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这种理论体系的建立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并非短期内能够完成,但是其基本思想及主要原则已日渐明朗,并已开始实际应用于指导基于多媒体及互联网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创建。同样,尽管信息技术应用于早期教育还处于初步探索的阶段,以下所列建构主义指导下信息技术应用的原则,对早期教育如何适宜地应用信息技术有重要的启示。
(一)强调以儿童为中心
建构主义提倡以教师为指导、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儿童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认知结构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对象;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引导者与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输者与灌输者。这样儿童、教师、教学信息、学习环境可作为信息技术应用于早期教育之模式的四个要素。
信息技术应用于早期教育的模式可描述为:以儿童为中心,儿童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运用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与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帮助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儿童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客体);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会话”等要素。情境必须有利于儿童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学习小组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对话协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在这种模式中,信息技术不仅用来帮助教师呈现教学信息,而且用来帮助儿童查询资料、搜索信息、进行协作学习和对话交流,即作为儿童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意义建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工具。
至于如何充分体现以儿童为中心,建构主义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儿童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儿童的首创精神;要让儿童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要让儿童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
(二)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发生的最佳情境(context)不应是简单抽象的,相反,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变得更为有效。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儿童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要让儿童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学习者如何运用自身的知识结构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是衡量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如果儿童在教育活动中对知识记得很“熟”,却不能用它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具体问题,这种学习只做到了单向的内化建构,而忽视了逆向的外化于物,这显然不是一种有效的学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