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新时期翻译研究考察:1981-2003:1981-2003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223031
  • 作      者:
    李林波著
  • 出 版 社 :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作者简介
  李林被,汉族,陕西人,现为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5年华业于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典籍翻译。近年来发表翻泽方向学术论文10篇,主持陕丙省教育厅研究项目1项、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项目1项,并主持或参与。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新时期翻译研究考察(1981-2003)》研究了1981-2003年期间中国翻译研究的总体状况,主要基于这一阶段内发表于中国大陆的翻译研究文献,包括具有重要意义的著作和论文,以及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的事件。在内容上侧重于理论发展和学科建设方面的考察,主要论题包括我国翻译界在西方译论引进、中国传统译论的继承、语言学模式的翻译研究、文艺学模式的翻译研究、翻译研究多元局势以及翻译学科建设方面的基本事实和发展状况。这几项内容互相关联,互相影响,共同构成中国现代翻译研究的大系统。《中国新时期翻译研究考察(1981-2003)》首先对以上各部分的发展情况做实证性的梳理和总结,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翻译研究的整体发展脉络做出考察,以此来显示出中国现代翻译研究的成果和不足,同时为中国翻译学将来的发展提供基础和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绪论
  1.1阶段性考察:现代翻译研究发展的需要
  中国翻译研究发展至今,虽然并没有泾渭分明的阶段性分界线,况且人文学科的发展其延续性和继承性是内在的、无法隔断的,但是,本书选择l981年作为研究的肇始年份,是因为它相对而言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而2003年作为终止年份,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研究时代的局限,因为这个年份并不意味着另一个新的阶段的开始,然而身处此时的笔者,只能从此断开,以1981--2003年作为一个研究的阶段。本书研究的是从l981--2003年期间中国翻译研究的总体状况,主要基于这一阶段内发表于中国大陆的翻译研究文献,包括具有重要意义的著作和论文,以及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的事件。同时,对产生于1981年以前及2003年以后的少量重要文献和学术事件也有论及。在内容上侧重于理论发展和学科建设方面的考察,主要论题包括我国翻译界在西方译论引进、中国传统译论的继承、语言学模式的翻译研究、文艺学模式的翻译研究、翻译研究多元局势、重要的论辩以及翻译学科建设方面的基本事实和发展状况。这项研究的必要性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翻译理论的形态开始有了转变。在此之前的翻译理论,远至基于佛经翻译实践的译论,近至20世纪70年代的译论,从理论基础和思维方式及理论形态上基本都可以归属为传统译论类。对于中国新时期的划分,较为普遍的做法是以1978年改革开放为上限,但这种划分方法显然不能显示出翻译研究本身发展的特点和阶段性。我国从1981年开始引进西方翻译理论①,才逐渐唤起了译界研究者的理论意识和研究方法科学化的观念,此后经过几年对西方译论学习,它们的影响开始体现于中国的翻译研究中。从此之后,我国的翻译研究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理论基础等方面和整体态势上开始发生逐渐的转变,这个变化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就更加明显。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阶段性考察:现代翻译研究发展的需要
1.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3  本书的研究目标与方法
1.4  中国新时期翻译研究发展概述

第二章 西方翻译理论的引进
2.1  1981-1996年:引进的初始期
2.1.1  引进的内容
2.1.2  引进的背景
2.1.3  引进的意义
2.1.4  引进的方式
2.2  1997-2003年引进的拓展期
2.2.1  引进的内容
2.2.2  引进的背景
2.2.3  引进的意义
2.2.4  引进的方式
2.3  西译论引进的评价与总结
2.3.1  引进的成绩与问题
2.3.2  西译论引进——理论发展的必然

第三章 中国传统译论的研究与继承
3.1  中国传统译论的批判性研究
3.2  在诠释中继承中国传统译论
3.3  整合创新——让传统走进现代

第四章 中国翻译研究的语言学路线
4.1  中国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模式的发端
4.2  语言学模式的发展和调整
4.2.1  转换生成模式
4.2.2  语义模式
4.2.3  语篇模式
4.2.4  语用模式
4.3  语言学模式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第五章 中国翻译研究的文艺学路线
5.1  中国传统文艺学翻译研究的集成者——许渊冲
5.2  神似翻译理论研究的总结——《神似翻译学》
5.3  新时期中国文艺学翻译研究的奠基者——张今
5.4  中国文艺学派翻译学的构建——《文学翻译学》
5.5  结语:文艺学派,不应只是传统

第六章 中国翻译研究的多元共生局面
6.1  文化模式翻译研究的兴起和发展
6.2  各种层面哲学模式翻译研究的开发
6.3  中国翻译研究多元局势的形成
6.4  多元模式的共处方式及其发展趋势
6.4.1  译学范式研究
6.4.2  中国翻译研究的发展趋势研究

第七章 在冲突中发展的中国翻译研究
7.1  科学与艺术之争
7.2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之辩
7.3  翻译学之成立与不成立、特色派与共性派之争
7.3.1  翻译学之成立与不成立之辩
7.3.2  翻译学之特色派与共性派之辩
7.4  归化与异化之争
7.5  另一种形式的冲突——新旧观念的革新
7.5.1  翻译忠实观的解构
7.5.2  冲破全译观之统治的变译理论

第八章 中国翻译学的成长
8.1  "翻译学"辨义
8.1.1  "翻译学"术语的运用
8.1.2  "翻译学"著作的撰写问题
8.2  翻译学著作评述
8.2.1  翻译学的尝试性著作——黄龙的《翻译学》
8.2.2  翻译家的译学研究——彭卓吾论翻译学
8.2.3  翻译学建设走向成熟——谭载喜的《翻译学》
8.3  翻译学建设焦点问题
8.3.1  翻译学学科体系的探讨
8.3.2  翻译学学科性质研究
8.3.3  翻译学是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8.3.4  翻译学建立起来了吗?

第九章 结论
9.1  中国翻译研究的成就与发展的动力
9.2  中国翻译研究的问题与反思
附录
附录A 翻译类书目选录
附录B 语言学派翻译研究类论文题目选录
附录C 西译论译介类论著题目选录
附录D 翻译学类论文题目选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