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证照中国1949-1966:共和国特殊年代的纸上历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7521146
  • 作      者:
    许善斌著
  • 出 版 社 :
    华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证照收藏第一人集十年之功的心血力作。
  北京目前正在大踏步地前进,这无疑是必须的。但与此同时,旧事物也消融得过多过快。这样下去,又将给我们进一步的前进带来阻碍。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研讨本书作者的工作,同时也评价本书的出版价值,当是一件非常重要与急迫的事。——徐城北(作家,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别看是一张小纸片,其中却蕴涵了无穷的信息,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老许经常要跑博物馆图书馆,去研究它们,细细品味。——北京电视台《北京您早》栏目
  10年过去了,老许算得上是全国数一数二的证照收藏大户了,然而收获无声的同时,他也为此搭上了全家省吃俭用下来的所有积蓄近20万元……最近,老许玩收藏又出了新招儿:写书。不过不是编别人的故事,而是写自己的收藏心得。在票证的大千世界里看世事变迁,在自己的收藏故事中寻找快乐。——中央电视台《记忆》栏目
  
  这是一部新中国从建国之初到“文革”之前17年间的纸上风云录。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到抗美援朝战争,从土地改革运动到社会主义改造,从人民公社化运动到“大跃进”,从“三反”、“五反”到“消灭四害”运动;从会议笔记本到革命运动纪念册,从各种奖状到证书,从门票入场券到海报卡片,从国徽设计图到报纸版面;从防治血吸虫病到治准工程,从农民翻身票到节日庆祝宣传单,从牲口“户口本”到殡葬改革,从节目单到护照通行证,本书从国事、政事、大事、军事、农事、怪事、红事、民事、文事和外事十个方面记录了17年里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与历史。
  作者以“向下看”的眼光和平实的笔调,忠实地记录了那些可能被掩埋的旧纸片上的历史。本书所收录的证照里,上自高层领导的会议证件,下至普通百姓的戏票奖状,都无不呈现出那个特殊年代里人们的心灵印痕。
  本书是作者集十年之功推出的一本力作,虽然只是一部“断代史”,但里面所蕴含的价值却不容忽视,我们可以从那些“历史的碎片”中窥见整个新中国由弱而强的发展进程。
展开
作者简介
  许善斌,北京的退休报人,名片上的头衔是“收集旧纸片的老汉”。他是北京最早致力于证照收藏的民间收藏家,十几年来蛰伏于潘家园旧货市场和报国寺文化市场“淘宝”,风雨无阻,北京市场上有价值的证照大多都被他搜入囊中。他因此赢得“中国证照收藏第一人”的美誉。
  许善斌老人的理想是,有朝一日可以成立一个“证照博物馆”,他希望能够通过证照展现历史,让大家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证照收藏第一人集十年之功的心血力作。
  北京目前正在大踏步地前进,这无疑是必须的。但与此同时,旧事物也消融得过多过快。这样下去,又将给我们进一步的前进带来阻碍。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研讨本书作者的工作,同时也评价本书的出版价值,当是一件非常重要与急迫的事。——徐城北(作家,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别看是一张小纸片,其中却蕴涵了无穷的信息,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老许经常要跑博物馆图书馆,去研究它们,细细品味。——北京电视台《北京您早》栏目
  10年过去了,老许算得上是全国数一数二的证照收藏大户了,然而收获无声的同时,他也为此搭上了全家省吃俭用下来的所有积蓄近20万元……最近,老许玩收藏又出了新招儿:写书。不过不是编别人的故事,而是写自己的收藏心得。在票证的大千世界里看世事变迁,在自己的收藏故事中寻找快乐。——中央电视台《记忆》栏目
  
  这是一部新中国从建国之初到“文革”之前17年间的纸上风云录。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到抗美援朝战争,从土地改革运动到社会主义改造,从人民公社化运动到“大跃进”,从“三反”、“五反”到“消灭四害”运动;从会议笔记本到革命运动纪念册,从各种奖状到证书,从门票入场券到海报卡片,从国徽设计图到报纸版面;从防治血吸虫病到治准工程,从农民翻身票到节日庆祝宣传单,从牲口“户口本”到殡葬改革,从节目单到护照通行证,本书从国事、政事、大事、军事、农事、怪事、红事、民事、文事和外事十个方面记录了17年里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与历史。
  作者以“向下看”的眼光和平实的笔调,忠实地记录了那些可能被掩埋的旧纸片上的历史。本书所收录的证照里,上自高层领导的会议证件,下至普通百姓的戏票奖状,都无不呈现出那个特殊年代里人们的心灵印痕。
  本书是作者集十年之功推出的一本力作,虽然只是一部“断代史”,但里面所蕴含的价值却不容忽视,我们可以从那些“历史的碎片”中窥见整个新中国由弱而强的发展进程。
展开
精彩书评
  中国证照收藏第一人集十年之功的心血力作。
  北京目前正在大踏步地前进,这无疑是必须的。但与此同时,旧事物也消融得过多过快。这样下去,又将给我们进一步的前进带来阻碍。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研讨本书作者的工作,同时也评价本书的出版价值,当是一件非常重要与急迫的事。
