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发行的白鹿皮币、唐代作为异地兑换券的“飞钱”,是我国早期的信用货币,也是中国和世界纸币的先驱。北宋初年产生于四川的“交子”是我国货币史上最早的纸币。北宋初年,由于四川地区商业繁荣,交易扩大,通用的铁钱面值小,携带不便,有碍于商业的发展。于是,商人们自发地发行一种用纸印造的“交子”,代替铁钱的流通,并可以随时兑现钱币。“交子”,四川俗语为票证、票券的概称。后因为发行人破产等原因以致不能兑现而出现经济纠纷,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收归官办,禁止民间私造。宋徽宋崇宁四年(1105年)改名为“钱引”,即领钱的凭证,其流通的范围也扩大了。宋室南渡后,又有“关子”、“会子”等纸币发行。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纸币空前盛行的时期,中统元年(1260年)第一次出现了不兑换纸币“中统元宝交钞”,后又发行“至元宝钞”、“至大银钞”、“至正交钞”等。1279年纸币传到波斯,波斯模仿元钞而发行纸币,而汉字成为了票面图案的一部分,“钞”也成为波斯文中的外来词汇。
明清时期也曾发行纸币,明代洪武年间发行的“大明通行宝钞”使用时间达二百余年,其以桑皮纸印刷,一贯钞长约33厘米,宽约18厘米,是中国历史上面积最大的纸币。清代咸丰年间,在铸行大钱的同时,也发行了以银两为单位的“户部官票”和以铜钱为单位的“大清宝钞”,宝钞和官票合称钞票,这也是纸币俗称“钞票”一词的由来。
中国古代的纸币,大多为木版或铜版印刷,成竖形,一般写明伪造和告捕的罚赏办法,是中国纸币发展的早期形式。至清朝末年,随着近代银行的兴起和银行兑换券的开始盛行,机器印刷的纸币逐步成为主要的货币形式。近现代纸币是金融业的血液,是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纸币的收藏必须了解它的时代背景、沿革过程以及发行的多寡、历史地位等。凡珍品纸币一定稀少,但稀少的纸币不一定是珍品。纸币的鉴定非一朝一夕之功,需综合各方面的知识以及长期的经验积累,才能洞悉毫厘,去伪存真。一般说来,纸币作伪常见的手法有:涂改拼接,加盖伪造以及现代科技作伪等。鉴定纸币要了解每个时代的纸币风格、行文风格和书法特征,同时必须懂得鉴定纸币的三大要素,即纸质水印和暗记、号码和签字。
纸币有着独特的历史地位,目前,其相关价值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随着金融系统各级博物馆的组建以及市场的发展,收藏群体的扩大,其价格必将推向新高。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