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br> 人物生平:<br>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是中国春秋末期鲁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br> 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氏迁居曲阜。家境的衰落促使他较早为谋生学会多种本领,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青年时代的孔子便以好学而闻名,“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为了学习,他常远离家乡,四处寻师,因此,比较精通西周的礼、乐制度。大约30岁时,孔子在鲁国办了一所私学馆,授徒讲学,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他招收学生时,对年龄、贫富和地域不予限制,以个别教学为主、集体讲学为辅。他的私学随着从学者的日益增多名声越来越大。为了教学需要,他注意整理、研究历史文献,删订了《诗》、《书》、《礼》、《乐》等。大约40岁时,他形成了自己的学说,并通过讲学活动扩大宣传,广收弟子,在私学的基础上创立了儒家学派。<br> 55岁那年,孔子率领弟子离开了鲁国,开始周游列国,同行的弟子有数十人。他们一面进行政治游说活动,一面进行教育活动。68岁那年,孔子受到礼聘返回鲁国,被尊为“国老”,此时他把主要精力用于教育和对古代文献的整理上,完成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的编纂和校订工作,继承和发扬了殷周以来的传统文化。<br> 孔子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文化教育事业上,《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这是对孔子毕生从事教育活动的恰当评价。孔子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的形成起过极大的作用,至今仍是联系海内外炎黄子孙的一条无形纽带。孔子思想的影响早已超出中国,成为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之一。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