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创新与变革: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价值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186645
  • 作      者:
    黄荣怀,江新,张进宝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This book analyses the background and inevitability of facilitating ICT in basic education and classifies the development of ICT ln education into four phases.It also analyses the pres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ICT in education and challenges it encounters from five perspectives:1)ICT infrastructure,2)digital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al resources,3)utilization of IT and accessing of digital resources,4)qualification in ICT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5)policy, standardization and industriaI environment.
    This book indicates that the essentiaI value of ICT in education Iies in promoting the educationaI innovation and OrganizatiOnaI transformation,brings forwards a new approach of researching into lCT in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and the assessment of knowledge assets,and develops a new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and evaluating ICT in education in the term of ClPO(Context,lnput,Process and Output)model.
展开
作者简介
    黄荣怀,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知识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黄荣怀教授一直积极地探索如何通过开发新的工具和创造性地利用新方法来促进人类学习,特别在协作学习及其支持软件方面富有卓见。他于1988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硕士学位.2000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自1988年以来,他从事了长达8年的数学课程的教学和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后转入教育技术的学习和研究。
    从1997年开始,黄荣怀教授一直从事教育技术和知识工程方面的研究,目前已完成和在研项目30多项,包括国家“九五”、“十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863”计划课题和其他各部委资助的课题,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和关键技术突破,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著作和教材20余种。
    黄荣怀教授经常在教育技术、e-Learning、教师教育、学习科学等相关的学术会议上作报告。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游戏软件分会青少年保护与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国家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专家组成员,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信息化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中小学校园网建设专家组组长,《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中国远程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等杂志和期刊的编委。他曾任第六届、第八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程序委员会联席主席、第十四届国际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现任第十届计算机及其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
    
    江新,江苏海门人。中国人民大学史学学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知识资产、e-Learnmg与知识管理等。长期在教育信息化领域工作,涉及教育软件与教育网站的开发与运营,教育城域网建设规划,网校运营,企业/政府e-Learnmg项目的咨询、规划及实施等。
    
    张进宝,山东潍坊人。1999年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理学学士学位。此后就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攻读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2004年获得教育技术学理学硕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2004级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教育信息化、e-Learning、教育技术应用创新扩散研究、课程开发与教学模式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创新与变革: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价值》分析了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背景及其历史必然性,并将教育信息化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同时从信息基础设施、数字化教育资源、信息技术应用与信息资源利用、信息化人才,以及政策、标准与产业环境等五个方面分析了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和问题及其所面临的挑战。
    《创新与变革: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价值》通过分析指出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价值在于促进教育创新与体制变革,从创新扩散和知识资产评估的视角阐述了研究教育信息化的新取向,提出了基于语境、投入、过程和产出的教育信息化分析和评估框架——CIPO (context,input,process,outcome)模型。
    《创新与变革: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价值》适合教育,特别是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决策者、研究者和实践者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2)我国中小学生学籍管理有望全部电子化
    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信息化已经并不遥远。根据2005年9月教育部召开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信息化研讨会有关信息,到2007年,我国中小学生的学籍管理有望全部实现电子化。中小学生学籍实行电子化管理后,学生识别码将实行身份证和学籍双号制,每个学生由系统自动生成一个全国唯一的学籍识别码。
    电子学籍信息包括学校信息和学生信息,在学生信息中,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简历、学籍变动情况、奖惩情况、考试情况和学生家庭基本情况等内容。学生在转入新学校时,学校使用学生识别码为学生建立新的电子学籍,系统通过识别码自动生成告知性文件,并通过网络自动发回学生原来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注销该生原学籍。这给学生升学、转学等带来极大方便,家长们再也不用跑来跑去开证明了。通过推广电子学籍,不但提高了学籍管理的标准化和高效率,而且对于学生的跨区域管理和跟踪管理非常有效。
    (3)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标准推行依然任重而道远
    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展开,许多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开始使用一些教育类管理软件,为教育管理的科学、高效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这些软件的信息内容、设计标准、设计理念和功能各不相同,’软件之间兼容性差,造成各个单位的数据格式五花八门,学校的数据不能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数据兼容,学校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难以上报或无法完整上报教育部要求的标准数据报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难以对下级部门或学校实现数据采集统计。
展开
目录
第1章 信息化——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
1.1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概览
1.2 我国信息化发展概览
1.3 我国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点问题
1.4 教育信息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第2章 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四个阶段
2.1 计算机教学起步阶段
2.2 计算机教育发展阶段
2.3 基础设施建设大发展阶段
2.4 应用能力建设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第3章 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信息化的先决条件
3.1 CERNET与CEB-sat构建“天罗地网”
3.2 中小学计算机的配置
3.3 中小学校园网建设
3.4 教育城域网建设
3.5 基础设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第4章 数字化资源建设——教育信息化的核心
4.1 数字化资源的内涵、重要性及其分类
4.2 基础教育中的数字化资源
4.3 数字化资源建设现状
4.4 数字化资源建设的若干建议
参考文献

第5章 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应用——教育信息化的目的
5.1 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内涵
5.2 教育信息化应用的现状
5.3 教育信息化面临的挑战
5.4 推动教育信息化应用的若干经验
参考文献

第6章 信息化人才培养——教育信息化的关键
6.1 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
6.2 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章 政策、标准与产业环境——教育信息化的保障
7.1 缩小数字鸿沟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7.2 学校和区域层面的教育信息化政策与规划
7.3 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发展
7.4 教育信息化产业环境
参考文献

第8章 创新与变革——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价值
8.1 教育领域中的信息技术“生产力悖论”
8.2 从创新扩散研究看教育信息化发展
8.3 从教育变革的研究看教育信息化发展
8.4 重构教育信息化评估与分析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