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翻译之道:理论与实践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0971768
  • 作      者:
    曹明伦著
  • 出 版 社 :
    河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作者简介
  曹明伦,翻译家,北京大学博士,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大学特聘教授、河南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四川理工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翻译协会理事、四川翻译文学学会副会长、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文学翻译、翻译学及比较文化研究。著有《翻译之道:理论与实践》和《英汉翻译实践与评析》,译有《爱伦·坡集》《弗罗斯特集》《威拉·凯瑟集》《培根随笔集》《伊丽莎白时代三大十四行诗集》和《司各特诗选》等多种英美经典,与人合作编注有《英诗金库》。论文见于《中国翻译》《上海翻译》《国外文学》《名作欣赏》《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评论》等学术期刊及若干大学学报。
展开
内容介绍
  《翻译之道:理论与实践》先后论证了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考察了“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来龙去脉,辨析了译介学和翻译学之间的差异,明确了二者各自的学科概念,并发出了翻译学应该划定学科界线、保持学科特点、避免学科危机的呼吁;指出了翻译概念的发展只是其外延的增加,而非其内涵之质变,因此翻译的本质属性并未改变;重新审视了翻译的目的、任务及其标准,首次提出了“文本目的”和“非文本目的”这对概念,首次区分了翻译的“文本行为”和“非文本行为”,批评了功能派理论对二者的混淆,证明了以忠实为取向的翻译标准永远不会过时,尝试性地规划了翻译学的学科范围,明确了翻译理论的位置,把它与翻译史和翻译批评一道作为构成翻译学的三个有机部分,而且是其中最主要的部分,对当今中国的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进行了反思,进一步分析了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关系失调的原因。并指出了恢复其互构、互补、互彰之和谐关系的途径。
展开
精彩书摘
  《翻译之道:理论与实践》:
  第1章 翻译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历史回顾
  1.1 翻译活动和翻译理论的起源
  要明确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首先应明确翻译活动-和翻译理论之起源。人类的任何社会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都必将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理论,而理论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翻译理论自不例外。所以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翻译活动之发轫早于翻译理论之滥觞,或者说翻译理论的出现晚于翻译实践活动的发生。那么翻译实践活动始于何时呢?
  一般说来,人类之间开始用不同语言进行交流的那一刻就是翻译实践活动肇端之际。那么,人类是何时开始用不同语言进行交流的呢? 通天塔之传说当然不可信据《旧约》记载的年岁和提供的线索推异,上帝变乱人类语言当在其创世后的1800年左右,或者说距今约4500年前。3但众所周知,生活在25万至4万年前的早期智人已经有了“复杂而有音节的语言”;而已分出人种的晚期智人(即解剖结构上的现代人)在几万年前就开始了迁徙和交流。据考古学和社会人类学的研究,人类越过冰冻的白令海峡到美洲大约是在5万年前,通过东南亚的一些岛屿到澳洲大约是在3万年前,(崔连仲,1983:18—19)因此我们可以推断,人类几万年前就开始用不同语言进行交流了。
  ……
展开
目录
译苑新葩又一春
一览众山小
前言
绪论

第一章 翻译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历史回顾
1.1 翻译活动和翻译理论的起源
1.2 中国翻译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历史回顾
1.2.1 汉代到宋代佛经翻译时期的实践和理论
1.2.2 明清两朝科技翻译时期的实践和理论
1.2.3 20世纪学术名著与文学翻译时期的实践和理论
1.3 西方翻译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历史回顾
1.3.1 古罗马时期的翻译实践和理论
1.3.2 《圣经》翻译的实践和理论
1.3.3 民族语翻译的实践和理论

第二章 翻译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现状描写
2.1 文化转向后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2.2 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来龙去脉
2.2.1 Translation Studies及其“文化转向”的由来和现状
2.2.2 外来术语Translation Studies在中国学界的名与实
2.3 现状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
2.3.1 思考一:翻译理论还需不需要与实践相结合?
2.3.2 思考二:新桥旧桥并用,避免学科危机
2.3.3 冷静,求实,保持学科特点

第三章 翻译的基本概念和翻译活动的性质
3.1 翻译的基本概念
3.1.1 翻译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3.1.2 翻译概念及其依附的语词
3.1.3 翻译概念外延的扩大
3.1.4 翻译定义的重新厘定
3.2 翻译活动的性质

第四章 翻译的目的、任务及其标准
4.1 文本目的:译者的翻译目的
4.2 翻译任务:译者的任务
4.2.1 本雅明心目中的读者和译者
4.2.2 纯语言·普世语·核心结构·深层结构
4.3 翻译标准:译者的自律准则
4.3.1 新批评认为原作意义再模糊也可确定
4.3.2 德里达认为有解读经验就能看到真实
4.3.3 译介学理论不能作为解构忠实的论据
4.3.4 百家释严复,还是严复释百家?

第五章 翻译理论的定性和定位
5.1 翻译理论的定性
5.2 翻译理论的定位

第六章 对翻译理论的反思
6.1 关于考证不严、引征不确的问题
6.1.1 典型个案研究之一:“翻译”二字并用始于何时?
6.1.2 典型个案研究之二:道宣撰有《大恩寺释玄奘传论》吗?
6.1.3 典型个案研究之三:大亮法师“五不可翻”出自何典?
6.1.4 典型个案研究之四:真谛真的主张意译吗?
6.1.5 典型个案研究之五:“阙名”是何人?
6.2 关于术语翻译和译名统一的问题
6.3 关于思维逻辑和语言逻辑的问题
6.3.1 典型个案研究之六:等效是理想的目标,忠实就不是?
6.3.2 典型个案研究之七:译者的行为何以如棋着的变化?
6.3.3 典型个案研究之八:没有A就没有B,所以B应该从属于C?
6.3.4 典型个案研究之九:“近真”以什么为目标?
6.4 关于论而无据和论据单调的问题
6.5 关于理论借鉴中的误读误译问题
6.5.1 典型个案研究之十:认知过程中没有客观性可言吗?
6.5.2 典型个案研究之十一:原文已死译文干吗还要捅上一刀?
6.5.3 典型个案研究之十二:The t1:artslator is a betrayer使 Traduttdre,traditore失去了什么?
6.5.4 典型个案研究之十三:是几何学奥深还是文句奥深?
6.6 关于理论界的学术态度和学风问题

第七章 对翻译实践的反思
7.1 当今中国翻译实践的现状
7.1.1 典型个案研究之十四:“背叛”之风为何难以遏制?
7.1.2 典型个案研究之十五:译者对这个场面真不难想象?
7.1.3 典型个案研究之十六:下达“绝对命令”该如何措辞?
7.2 正视实践现状,走出翻译危机
7.2.1 加强理论学习,规范翻译行为
7.2.2 调整翻译教学,弥合人才断层

第八章 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和途径
8.1 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及其结合方式
8.2 纯理论与纯翻译理论的区别
8.3 纯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及其结合方式

结论
引用文献
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