  ——徐城北 (作家,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别看是一张小纸片,其中却蕴涵了无穷的信息,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老许经常要跑博物馆图书馆,去研究它们,细细品味。
  ——北京电视台《北京您早》栏目
  10年过去了,老许算得上是全国数一数二的证照收藏大户了,然而收获名声的同时,他也为此搭上了全家省吃俭用下来的所有积蓄近20万元……最近,老许玩收藏又出了新招儿:写书。不过不是编别人的故事,而是写自己的收藏心得。在票证的大千世界里看世事变迁,在自己的收藏故事中寻找快乐。
  ——中央电视台《记忆》栏目
展开
精彩书摘
    从此多了个国庆日 笔记本在今天人们的眼里,已经成了微不足道的东西,可是退回到50 年以前,它却身价不凡,要送礼的话它堪称是一份厚礼,可惜当时没有情 人节,如果送笔记本肯定比送鲜花更能赢得情人的心。很多人有了笔记本 也不舍得用,喜欢留做纪念品和炫耀品,既是精神财富又是物质财富。现 在笔记本电脑风靡世界,笔记本电脑因为像笔记本而得此名。实际上,在 电脑还没出世前,笔记本的价值似乎就相当于电脑,很多人不舍得“大材 小用”,只用它来记录像日记之类的重要事情,以延长笔记本的寿命。 伴随着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有纪念意义的笔记本,事过 境迁留下来的已经不多了,我这里收集了三个,现在看它们是各有千秋。 当时很多方面还没有规范化,这些本子的设计也是五花八门。第一个上面 写着“国庆纪念手册”,图案只是一面国旗,以旗示国简洁明了;第二个 上面写着“庆贺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图案又是一面国旗;第三个则是 别出心裁,还有点儿面面俱到,上写“开国纪念”,把国家的形象描画成 一座灯塔,国旗和党旗分列灯塔两旁。还有一个小细节也值得说说,前两 个本子的书写格式跟现在一样是从左往右,后一个正相反。从右向左是老 祖宗留下来的规矩,这种“破规”在当时是大势所趋,但是没有法律依据 。 由“样品”变“正品” 我们的国徽既大方又美观,是一件难得的设计精品,它集中了国家领 导人和专家学者的智慧,在当时来说很有中国特色。 1949年7月,《人民日报》刊登了向全国征集国旗、国徽、国歌词谱的 启事,收到了110多件国徽稿件和900多件图案。第一届政协会议审查时都 看不上眼,于是责成清华大学营建系和国立北平艺专(1950年改为中央美术 学院)成立了国徽设计小组,两家同时开展竞赛,最后进行选择。清华由著 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担任组长,成员有梁先生的夫人、建筑学家林徽因 ,画家李宗津,建筑专家莫宗江,建筑设计教师朱畅中,汪国瑜,胡允敬 ,张昌龄以及研究古建筑的学者罗哲文等。中央美术学院国徽设计组由著 名工艺美术家、教授张仃,张光宇,周令钊,钟灵等人组成。 为了赶在1950年的国庆节在天安门挂上新国徽,两个设计组的专家和 学者们对各种构思和设想认真推敲,反复研究后都有了草案。根据全国政 协国旗、国徽审查小组提出的要求及各界人士提出的意见,并比较了所有 设计方案后,两个设计组最后共同确定了国徽图案的内容:用齿轮、麦稻 穗,五星、绶带作为题材,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联盟政权和全 国人民的大团结;把天安门作为题材的一部分设计进去,用以代表“五四 ”民主运动发祥地、新中国的诞生地。 国徽图案通过之后,梁思成向中央推荐清华大学营建系雕塑教授高庄 ,来完成国徽立体浮雕模型的设计塑造任务。生性耿直的高庄在塑造模型 时,认为国徽方案中尚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是很多人说他没有这个 权力,他就上书毛泽东:“主席,你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但不是一个艺 术家……”毛泽东主席不但没生气,还同意了高庄的意见。 清华大学营建系为此获得了国徽设计一等奖,并领到了一千万元(旧币 ,合现在人民币1000元)的奖金,这钱代表了大师们的“劳动价值”,也是 按劳取酬原则的体现。还有一个说法是,政务院决定奖励梁思成等8名有功 人员每人800斤小米,在分配的时候梁思成建议多给高庄一些,结果他们谁 也没要,全部捐献给了抗美援朝部队。 P16-19
展开
目录
序  许善斌:用证照提取“历史基因”
第一章  国事:新中国发展的见证
会议上怎样使用麦克风
共和国诞生前的会刊
笔记本中的“纪念鼻祖”
政协代表的特殊符号
激动人心的共和国诞生
报纸为共和国的诞生摇旗呐喊
从此我了个国庆节
由“样品”变“正品”
第二届全国政协会议的大选票
二次开发的“人才能源”
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第二章  政事:国家管理的历史轨迹
干部有了“铁饭碗”
“专家治国”
“两斗芝麻官”
领导的报告会
别具一格的思想工作
批判活动也悄悄地抬头了
铺天盖地的政治运动
抓两头带中间
会议:国家的“神经网络”
笔记本:历史的脚印
第三章  大事:建国初期的一波三折
土地终于更换了主人
大张旗鼓搞土改
彻底翻身做主人
“三反”与“五反”
保卫年轻的共和国
作为非常事件的胡风集团案
社会主义改造旗开得胜
社会主义改造留下的“标记”
反右派运动的前奏和尾声
由朋友变成了敌人
右派分子被搞得臭不可闻
文艺界是反右斗争的重灾区
第四章  军事:保家卫国备忘录
捐献飞机大炮的壮举
志愿军:最可爱的人
在游戏和义演中声讨“美帝”
志愿军流血,志愿者献血
志愿军的亲人就是我们的亲人
美国空军的“活命哲学”
“枪杆子”展览
有章有法功过分明
全民皆兵的时代
……
第五章  农事:公社化时期的农村图景
第六章  怪事:疯狂年代的想像与荒诞
第七章  红事:大众节日的历史碎片
第八章  民事:事关国谋取地民生的悠悠往事
第九章  文事:单纯年代的文化娱乐
第十章  外事:与国际接轨的前奏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