多年,又一甲骨研究者罗振玉几经周折,发现了甲骨的准确出土地——河南安阳。
  实际上当时所发现的准确的甲骨出土地,是河南安阳城西北五里处,洹河边一个名叫小屯的村落。从此,原本只在史书中出现的地名“殷墟”——如《史记?项羽本纪》中所记载的项羽与秦将章邯相会于“洹水南殷虚上”,以及唐人《史记正义》所说的“相州安阳本盘庚所都,即北冢殷虚”——随着甲骨文的出土被得以确定。殷墟的确定更使得夏、商、周三代由传说走向信史。
  在历史上就赫赫有名的殷墟,位于今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洹河两岸,曾经是殷商的国都。三千年前,豫北平原上曾流淌着一条宽阔的河流,名为“洹河”。“洹”字的甲骨文写作“ ”,其形状宛如一条盘桓的巨龙。洹河源出太行,流经一马平川的豫北平原,殷商天子就择都于此。据文献记载,自盘庚迁都于此至纣玉(帝辛)亡国,共延续了253年。商朝灭亡后,殷都逐渐衰败荒芜,后来变成了废墟,因此有了“殷墟”这一名称。殷墟曾经历过无与伦比的辉煌,据考古学者们的研究发现,这里的都城占地面积约24平方公里,城市布局严谨合理,大致分为宫殿区、王陵区、一般墓葬区、手工业作坊区,平民居住区和奴隶居住区。殷墟城市的规模、宫殿的宏伟,以及出土文物做工之精美、数量之巨大,可充分证明它当时是整个华夏大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时光流逝,帝都的繁华早已灰飞烟灭。 1987年,在殷墟的旧址上建起了殷墟博物苑,博物苑的建筑颇有再现当日原貌的倾向。苑门是依照甲骨文的“门”字形,用几根雕有商代纹饰的木柱和横梁构成。苑中建筑都采用了重檐草顶,夯土台阶,檐柱上雕以蝉龙等纹饰图案,显得古朴庄重。整个博物苑展现了殷代王宫殿堂的布局与建筑,再现了商代璀璨的文明和商代帝王奢侈的生活。
  甲骨文最早出土于殷墟,并且在这里出土的数量最多,因此甲骨文又以此称为殷墟文字、殷墟卜辞、殷墟书契、殷契等,这都是以甲骨文的出土地点命名的。那么,记录着中华先民生活足迹的“龙骨”是不是仅仅存在于河南安阳?是不是别的地区选择了“龙骨’’以外的其他文字载体?这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1977年,人们的目光又聚焦到了一个曾经因出土青铜器而闻名世界的宝地——陕西周原地区。后来,因为这里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甲骨,而被最终确定为周朝原部落的居住地。据统计,周原地区出土了甲骨17000余片,其中1 6799片是龟腹甲,其余的都是兽骨。这表明使用甲骨记载文字并不是殷人的专利,周代在使用大量金文的同时,也延续了殷人的传统和风俗,使用甲骨这种材质记录他们的占卜内容。
  周原甲骨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远远地超过了以前的发掘成果,它的发掘为研究西周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使甲骨学者的眼界扩展到了殷墟甲骨文以外,并促进了西周甲骨学这一新的分支学科的形成。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甲骨传奇
第一节 甲骨惊现
第二节 占卜文字
第三节 甲骨文的形态
第四节 甲骨研究

第二章 青铜韵致
第一节 问鼎之尊
第二节 青铜器的发现及种类
第三节 青铜器的制作及铭文内容
第四节 金文的形态

第三章 刻石立范
第一节 书同文字
第二节 篆字遗存
第三节 小篆传世
第四节 碑林巡礼

第四章 书于竹帛
第一节 简帛的发现
第二节 简帛的出土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